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诸事不顺 - 海上晋国沉浮录 - 英雄立马起沙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8章诸事不顺

兴宁四十八年三月二十日。马宪永与父母亲、妻子、姐姐、崔宁政一起商议怀远的事情,并特邀中书令王弘博以及张璇强、崔子建和王鸿刚、王鸿刚对怀远的建设功不可没,因此特别受邀。

王鸿刚进去后首先代孙子向马文慧马宪永夫妻下跪,如果不是马宪英,王睿渊也活不下来了。但是马家人没有计较,马文慧亲自扶起了王鸿刚,说:“你我也是四十八年的交情了,不必如此。你我也都是战场搏杀的人,战场刀剑无眼,袍泽之情,都懂得的。不怪你。倒是睿渊勇略可嘉,将来必成大器。”马文慧随即还下令王睿渊除节制宁安宫、兴宁宫侍卫外,出任亲军右军副将,协助费宏度。王鸿刚当时也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对孙子这么年轻有这么快的升迁,十分高兴也感激。

之后,众人商议了怀远以及顺带了东兴升级的事情。

张铭静对于怀远和东兴的提议是:

怀远州升级为怀远府,下属地方视情况改为县或镇;

怀远州宫城确定名称,设留守,由知府兼任;

东兴城池进一步扩大,在东兴和怀远州城池之间设县隔离;

对于怀远升级,众人无异议。准备一定时间后,即升级为怀远府,知府人选暂时还是原知州董衡辅。董衡辅虽然也年近七旬了,但据张铭静说身体还好,暂时可以支撑,先让他过度一下,然后再考虑接任人选。

东兴升级是日后的事情,暂时不公开,继续加大建设后,再做计较。

怀远、东兴之间设置隔离县镇可以,但是暂时叫镇。东兴南部和怀远北部人烟不多的地方合并为一兴怀镇,统领全部中间过度地带,暂时由东兴知县李绍晏兼任。

至于怀远府下设县,可以实施。设兴南县,管辖南部地带;西部叫光怀县;东部叫通远县,全部隶属怀远府;

怀远宫城占地六百多亩,整个宫城全部叫做怀远宫,里面的大小殿堂有二十多座,还有亭台楼阁几十处,议事的主殿马文慧起名为怀晋殿,为最大的宫殿,其次两座大殿为承运殿、宁光殿。居住的主宫叫做景怡宫,取安心园之名。宫城四门,马文慧交给张铭静起名,张铭静起名为安北门、宁东门、兴南门、镇西门。处理机密办事的地方叫做宁心阁、英保阁,由马宪永、崔宁政所起。而且还有很大的扩建空间。

怀远升级为府,马宪永顺势提及将宁安府所辖地方也升级。宁安府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府,没有实际管辖的县。但是如今宁安府人口百万之众,不宜再没有一级官署。马文慧同意了。王弘博提出将宁安府与思岭县的交界地带设为宁雄县,思岭县也暂隶属于宁安府,宁西也隶属宁安府。宁安府与光化州之间的地带设安宁县、宁祥县。这样宁安府实际管辖宁雄、宁西、思岭、威安、宁祥五个县。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五月底时候,中书省正式下令:

宁安府下设宁雄、宁西、思岭、威安、宁祥五县,张铭海为知府;

怀远州升为怀远府,下设兴南、光怀、通远县三县,董衡辅判怀远府;

怀远州宫城直属晋公和会安郡公,设留守,董衡辅兼任留守;

东兴以南和怀远北部合并为一兴怀镇,暂由东兴知县李绍晏兼任;

各新设县人选全部由兴宁四十七年宁安府录取人员与功臣子弟远行优异人员中选拔。决定由兴宁四十七年中考试最优的于卓嘉、林文昂、方敬曦分别出任宁雄、安宁、宁祥五地县官,暂不实授,一年合格后再行实授;

兴南、光怀、通远县三县由功臣中的王昱成、崔锦贤、田晓敬出任,同样是暂不实授,一年合格后再行实授。

这份任命相对而言是比较突然的。宁安府下设县由那些考试优异的人出任,是为了安抚他们,也是为了解决他们生计问题,同时也是减小张铭海这个知府的压力。再说这些人都年轻,也长于文墨,才三十多岁。新设一个县,必然连动不少人,这样那些学子就有了用处。而功臣之后出任,是一贯的关照。王昱成生性宽厚,让他执掌怀远南部,是希望怀柔南部逐渐振兴怀远南部和远南北部地区。光怀交给年轻的崔锦贤,也是希望他文武兼备,改变其家一直武勇渐长的习惯。田晓敬远行中表现的还是很勇敢的,让他出镇东部,也是策应怀卡的王昆颉。

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接下来就发生了许多不顺心的事情。

六月初,医官报马文慧夫妻,称常丽玲病重,恐怕没有多少时日了。

马文慧、刘婷娜六月十日亲往探望。常丽玲已经重病不起了,身旁常依云、赵昊嘉陪伴。

常丽玲重病在身,说话艰难。看着马文慧夫妻来看她,她还是非常高兴的,她也在等着他们前来。

刘婷娜:“你病成这样,怎么也不早说呢?”

常丽玲:“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八十一了,寿已足矣,夫复何求啊。”

马文慧:“丽玲,你有什么托付的,尽管说。”

常丽玲让常依云、赵昊嘉退下,然后说:“我一辈子孤寡,也没有什么奢望。我的晚年就这两个孩子陪伴着我,只希望他们好好的,尤其是昊嘉。二十年来,我已经把他视作自己的孙子了。希望你们好好照顾他,虽然说他身份特殊,但是归根结底他实际上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流民啊。”

马文慧:“我明白了,你放心。”

常丽玲又看着刘婷娜,希望得到她的明确答复。

刘婷娜看着行将就木的常丽玲,也答应了。

常丽玲:“那我就放心了。”

马文慧夫妻走后,常丽玲将常依云、赵昊嘉叫过来。对常依云说:“孩子,你们以后要对晋公夫妻竭尽忠诚孝敬,同时切记,后世不要有太大的不切实际的理想,安安心心地生活,忘记自己的身份。”

常依云:“娘,我都记住了。”

常丽玲又对赵昊嘉说:“嘉儿,以后要多读书,读书明理。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要知道,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平平淡淡才是真。”

赵昊嘉:“孩儿明白了。”

六月二十七日,常丽玲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马文慧、刘婷娜最为伤心,其他人也都十分的悲伤。马文慧下令国葬,将其安葬在曹允恭墓旁,让她和喜欢的曹允恭在地下相伴。同时下令国葬,马文慧也下令自己的子女全部以儿女之力为常丽玲挂孝。张、崔、杜三家因与马家关系特殊,其子女也都戴重孝。

常丽玲的去世,刘婷娜十分的悲伤。她原希望如果自己早走的话,让常丽玲照顾马文慧和她的孩子们,让孩子们视其为母,如今常丽玲走了,她的内心如何不能悲伤啊。此外悲伤之情不亚于马文慧夫妻的莫过于裴孝凝。跟随常丽玲多年来,实际上已经将他视为自己的母亲了。常丽玲去世后,她一直为其守灵守孝。因为与裴孝凝的关系,裴孝信也以子女之礼戴孝,兴北州知州裴孝安也前来戴孝出席葬礼。

常丽玲的去世,让常依云、赵昊嘉失去了最大的依靠。

自从赵罡璂去世后,常依云、赵昊嘉就十分害怕。虽然马文慧夫妻尤其是刘婷娜对赵昊嘉比较严厉,但并没有要对他们下手的意思。可是身边总有阿谀奉承之徒以种种名目要求对常依云、赵昊嘉下手,尤其是赵昊嘉。但是因为常丽玲与马文慧夫妻的特殊关系,这种行动还没有开始实施就都被制止了,没有成功过一次。

这近二十年来,常依云、赵昊嘉生活的非常舒心快乐。

虽然马文慧给了赵昊嘉食邑一千户的特殊待遇,后来还逐渐放宽了对他们的软禁。但是赵昊嘉和母亲常依云依然深居简出。还按照常丽玲的嘱咐,每年食邑交给他的租赋,他也全都上交给了府库,得到了马文慧父子的赞赏。另外赵昊嘉对马宪凝也非常尊重,视之若母。

而晚年的常丽玲也因为有了养女、赵昊嘉和裴孝凝的陪伴,非常的高兴,度过了平生最快乐的时光。如今常丽玲去世了,不免仍有人会再次对常依云、赵昊嘉产生杀心。所以常丽玲十分希望能保住二人的平安。

赵昊嘉虽然已经二十岁,后来也逐渐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但却非常的淡然,整日就是研究医书,然后就是和妻子生活,孝敬马宪凝和常丽玲。尤其对常丽玲视若祖母。

当然对马文慧、刘婷娜有着如同父亲那样的敬畏之感,尤其是对刘婷娜,更感到畏惧。其实这种畏惧,不仅他存在,他的母亲也存在,即使常丽玲,甚至马文慧有时候也会有的。

比起淡然的常丽玲而言,马宪凝这几年虽然过的也很宁静,但是身体却不大好。丈夫和独子的早逝,让她的身心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自赵罡璂退位后,虽然父母和姐姐、哥哥对她非常好,并特许她可以自由出入海山洲,不必像常依云、赵昊嘉那样,但是她一年到头来却很少离开中兴宫,深居简出。长时间的孤独岁月,除了陪伴自己的女儿赵雅琳外,她很少见任何人。而女儿的婚事,也是她如今最大的希望。当然对于外孙女的婚事,马文慧夫妻也一直挂念在心。

八月二日,那些仍在宁安府学务司读书做研究的读书人以徐慎敬、秦敏、谢夔、王连、杨戎等为首的读书人,联合二十多人上书礼部官兼学务司使王永昌,同时给中书令兼枢密使王弘博和刘愔、李绍铭等也上书,指责功臣及其子弟荣膺职位太多,但重点是指责马宪英、张铭静在去年底及今年的出行中不守规矩擅杀将领。其中说马宪英、张铭静:“恃宠而骄,擅作威福。擅杀将帅,使军心不安。私纳亡命,以为部曲。长此以往,必将使外戚横行,祸害东道。”同时他们还极度疯狂地认为:“既然服乾国而为东道总管,仍置晋国,有何典籍可循。中书六部乃朝廷名器,岂能公国擅置。扬威异域而不用乾国名号,却仍用晋公个人之名,于理不畅。依照典籍,晋公乃一封爵,而晋公父子阳奉阴违,开牙建府,无异封王割据。”

这篇呈文到了王永昌那里,王永昌越看越怕也越火大。指责功臣子弟荣膺职位太多尚可以理解,但是指责马宪英、张铭静就极其危险了。而后面他们的观点则更是要求彻底臣服于乾国,要求马文慧父子安安心心地做乾国臣子称臣纳贡,与一般的郡县官僚无二。这在王永昌看来就是自寻死路。而且王永昌他们也不会认同。王弘博也收到了上书,父子两人商议一夜,不知如何办理。王弘博遇到了跟随马文慧五十年来第一次大难题。不交给马文慧父子肯定不能,可交给马文慧父子,马文慧已经八十三了,身体和心理能否承受可想而知。再者儿子身为主管官员,自己也将难辞其咎。而刘愔、李绍铭接到后,也觉得他们是胆大妄为,然而读书人还在上门找他们。刘愔、李绍铭只能是闭门谢客,同时写呈文以明心志。

八月三日,王弘博、王永昌最终还是转交了马宪永。马宪永看后大怒,王弘博父子请求处分,马宪永倒是没有责怪他们,他也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问题。马宪永下令宁安府差役及亲军出动,将上书的人全部关押,但是不要动刑,暂时看看他们的反应。同时不得已也报知了马文慧和姐姐及妻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