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醉心繁华
众多的不顺心让马文慧夫妻是极为的悲伤,但人不能一直悲伤下去。马文慧夫妻在兴宁四十九年时候分别已经八十四、八十二岁了。崔子建也八十二,杨筱婷也八十了。虽然小病不断,但是这几个人身体还不错。黄佳郁自从接入宁安宫中,刘婷娜就派裴孝凝来伺候她。常丽玲去世后,马文慧夫妻也舍不得裴孝凝走,继续让她在身边。
兴宁四十九年四月,天气逐渐开始转暖,他们这些北人已经老了,但身体也更加娇贵了,也更难以适应炎热的气候。马宪永知道父母的身体,在和姐姐马宪英、妻子张铭静已及崔宁政商议后,决定趁父母等人身体还可以的情况下,让他们去气候更加温和的怀远宫居住。他们是希望的,但是又担心长途跋涉,是否可以承受。
四月十五日,马宪永、马宪英、张铭静、崔宁政四人一起向马文慧夫妻、崔子建夫妻建议,结果众人还是高兴的。都同意去怀远。还决定将黄佳郁、裴孝凝也带去,给张铭海减少一些事务,并征求张铭海的意见,如果他要去,也可以一起去,但张铭海拒绝了。他觉得自己不能总是悲伤下去,决心慢慢恢复正常生活。
而王弘博、曹翰卿这一年也已经七十岁了,王鸿刚也年近七旬,他们也想卸任。但是马文慧、马宪永不同意,最后是王弘博继续留任,曹翰卿卸任,王鸿刚也卸任,王弘博、曹翰卿二人同加太保衔,王鸿刚加少保。
四月十八日,马文慧、马宪永命中书省下令:
王弘博、张崇强年高德劭,追随晋公五十余年,功勋显赫,加太保衔;
王鸿刚随晋公五十年,致仕,开拓怀远,功劳卓著,加少保衔;
曹翰卿卸任中书侍郎,子曹宣朗任为工部官,不再代理宁安府;
张铭海以宁安府知府身份参知政事,继承其父张璇强武兴伯、安海军节度使的职位,位列刘愔之前;
易物司使杜宽功勋之后,屡办交涉,甚是得力,参与中书省事务,继续管理贸易与狄羯交涉事宜;
一道命令让张铭海成为功臣二代中爵为最高的一位了。功臣第二代中,马宪永是接班人自然另当别论。崔宁政是女婿,与马宪永一同成为参知政事。而张铭海因为娶了土人妻子,二十三岁就成为防御使。如今四十四岁成为节度使,还参知政事了。而杜宽也由易物司使实际上参知政事了,只不过还没有实授。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王弘博卸任后,崔宁政必将接班。杜宽将会正式成为参知政事。这样仅仅两年时间,中书省六部格局发生了变化:
中书令兼枢密使:王弘博
参知政事:崔宁政、张铭海、刘愔
签书枢密院事:刘愔(兼)
参与中书省事务办理贸易与狄羯事宜:杜宽
六部官:兵部官崔宁政(兼);户部官李绍铭;工部官曹宣朗;
刑部官韦元政;吏部官刘愔(兼);礼部官王永昌;
易物司使:杜宽
宁安府知府:张铭海(兼)。
同时马宪永在征求父母姐姐和妻子张铭静的意见之后,还下了一道命令,大意是:
女子干政,古来所忌。然晋公自定隆年间至今已近六十年,晋公夫人刘婷娜及太傅之妻杨筱婷、已故协理政事常丽玲及管理怀康州事宜徐娜等操劳立功,声望卓著,人所佩服,均众人敬仰,巾帼不让须眉。马宪英、张铭静功勋之后,颇有母风,又为晋公至亲,才能亦众所周知,仍准参议政事。然此后之人,非有明令,不得妄议政事。
这道命令实际上也是对去年读书人批评马宪英、张铭静等人参议政事的回应。这道命令充分肯定了刘婷娜、杨筱婷以及已经去世的常丽玲、徐娜等人的功勋不可动摇。同时说明了马宪英、张铭静的特殊身份及才能,仍然让她们参议必要政事,但是也正式说明只此二人,而且二人之后,非有明令,女子不得参议政事。
对于这道命令,大多数读书人是表示满意的。马宪英、张铭静的特殊身份和才能是无可撼动的,这点他们也承认也佩服。他们不希望的是总有这样的人。其实从马文慧开始,也不希望自己的妻女太强势,但是她的妻女就是这样强势,他既高兴但是也没办法啊。
除此,四月二十日,马宪永还在学务司对读书人们就与狄羯的名分问题和南方各国的问题上明确了自己的意见,他的意思是:
海山洲虽系大卫国流民所建,然大卫国已不复存在。自兴宁三十年即乾国定历十年以来确定臣属关系,海山洲及其所辖区域已经成为乾国闽海路东道,已为臣属。自当恪守臣属,按时纳贡。自晋公及自己与后代必当遵循。然而东道区域不同于他处,有其特殊之处,亦为乾国所承认。因此只要乾国不进攻,承认东道的特殊性,东道臣民也不会生事。东道臣民愿意按时进贡,与乾国自由贸易。
简单来说就是如同前代藩镇,马文慧父子将奉行礼邻属、奉朝廷、保家业的方针。当然如果乾国的局势变的难以预测,则将视情而定。
而与南方异域的关系,为平等之贸易关系。然而南方海域是东道之财富重要来源地,自当慎重维护,以贸易为重。只要南方洛那卡国遵守前约,尤其是尊重晋公父子一家的地位及在洛那卡国自由贸易的权力,则也不会像当年一样远征,劳师靡远。然而如果其余南方头目首领阻碍了东道与洛那卡国等的贸易,则必将有所回应。
从这一刻起,马宪永实际上已经基本放弃了其父马文慧自其父景祥二年撤回海山洲后一直魂牵梦绕的希望回归故土的打算。马宪永自兴宁三十五年开始初步掌权,兴宁四十三年掌握全部权力后,也实际上没有放弃有朝一日返回故土或者进入乾国区域立足的想法。但是自此刻开始,马宪永至少基本上放弃了,改为稳妥的方针,静守东道区域。除非大乱,否则他将随父母安守东道这一亩三分地。而如果天下大乱,他将视情而定,说的比较婉转。
马宪永的这个想法和父母、姐姐、妻子及崔子建、王弘博、曹翰卿三位元老都商议过。父母和三位元老都对故土有着难舍之情,但是他们最小的也古稀之年,父母更是八十多岁了,来日无多了,内心虽然魂牵梦绕故乡,但都已经知道要埋骨此处了。再说他们都在此安家置业,子孙满堂,这里已经成为了家乡。不过父母和三位元老还是表明,如果局势有重大变化,希望马宪永或者下一代抓住机会成就更大的事业。
五月一日,马宪永及中书六部、宁安府官员和已经卸任的曹翰卿、田欣澜、王敏恺、顾琮峰、王鸿刚等元老一同恭送马文慧夫妻、崔子建夫妻及黄佳郁、裴孝凝前往怀远府怀远宫居住。马宪永从左右亲军及天鹰军中抽调组成新的左右亲军各千人,随扈前往。同时下令林仁华、费宏度为晋公直属亲军左右军将领。
父母离开后,马宪永首次组建直属于自己的亲军,以姐姐马宪英的郭壮平部招募训练一千余人组成,为左军,以妻子张铭静的安大壮部招募训练千人组成,为右军。同时以郭壮平、安大壮为左右亲军将领,直属于马宪永。同时以王睿渊为宁安兴宁宫侍卫统领,也直属于自己。不过其亲军右军副将被取消,改为郡公府直属统军。郭壮平、安大壮、王睿渊都是姐姐和妻子的铁杆亲信,马宪永也借此表示对姐姐和妻子的绝对信任,但是为了避免让人以为他有收姐姐、妻子权力的误解,同时给亲军下令,亲军和侍卫统领,必须同时保障姐姐和妻子居住地的安全,听其节制。实际上是委婉地表示,姐姐和妻子也拥有指挥权。对于马宪永做的这些,马宪英、张铭静很明白。五月二日的晚间宴会上,马宪英、崔宁政、马宪永、张铭静四人饮宴上,崔宁政就问:“你让亲军守护我家和铭静的住所,这不是让她们两个也有兵权吗?你不怕再惹非议吗?”
马宪永:“不怕,姐姐和铭静对我怎么样,我最清楚了。”
马宪英:“你真的觉得合适吗,还是算了吧。”
张铭静:“我也觉得不合适,算了吧。”
马宪永:“不,绝不。父母已经老了,岳父也去世了,子建叔也老了。我们也五十左右了,下一代还不成熟。我没有父母他们那代人的能力和威望,而局势始终有隐患,所以只有我们同心协力,才能稳定。”
马宪永接着对崔宁政说:“宁政,你比我小三岁,但是却是我的姐夫。弘博也老了,干不了几年了,最多也就两三年了,你要做好接班的准备。我们这几年事情很多,要发展,也要商议新的人员和下一代人的婚姻,确保长治久安。”
崔宁政:“我自当竭尽全力,新的中书六部以后如何,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马宪永:“吏部、户部在刘愔、李绍铭手里多年了,他们忠心可嘉,但不宜长久出任,要换换人了,但是换谁没把握。”
张铭静:“我觉得可以调换加变动,让刘愔以后熟悉军务,协助宁政。李绍铭升参知政事,分管户部,但不再兼任户部。由裴孝安出任户部或者吏部。他的弟弟李绍晏则可视情而定。”
马宪英:“是的,还有就是铭海以后管理吏部,让已经回来的五十五岁的徐显庆出任一个部,另外让昆颉回来出任一个部。”
马宪永:“是的,同时调已经一些老了的老将管理一下部务,加个荣誉衔,也可以。”
众人都表示同意。
这样,四个至亲决定了今后的人事安排。
七月,中书省奉马宪永令,宣布:
徐显庆功勋之后,晋少保,管理府库事宜;
高延恭、李良愬、杜坚、张承宗、史敬源均加观察使衔。
马宪英:“还有几件事,我们要急办。”
马宪永:“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