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决裂洛那卡 - 海上晋国沉浮录 - 英雄立马起沙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9章决裂洛那卡

文永十年三月,悬置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位子最终落定。马康远最终选择了一种新的办法,以工部官李凯勤调任户部官,学务司使田光济调任工部官,礼部官王洽林兼任学务司使,而空缺的那位参知政事由柳瑞安出任。同时将亲信何宗信也放入参知政事名单中,而不在是放入单独的同平章事人员之中,不过只能是最后一位了。

这样,文永十年三月后的格局是:

中书左相:苏牧,中书右相:马康岩

监修国史:苏牧

枢密使:马康武

枢密副使:何宗信

签书枢密院事:田兴布

参知政事:辛仁雄、裴光阳、李凯勤、柳瑞安、何宗信

六部官:户部官李凯勤(兼)、吏部官辛仁雄(兼)、

兵部官裴光阳(兼)、刑部官柳瑞安(兼)、

工部官田光济、礼部官王洽林

御史中丞:裴明宽,侍御史:方刚烈

易物司使:裴慧阳,副使:苏景睿(代)

学务司使:王洽林(兼),副使:杜振明

主管殿前司公事:裴智阳

主管侍卫亲军左军公事:厍喇厮,协管:赵佳威;

主管侍卫亲军右军公事:耿静毅,协管:韦博耘。

这样的格局,马康远还是比较满意的,也比较好的平衡了。裴家、苏家依然是权势最大的家族。裴家兄弟两手握兵权,一个掌管最精锐的殿前军,一个掌握军队的训练,而守孝三年后出来的裴慧阳则出任了易物司使。苏家父子一个是首相,一个掌管贸易。但是军队的调动和财政大权却在马康远家族手中,取平衡之术来维持马家与勋贵的平衡局面,确保马康远对海山洲的领导权力。侍卫亲军左右军的统帅仍为马康远的嫡系二十八将,两人的忠勇是没问题的,多年练兵也确有功劳,但是二人文化程度较低,且行事过于鲁莽,军中不少人都有反应。马康远遂选择了赵佳威、韦博耘二人为其副手,实际上主管左右军的日常事务,大事与统帅商议。

枢密使的位子,马康远属意自己的绝对亲信何宗信。何宗信与马康远的关系非比寻常,在乾国时候就是兄弟之交。何宗信作战勇武,有一定的作战经验,也有一定的文治之才,但并非统筹帷幄之才。不过何宗信执行能力强、绝对忠心,长于军务后勤的谋划。马康远本来希望他出任枢密使,但许多有实战经验的将领反对,何宗信也自知自己没有战功可以服众,遂推荐马康远的堂兄马康武出任枢密使,得到了众人的同意,他协助。

何宗信的尴尬地位其实也是马康远二十八将绝大多数人的尴尬。马康远在军务上非常倚重他们,以他们为核心练兵。虽然反击武国有胜有败,但是这些人训练出来的军队确实比以前战斗力要强了。可是这些人普遍都长于军务,无有文治之才,唯一有文治经国之才的只有刘希曜,却又早早去世了。导致马康远在文臣的选择上不得不倚重原有的勋贵和本土人员,幸亏还有袁宪明这些外来人员予以平衡。

从文永六年提出镇之以静的方针以来,到文永十年,这五年的时间里,海山洲晋国的发展得以继续维持和平衡。农业方面,海山洲这几年里风调雨顺,粮食堆积如山,各大仓储基本都是满仓,能够满足正常的需求和五年以上的储备。贸易方面,与西部的贸易受到了影响,只能从东部、南部和扩展,来加以维持和弥补。这几年,蚕桑纺织也得到了进步,宁阳府东兴县、宁安府是两大棉麻产地,每年所产的布匹也大体可以满足供应。简单来说,海山洲的衣食是没有多少忧患的,储备足以维持。但是虽然如此,马康远仍然十分担心,那就是武国海禁是不会解除的,光靠海山洲自身是难以长久支持的,既然西部无法打开局面,那只能向南拓展,重新走曾祖父的道路。

文永十年十月开始,宁安府接到了思岭县知县曾隆昌的一系列奏报,南方的洛那卡国对于海山洲与其和通过其的中间贸易开始了加价行动,不断要求甚至是刁难。主要是希望海山洲以金银或者是丝绸、布帛或者是铜钱来与其贸易。不能是简单的以物易物或者是拿粮食来交换洛那卡国的金银铜铁等金属物资。并对留在洛那卡国的汉人开始了刁难甚至是虐待。

宁安府知府袁宪明和同知姜鉴鼎得到了思岭县的奏报后,认为这是大事,无法独断,并赶紧上报怀远府马康远。同时姜鉴鼎亲往思岭县与曾隆昌商议对策。

十一月初,马康远接到了袁宪明的奏报,十分不满洛那卡国的所作所为。对于洛那卡国的以高价物产贸易的方式,马康远十分不满。就正常的贸易而言是应该互通有无,但是海山洲和洛那卡国等的主要物产是重合的,而洛那卡国及其附近盛产金银铜铁,而海山洲很少,所以海山洲多年以来一直以强有力的实力逼迫洛那卡国按照海山洲的方式来进行。因此这是不怎么公平的,但是海山洲不得不如此。而如今洛那卡国再度重提这样的要求,马康远无法容忍,为了海山洲的根本利益,他必须强硬以对。他脑海中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设想,即征服洛那卡国,纳入自己直辖区,派人统治管理。至少是要夺取一片可观的地盘,自己派人管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才能确保海山洲的自给自足,而且海山洲距离洛那卡国距离并不算太遥远,而且多年来一直有贸易,是比较熟悉的,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操作性。更为重要的是,自兴宁三十五年到如今的几十年里,汉人在洛那卡国的人数逐渐增加,而且晋国在那里有驻军,影响不断扩大,事实上已经蚕食了洛那卡国不少地方。而洛那卡国这几十年里,因为贸易上的损失加上南方各国的侵扰和自身的腐朽,实力已经是大不如前,这些都是马康远觉得可以对其采取强硬措施的客观条件。

十一月十日到十五日,马康远和随从前往殿前军、侍卫亲军左右军中视察。军中的情况总体上是让人满意的。在视察殿前军时候,殿前军统帅裴智阳向马康远表示,希望建立军功。裴智阳的想法可以理解,左右军的统帅赵佳威、韦博耘以及水军的统帅羊祖侃等人都比裴智阳高不到那里去,却都有战功,而裴智阳作为曾经马宪永的亲军统领,如今是殿前军统帅,当然渴望战功。加上自己的弟弟裴光阳也是兵部官,还是参知政事,裴智阳心里更希望建功立业。自己已经年过花甲了,如果再没有战功,就不可能更进一步了。马康远理解裴智阳的心思,也给裴智阳以暗示和许诺,让其好好练兵,会有所考虑的,实际上是默许了。

在确定了军方的态度后,马康远于十一月二十日召集中书和枢密官员重臣商议。大多数朝臣普遍希望安稳,不愿生事。重臣之中,右相马康岩不懂军务,但是马康岩说:“臣不通军务,但是就赋税角度而言,决不能同意洛那卡国的要求。如果按照洛那卡国的要求,我们本来就稀少的金银铜铁等物资就会更加缺少,用不了几年就会消耗殆尽。倒不如利用我们现有的优势,与之一战,力争在洛那卡国拿下一片富庶之地,供我们开采开垦使用。”

马康武:“臣同意康岩贤弟的意见。洛那卡国是曾祖派兵奋战威服得来,祖父也曾和不少元勋在洛那卡国浴血奋战。我们不能答应洛那卡国的条件,如果答应,其余与我们贸易的部落酋长国都要仿照,那必将对我更加不利,臣力主征讨。”

苏牧:“两位公子所言都有道理,臣也觉得不能对蛮夷让步。不过即便是征讨,我们也需要时间来准备,不妨同时进行。一方面派人好言与洛那卡国进行商谈,但同时秘密做部署准备,等准备就绪后再出兵不迟。”

中书左右相和枢密使都主张强硬对待,其余人自然也不能说什么了。马康远心中的武力解决决心更加坚定了。随后他说:“兹事体大,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我们改日再作商议,今日暂且如此。”随后众人退下,不久,马康远又秘密召集苏牧、马康岩、马康武、李凯勤、裴光阳和裴慧阳五人返回议事。秘密进行安排布置。

马康远:“虽然我刚才说要再作商议,但是有备无患,我的意思是力争维持原有旧约,但如果谈不成,就得打了。我们要做两手准备。我的意思是以康岩、慧阳与洛那卡国的人进行商谈,具体怎么谈,你们商量着办,要好生对待,不妨可以暂时答应一些,但也不能立即就答应,而是要拖延,为我们准备争取时间。你们两个不一定事事直接谈,但你们派出去谈的人,一定要让他们注意分寸把握,不可惹恼了,也不可全答应,要热情款待,不要仓促答应他们,在力争维持旧约的同时,主要目的是争取时间。”

马康岩、裴慧阳:“臣领命。”

马康远:“苏老和康武主持调兵部署事宜,光阳协助,同时督促打造修理兵器和船只等,秘密召集水军和步骑主力进行训练。务必严加保密,如有泄露者,军法处置。”

苏牧、马康武、裴光阳:“臣遵旨。”

马康远:“李凯勤执掌户部,这段时间调集物资粮草秘密前往宁安府和思岭县一带,秘密储藏。要储备约至少半年的作战粮草。”

李凯勤:“臣奉命。”

马康远:“记住,此事要严格保密,只有我们六人知道,不可再对任何人泄露,切记。”

十二月初五日,马康远在向祖母张铭静请安时候,还专门说道此事,询问张铭静的意见。张铭静已经一百零八岁了,身体行动已经极为不便了,但意识仍然是清醒的。马康远这一天和祖母谈了很多事,只有她们祖孙二人在场,其余人都不在,连马丹丹也不再。

马康远:“祖母,最近洛那卡国的事儿您也该听说了,孙儿希望维持旧约,但可能估计不大,因此孙儿倾向于武力解决,而且希望取得一个比祖父当年更有利的解决方案。”

张铭静:“你有什么打算。”

马康远:“如果能一战全部拿下洛那卡国,即便付出不小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但是孙儿估计这个可能不大。而如果像当年维持旧约那样,派驻军,恐怕只能是短期效果。因此孙儿觉得取二者之间,与洛那卡国维持旧约,必须按前约履行。同时我们要力争在洛那卡国北部和东部汉人聚集的地方打下一片地方,占据一块面积幅员和资源都比较优越的地方,由我们直接统辖,当然名义上可适当做出一些让步。拿下这样一块地方,进则可以作为前进基地和资源来源地,退可以保障三群屿和思岭县。”

张铭静:“你既然想好了,就放心大胆地干,祖母支持你。趁着祖母还活着,一定帮你守好,也会尽全力帮你实现你的愿望。想当年,我和宪英就力主强硬对待洛那卡,但那时的实力和条件都不允许,因为太过于操切和理想化,被你曾祖父放出去历练。如今有了实力了,就应该更有一番进取心。你如果能完成,不仅是实现了你的愿望,也是实现了我和你老姑母及祖父的愿望啊。”

马康远:“有祖母的支持,孙儿相信一定能成功。”

张铭静的支持,对马康远的精神动力无疑是巨大的。妻子王语蓉和顺义公主毫不例外也是支持自己的丈夫的。

马康远决议对南洋下手,最担心的还是西部的武国。不过根据这几年马康远对武国的了解。武国最近几年重点还是经略北方和西南,而且从武国皇帝朱彰标前几年的公开诏谕和其性格、出身及教育程度来看,他本人虽然极其勤政且颇有武略,但并没有远大的向海洋图强的志向,而且其公然海禁的措施,加上几年前公开将海山洲和乐东国、南交国等放在一起并列为远夷之国,就可以看出武国不会干涉晋国对洛那卡的征讨。

从十二月底到次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前。马康远都在秘密筹备着战事。一个月里,马康远、苏牧等人秘密签发调兵令,马康岩在秘密筹措调集物资向宁安府、思岭县集中。而宁安府、思岭县的物资则向三群屿附近集中。因为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上元节过后,张铭静将马康远找来,只有他们二人。

张铭静拿出好几盒首饰珍宝,递给了马康远,说:“孩子,拿去,换成钱,去招募健儿,或者赏赐将士们。”

马康远:“祖母,这是......”

张铭静:“这是祖母一生的一些积蓄,加上平时人们孝敬的,估计也有十余万贯吧,你都拿去用吧。”

马康远:“祖母,我怎么能拿您的积蓄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