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一切为了南方 - 海上晋国沉浮录 - 英雄立马起沙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4章一切为了南方

文永十四到十六年,铭英州、永晋府的发展初步走上了正常的轨道,这让马康远心里是十分高兴的。尤其是能从那里获得不少的金银铜铁,这对于海山洲是非常有用的战略物资。

文永十六年十二月的时候,李景文因病去世,年八十八岁。马康远下令追赠参知政事。按制,李凯勤应该守孝,被夺情起复。

文永十七年,这一年是张铭静一百一十五岁的寿辰。在一百一十岁的的时候,张铭静就决绝了孙子马康远为其铺张祝寿。这一年,马康远发自内心的想为张铭静祝寿。然而已经到了这个年龄的张铭静已经不想如此了,她只希望能继续平平淡淡生活下去,于是她在文永十七年正月就直接下令:禁止海山洲以任何名义为自己祝寿,如发现则一律免职,严重者下狱问罪。

马康远看到张铭静下的命令,也没有办法。不过中书右相马康远则发现了其中一个漏洞,他对马康远说:“晋公,海山洲内部看来是不能给祖母祝寿了,不过海山洲意外呢?”

马康远:“你的意思是,让铭英州、永晋府给祖母祝寿。”

马康岩:“是的,毕竟这两个地方不属于海山洲。”

马康远:“铭英州、永晋府这两个地方如今刚有些起色,会不会有难处啊。”

马康岩:“我们可以变通一下,从宁安府、府库抽一部分拨给铭英州、永晋府,让他们在那里找一些少而精的特产,献给祖母。只是以特产名义,而非以祝寿的名义。”

马康远:“我看可行,不过为了避免铭英州、永晋府浪费和征收严重,还是得派人去监督他们执行,免的引起民愤,毕竟我们好不容易才在那儿建立起民心,不能影响民心。”

马康岩:“晋王言之有理,还是让张泽昌、田志明去吧,他们已经有经验了。另外,臣觉得铭英州、永晋府虽然已经开垦了不少土地,但还有大量的荒地。为了确保我们晋国和家族对那里控制和绝对主导,我觉得可以从家族中抽取会经商的人携带部分资金和人口去那里从事生产垦荒和经营生意,收入纳入公库,可酌量接济地方。而且不隶属于州府,简单说这就是我们的家族的公产。”

马康远:“我也正有此意。豪门大族也可以去开垦,但是我们家族必须占据主导地位。至于派谁,你们一家是最合适了,康雄可以吗。”

马康岩:“康雄确实是最合适的,不过康雄也有了年龄了,可是康雄和康武的儿子都还年轻,也该让他们去历练一番了。”

马康远:“可以,让他们去吧。”

正月底,马康岩趁马康雄也在怀远府的时候,兄弟二人就商议家族之中谁可以去南方独立经营生意。

马康岩:“康雄,晋公的意思是希望你能去。”

马康雄:“我也想,不过我也五十四岁了,东兴、东林的那些田产生意,还得有人来照料,我如果走了,家里这些根本之地该如何呢。”

马康岩:“是啊,这确实让人为难啊。家族里只有我们一家能做这个营生,该让人谁去合适呢。”

马康雄:“实在不行就我先去打开局面,家里让孩子们照料,等局面打开后,让他们再去稳固。另外,我觉得虽然我们家最适合最会经营,但这次还是带上一个晋公的嫡亲合适。”

马康岩:“可以,我们向晋公去说,你觉得谁可以。”

马康雄:“荣仁是长子,应该不能也不会。我倒是觉得荣光性情稳重,也最年轻,可以让他一起去。我也只能勉为其难先去,家里让荣辉照顾,我把荣光、荣义带去看看,你舍得自己的儿子吗。”

马康岩:“舍得,为了家族必须得舍,另外这里就你我亲兄弟二人,我不妨明说。晋公能用我为相,实因外姓人当中并无太杰出的人,所以如此,如果有的话,我未必能为相。毕竟在任何君主眼中,自家人反而是最容易被怀疑的啊。因此,能让自己的后代安享一生,反而是最好的事情。一富家翁足矣。我们的父亲不就是如此吗。”

马康雄:“兄长想的周到啊。”

正月底,马康岩正式向马康远提出请求,以马康雄领衔,与马荣光、马荣义去南方开垦。同时建议张泽昌、田志明一同前往,办理拨付库藏让铭英州、永晋府寻找特产的事情。马康远同意,令二月择日启程。

马荣义是马康岩之子,父命难违,虽有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而马荣光则听说能去南方,内心是高兴的,但表现的很平稳。而妻子杜秋芸也什么也不说,自甘情愿夫唱妇随,不过对于丈夫走这么远,而且以后将有可能常在那里,多少还是有些话要说的。

杜秋芸:“去这么远,你就这样啊,你愿意啊。”

马荣光:“好吧,我和你说实话,我是真愿意去啊。”

杜秋芸:“为什么”

马荣光:“海山洲就这么大,而人口却已经有三百多万了,各种公亲勋贵都不在少数,在这里我们并没有什么前途。而南方铭英州、永晋府地域辽阔,几乎等于两个海山洲,人口目前才只有不到二十万。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情景,趁我们年轻,赶紧去那里发展,定会能有不错的前途的。”

杜秋芸:“可你并没有做过生意啊。”

马荣光:“谁天生会啊,再说还有康雄叔父,他可是最会经商了,跟着他一定能有所成的。”

杜秋芸:“你说的也有理,不管你去哪儿,我都和你一起去。”

二月二十日,马康雄等一行人从怀远府启程出发。他们是第一批人,这批人只有马康雄、马荣光、马荣义、杜秋芸、张泽昌、田志明及一些随从,总计只有几十人,他们属于先遣人员。乘坐五艘船,水师方面由韦玄明带队派几艘战船护送,同时带有采购特产物资所需的一些财物。而还有第二批人,就是马康雄从佃农和手下庄园、店铺中精选出来的一些干练之人,他们将和今年运往南部的人员一起出发,由刘正仁率水师运送,安排在三月底出发。

三月五日,马康雄等一行经过十余日的航行,抵达了铭英州上岸。抵达铭英州之后,马康雄看到这个地方西部是河流,应该就是卡延河,而他们下船的地方就是大海,而那面几乎一马平川。

马康雄说:“这个地方好,位于河口之处,不过怎么这么荒凉呢。”

张泽昌:“叔父,这儿以前本来是贸易之地,后来因为战乱荒凉了许多,后来设了文林县,县治选在了河口南部一百多里处,这里还没有什么进展。”

张泽昌的妻子是马琴佳,是马康远的女儿,马康雄的侄女,张泽昌自然也就称呼马康雄为叔父了。

马康雄没有说什么,然后进一步南下。

到了文林县之后,文林县知县刘道玉迎接,他在这里已经干了四五年了,一直做的很好。他是个读书人出身,在他的治理下,文林县的文教发展的很好,汉人和土人以及外邦之人都在此读书,而且设立了学堂。由他选派有相当儒学功底的人来教授各种人学汉语,读经典,写汉字,已经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读书之地。

也许是因为刘道玉十分热衷于文教,这里的人普遍有一定气节,但也有些迂腐,对非读书人看不大起来。

马康雄等人在这里只是听,没有说什么,这不属于他的范畴。

在文林县住了一日后,继续南下前往铭英州州府。李临铭已经在此等候了。三月五日,马康雄等来到了铭英州州城。

几年下来,铭英州的州城也颇具规模了,和宁安府宁雄县的县城差不多了,而这里原本就是东部驻军之地的主要地区,要相对繁华富庶许多了。街道、门店等大体具备。

来到州城后,由张泽昌、田志明向李临铭交代了以变通方式为张铭静祝寿的事情。李临铭说:“下官已经知道了,自当尽力,为太夫人祝寿,那是理所应当的。下官已经准备好了几件土产,请诸位品评。”

众人看了李临铭准备的所谓土产,有黄白之物这些俗物,也有从海底打捞的大鱼、还有贸易过来的珍珠玛瑙,以及土产的蔬果、椰子油、霹雳果等。

马康雄毕竟是张铭静的孙子,要比其他人更懂祖母喜欢什么,张泽昌、田志明说:“三公子,你看这些。”

马康雄也不客气了,说:“黄白之物不能,这别说祖母不喜欢,你们就是拿过去,也会让晋公和中书省大骂的。蔬果吗,南方这里的气候和海山洲差不多,但是祖母的年龄你们也知道,牙口也不好了,咬不动。珍珠也太贵重了,未必要。玛瑙选一个淡色的,大鱼可以选几条鲜活的,椰子油,这里的虽说看起来和海山洲的差不多,但还是有些特色的,可以一并送去。这个霹雳果,是什么啊。”

李临铭:“霹雳果是贸易得来的,在永晋府以南的地域种植较多。可直接食用,也可搭配一起享用,滋味无穷,还可当做精油使用。是南方火山地区才能生产的,而且年产很少。”

马康雄:“这个在海山洲是比较稀少的,那这样,鱼就不用了,运过去也需要时间,过去也不新鲜了。就将椰子油、霹雳果送去即可。”

张泽昌:“李大人,就如此办理。”

李临铭:“下官遵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