第48章和睦为上
安宁元年九月三十日,马海晋一行抵达了岚山岛。在这里他见到了梁华运,补充了一些粮食饮水,然后就深入狄羯内部。临行前告诉梁华运,希望他保守秘密,梁华运答应会尽力而为,又给他选了几个随从,马海晋也就带上了。
十月初,马海晋一行抵达了福兴府。在这里很平静的住了几天,然后一路西进,抵达了双海路西道的建州、汀州一带。十一月中旬,北上浙南。在浙南,他们的随身花销都没有了。马海晋会武艺,曹友徽也略微会一些。两个人和随从就开始大街卖艺,因为他们的武艺都是实战人员教出来的,看点不花哨。开始纯粹是赔钱。就去看别的人如何卖艺,曹友徽悟性很高。给他们总结了经验,就是要出手要慢一些,动作花哨一些,言辞恳切一些。果然,从十二月开始,他们的生意有了起色。也因此遭到了许多同行的嫉妒,许多同行联手对其发动了攻击,但是反被马海晋等人化解了,而且压服了一些人。马海晋得以在此颇有名声,收编了约百十号人。
十二月中旬,马海晋、曹友徽和随从及收编的人将卖艺的生意结束了,一路北上会安府。他和这些收编的人在会安府过了一个春节。马海晋也学着当年和姑母的样儿,在始宁园对这些人是毫不吝啬,得到了这些人的一致拥护。徐显辉认识马海晋,对马海晋自然是百般殷勤。徐显辉这一年也老了,也已经有六十岁了,不过身体和意识反应还是很不错的。
安宁二年春节后的正月二十三日,马海晋和这些人及亲军随从中的五个最志同道合的人在会安府始宁园结义为兄弟。马海晋居长,于宁清次之,兴宁三十年出生;杜孝瑞再之,兴宁三十一年出生;白福诚再之,兴宁三十三年出生;赵康弘再之,兴宁三十四年出生;刘进瀚最小,兴宁三十七年出生。曹友徽是女子,没有列入其中。但这段时间里,马海晋对曹友徽逐渐产生了好感,众人都发觉了,有的就索性叫嫂子了。后来于宁清建议,还是按年龄称呼。小的叫姐姐,大的叫友徽,马海晋也同意了。
于宁清、杜孝瑞、白福诚、赵康弘、刘进瀚五个人中,刘进瀚文化最低,好勇斗狠,年纪最小,却关爱下属。赵康弘为人圆融,善于理财。白福诚沉默寡言,却对建筑最感兴趣。杜孝瑞武略不错,但也有一定的文化。于宁清最有学识,机敏稳重,有一些基本的武艺,但武艺是这里除了赵康弘外最低的。五个人中,刘进瀚、杜孝瑞是浙南出生的人,都是穷苦人,刘进瀚最穷。于宁清是没落的浙南富户出生,赵康弘、白福诚是海山洲本地随从人员。
而关于马海晋的身份,赵康弘、白福诚自然知道,刘进瀚除了二人外,最先知道。不过刘进瀚粗俗,只知道马海晋对他好,就不管那么多。杜孝瑞是后来知道的,但并没有多少惊讶。于宁清是最后知道的,但早就发觉了。
结拜的时候,马海晋、曹友徽正式告知了他们的身份。
刘进瀚:“我是个老粗,不管大哥什么身份,只知道大哥对我好,我就跟大哥了。”
赵康弘、白福诚他们原来就知道,自然不需要说什么。
杜孝瑞:“大哥对我们情同兄弟,且已发誓,自然同生共死。”
于宁清:“当今虽然看起来太平,但实际上很不太平,大哥有才望,且为一方总管管理百万生灵康泰,我等有幸跟随,实属荣幸。”
众人的言辞不一,但都跟定了马海晋。
刘进瀚是个粗人,接下来继续说:“大哥,你和友徽姐,情投意合,今儿要不你也和友徽姐一起办了吧。”
这些人中,只有赵康弘、白福诚知道马海晋已婚,但不能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说。马海晋也不方便透露。
曹友徽这时候笑笑说:“他想娶我,怕是没那么容易。哈哈,以后再说吧。”
刘进瀚还要说,马海晋拦下了。
正月二十五日,马海晋一行启程继续北上。二月十三日,是已故祖父马文慧的冥诞,马海晋这一天一直沉默,没有说话,也没有出门,一个人在房中。众人不解,曹友徽跟众人解释。
二月十五日,马海晋一行过江,本来想继续北上的,但是江淮之间却从去年开始就爆发了极大的战乱,是此起彼伏,官军平定后,又起。再平,再起,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于宁清告诉他说,江淮以北是乾国的河江行省,是东西南北的连接地带,位置重要,因而起义屡屡失败,但也被屡屡压榨,故而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虽然暂时没有波及海江行省,但也是迟早的事儿了。
因为战乱和流民、饥民遍布,马海晋无法直接过江北上了,只能顺着长江逆流而行,进入了西江行省,这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比河江稍微强一些而已了。
在西江,马海晋走了近两个多月。途中也有没钱的时候,不过赵康弘、曹友徽有办法。有时候再次卖艺,有时候代写书信,有时候索性就扮成强盗抢劫。因为扮成强盗抢劫,还惊动了官府,马海晋、曹友徽、刘进瀚被抓了,于宁清、就花钱,把他们赎了出来。
七月底时候,他们由西江南下进入了广南省,九月去了广宁府。这是十分富裕的一个港口城市,虽然对当地的方言听不大懂,但曹友徽学习很快,没一个月就学会了不少。因为这里是港口城市,也有不少南方部落酋长国的船只,包括洛那卡国的,而曹友徽在洛那卡国生活过很长的时间,熟悉当地风俗。从中搜罗了不少奇珍异宝。
在广宁府生活了两个月直到十二月初,过的是比较舒适的。到了十二月初,马海晋想东行进入双海路西道南部,然后返回海山洲。然而不想曹友徽怀孕了,自然是马海晋的孩子。
曹友徽有了马海晋的孩子,马海晋和曹友徽是最犯愁的了。曹友徽知道马海晋有妻子,还有两个儿子。长子马康飞已经十岁,次子马康远也七岁了。因此她不愿意给马海晋添麻烦,想趁刚怀孕,就找郎中结果了孩子。但是马海晋自然不希望,他犯愁的不是回去面对父亲,而是母亲和妻子。经过了一番思索后,加上众人的劝说,马海晋还是决定让曹友徽留住孩子,然后直接从广宁府启程返回宁安府。
十二月七日,马海晋一行从广宁府启程,十九日抵达了金龙岛,二十日出发前往宁西,二十三日抵达。次日出发,二十八日返回了宁安府。一路上,曹友徽十分紧张,她发愁的是如果生个女儿,那么王敏瑶或许会接受,如果是个儿子,那就怕是另外一回事了。马海晋则已经坚定了决心,不管王敏瑶或者母亲及其他人是否同意,他都要娶曹友徽了。这一年多的时光,曹友徽照顾的他很好,他不能负曹友徽。他估计家人都不反对他纳曹友徽做侧室,但是要是与王敏瑶平起平坐,则难度很大。不过他也认为父亲、姑母、祖母反对的力度不会大,最不确定的就是母亲和妻子。
安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抵达了宁安府。他先找到了二弟马海阳,让马海阳先安顿下于宁清等人在天雄军中。而马海阳、曹友徽则住在弟弟家。马海阳的妻子魏如雪虽然不问世事,却也十分聪明,他发觉了马海晋略有异常,也发现了曹友徽行走十分小心,吃饭的时候饭量也增加了。
马海晋先问了弟弟父母祖母的近况和现在在哪里。得知父母和王敏瑶已经在二十四日就启程返回了怀远府。马海晋也准备次日就启程前往,弟弟和弟媳自然不会说什么。
魏如雪这时对马海晋说:“大哥,你走了,友徽怎么办,你是带她回去还是留下来。”
马海晋:“你什么意思。”
魏如雪:“我看友徽是不是怀孕了。”
马海晋、曹友徽和马海阳都大惊,问她怎么知道。
魏如雪:“我是女人,是母亲,有些事是可以看出来的。”
马海晋:“你既然看出来了,可不能喝其他人说啊。”
魏如雪:“我明白,可你怎么面对父母和嫂子。”
马海晋:“听天由命吧。”
魏如雪:“你去吧,我和海阳照顾友徽。”
马海晋:“那就多谢了。”
十二月二十九日,马海晋启程前往怀远府,安宁三年正月初五日抵达了怀远宫。马宪永、张铭静这一年多里无时无刻不担心儿子,派人四处打听,都不知道消息。直到二月时候才知道他是去了狄羯。
马海晋返回,马宪永夫妻和姑母马宪英、祖母刘婷娜十分高兴。
正月初七,马宪永在怀远宫和家人聚会,有张铭静、马宪英、刘婷娜、崔宁政、王敏瑶、张铭海、裴孝凝、杨筱婷。
马宪永这是庆祝儿子归来,马海晋也向长辈报告了此行的情况,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扬,尤其是结义兄弟,让祖母刘婷娜、姑母马宪英和父亲马宪永十分欣赏。
刘婷娜:“一年多没见,海晋成熟了,坚强了,眼神也充满着坚定。我就安心了,你祖父要是活着看见也会高兴的。”
马海晋:“孙儿今日,全靠祖父母、父母的培养,还有就是当年和姑母远行时候,姑母给我的激励。”
马宪英:“主要是你祖父母和你父母,这一年多,他们都好想你。”
马宪英这么说,主要是担心张铭静。张铭静听见儿子这么颂扬马宪英,内心肯定是不高兴的。
张铭静:“友徽呢,怎么没回来。”
马海晋:“友徽在海阳家,没有和我一起返回。”
马宪永:“她怎么了啊。”
刘婷娜也追问:“友徽没事吧。”
马海晋:“没事,是有喜了。”
马海晋说的很从容,淡定。然而在座之人却无不震惊,王敏瑶最震惊,本能的说了一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