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平静的洗牌
东康二年过去后,第二年改年号为安宁元年。年号往往是一种政治意味的体现。兴宁是马文慧想振兴的意思,六十年,马文慧父子做到了。东康属于过度性质。安宁将是马宪永也是他为儿子马海晋安排的一种新的方针,即以安定团结和睦为主。
安宁元年二月十五日,晋国国丧期结束。一切开始恢复了正常。
三月,张铭海返回了宁安府,回来后,张铭海于三月二十日就上表马宪永,请求卸任中书侍郎,想返回怀远和裴孝凝过几天舒心的生活。马宪永不同意,但张铭海执意请辞,四月底的时候,张铭海得到了同意。五月张铭海就返回了怀远府和裴孝凝团聚。马宪永则重新授予张铭海安宁军节度使的职位,加少保。
张铭海是同代人中最小的,这一年才五十八岁,却成了这代人中除马宪永外最早荣膺四使和节度使以及三孤的人了。不过马宪永也不能让他这么清闲,除了节度使和少保外,给他加怀远宫留守。
因为张铭海的卸任,中书省除了崔宁政外,就剩下刘愔、李绍铭、马海晋三位参知政事了,马宪永决定将韦元政递补进去。
张铭海的卸任,完全在马宪永和张铭静预料之外,但却在马宪英和崔宁政意料之中,不过也太快了。按照马宪英、崔宁政的估计,他们是希望等一两年再说,但是张铭海突然卸任,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就也只能提前行动了。而张铭静对弟弟张铭海不打招呼就卸任中书侍郎,是十分的火大。张铭静的打算是让张铭海逐步接替崔宁政为中书令,如果张铭海不愿意,再推荐刘愔。然后希望安排侄子张浩博也进入中书省或者六部,还希望安大壮取代王睿渊。希望安元林进入天雄军或者侍卫亲军。可是弟弟张铭海突然卸任,完全没有和她这个姐姐打招呼,这让她的计划全部打乱了。
五月二十五日,崔宁政夫妻请刘愔夫妻来家中,刘愔对于崔宁政夫妻突然邀请,是多少有些意外的。
礼毕后,小心谨慎的刘愔先开口了,说:“相国、夫人,找属下何事吩咐啊。”
马宪英:“刘愔,你今年有六十了吧。”
刘愔:“是的,臣今年六十。”
崔宁政:“小我一岁,我们都差不多。”
马宪英:“你成为参知政事也十几年了吧。”
刘愔:“是的,兴宁四十四年,臣被先晋公、晋公提拔为参知政事。”
崔宁政:“已经快二十年了,让你做我们的副手,也是委屈你了啊。”
刘愔已经听出意思了,说:“相国是崔太师之子,晋公的姐夫,能给您做副手,也是我的荣幸啊。”
马宪英:“还是你能干啊,好了,不说了,来,入席吧。”
之后的酒桌上,也就没什么正经话了,无外乎是些拉家常。
刘愔、李紹菱回府后,李紹菱就问刘愔,崔宁政夫妻请他们吃饭的意思,刘愔则不说,李紹菱:“你不说我也知道,他们要推荐你。”
刘愔:“小声一些,这是你我该管的吗。我能有今天,已经知足了。”
李紹菱:“这是好事啊。”
刘愔:“凡事都要泰然处之。”
李紹菱自小就觉得大哥稳重,没想到刘愔比大哥更稳重。
六月初的时候,崔宁政向马宪永、马宪英则向马宪永、张铭静都暗示让刘愔接班,马宪永内心不是不认可刘愔,而是不想让张铭海刚卸任,崔宁政就卸任,这样会给外面以不好的印象。马宪永就和张铭静商议。
马宪永:“姐姐和宁政,都想让刘愔接班,你觉得呢啊。”
张铭静:“我也知道了,刘愔确实可以接班,可宪英、宁政貌似是商量好的。”
马宪永:“这估计是姐姐的主意,不过也有可能是你去年底那句话把姐姐刺激了。”
张铭静:“就那句,姐姐知道的太多了。”
马宪永:“是啊,姐姐的性格你知道,她的能力远比你我都强,父母都很喜欢她。”
张铭静:“所以需要让她知道你才是主人,她已经是外人了。”
马宪永:“你们没发生什么不愉快吧,我最担心这个了。”
张铭静:“这个你放心。她和宁政这样,无外乎结恩于刘愔,为自己留好退路,为儿子谋出路。”
马宪永:“这个我知道,那刘愔呢,是你发现的他。”
张铭静:“刘愔稳重,确实知恩图报。去年若非刘愔派人,恐怕没那么顺利。”
马宪永:“是的,刘愔有大功,而且也确实品行才学兼备,挺好的。”
张铭静:“我们要让刘愔永远感恩于我们,而不是其他人。”
马宪永:“你的意思是什么?”
张铭静:“有两个办法,一是直接免去宁政让刘愔接班,一个是先等等。”
马宪永:“嗯嗯,我知道了。”
马宪永明白张铭静的意思,她希望让今后所有的人都感恩于马宪永和她,并在以后忠于儿子,为此她不希望任何人干预他们,包括马宪英、崔宁政。她对马文慧生前所立遗令让马海晋以后遇事多向马宪英和她请教是满意,但却不是很满意的。马海晋是她张铭静的儿子,张铭静有权督导管束,但马宪英管束,她则未必真的乐意。马宪永明白张铭静的好意,但是他不想,他要在妻子和姐姐及儿子之间周旋,妥善的安排处置。
七月初二,马宪永一个人在兴宁宫找来了马宪英和崔宁政。他这一天晚上对崔宁政没有像以前那样叫宁政,而是改称姐夫。
马宪永:“姐姐,姐夫,今天就我们三个人,什么事情都放开说。”
崔宁政:“你还是叫我名字吧。”
马宪永:“你是我的姐夫,是事实啊。”
崔宁政:“于公,你主我臣,于私,你也比我大啊。”
马宪永:“于私,你也是我姐夫。”
马宪英:“好了,不计较这些,说事情。”
马宪永:“锦贤,干了两年的都指挥使了,该提了。我想让他接任都指挥使,或者成为兵部次官,你们看如何呢。”
崔宁政:“次官,他能吗,还太年轻了吧。”
马宪永:“你我当年接任兵部次官时候,也比他现在大不了多少啊。”
马宪英:“是,但是毕竟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