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侨置昌宁 - 海上晋国沉浮录 - 英雄立马起沙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7章侨置昌宁

文永元年底,马康远从昌宁以及内地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乾国的皇帝去世了,由其弟弟即位。

对于乾国这个皇帝的弟弟,马康远以前倒是也认识,但是此人威望及能力均不及其兄。如今乾国局势突变,马康远想反击武国的计划被迫搁浅。不仅是因为如此,也是因为昌宁的局势也日益严峻。毕竟昌宁较之于反击武国而言是更为重要。

下半年开始,马康远接连接到从昌宁转过来的奏呈。袁宪明上奏的大意是:武国准备厉行海禁,而昌宁管辖的区域也在范围之内,准备将昌宁各岛屿的人口全部转移到内陆地带,如果不从,不排除可能会出兵强行执行。

马康远接到奏报后,于十一月开始与中书枢密商议,许多人都不置可否,或者主张放弃。而马康飞则主张不能放弃昌宁州,要增兵与之决战。马康远本意也想与之决战,但是他曾经在昌宁数年,深知昌宁的实力是多少,而且昌宁距离海山洲较远,调动人马极为不便,而且连山、连海也极有可能会遭到攻击,武力对抗完全没有可能。马康远特意请李凯勤在十二月初讲讲自己的意见,毕竟李凯勤做过昌宁的知州,对昌宁比自己还了解。

李凯勤:“臣认为昌宁已经难以保全了,武国不同于昔日的乾国,其海禁意味已经十分明朗,其战斗力十分强悍,武力争锋我们完全没有胜算。臣觉得昌宁已经不得不放弃了,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允许昌宁的人口转移到武国的地面上,昌宁从高祖时代就隶属我们晋国,已经百余年,虽然如今不得不放弃,但是其黎民百姓都心向我们,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将昌宁现有的人财物都运回来,给武国一个烂摊子。另外昌宁各岛屿,根据臣的了解,武国也不可能全然放弃,肯定是要留一些人的,我们可以在昌宁各岛留下一些人,与宁绍府、会安府一带的人做走私贸易。总之,我们可以放弃昌宁,但昌宁一带的利益要竭力争取。”

李凯勤的意见得到了于宁清等人的同意,马康飞则还是要反对,并提出:“昌宁现有人口还有近二十万,怎么转移,这是个大问题,运回来,安置到哪里啊。与其这样,尚不如与之决战。”

马康飞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李凯勤说:“确实转运近二十万人是很难的,但臣估计武国一两年内并不会对昌宁一带动手,反而有可能向西南下手。所以我们不是要一次性转移这么多人,可以如以前一样,两三年内分批转移。至于人口回来后,臣有一个大胆的提议,不知当不当讲。”

马康远:“你说,言者无罪。”

李凯勤:“昌宁原为高祖时代的海中县,后为怀康州,再下来是昌宁县、昌宁州。其名号不可轻弃,臣建议在宁阳府一带割出部分土地,另设昌宁县,将之统一安置。如此一来可以保全这一高祖时代以来的名号,另外将这些人口统一安置,也避免了其与当地居民的冲突,至少可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短期内会有负担,但增加了这些劳动力,对长远发展是有益的。”

于宁清:“李大人所言甚是,臣同意。仿侨置郡县,未尝不可,但是海山洲地域有限,不过侨置割出一个县的地方,还是可以的。”

于宁清身为首相,他的一句话,马康飞也无法反驳,众人也都跟着附议。

马康远:“好,就按李凯勤所言办理,无需再言。”

十二月十五日,马康远下令:

割宁阳府兴北、东兴、东林三县交界地带,暂设昌宁县;

宁阳府知府王洽林暂兼知县,办理转移三地人口转移事宜和兴建官署房屋等事宜。

十二月二十日,马康远觐见祖母张铭静,说明了昌宁的有关事项,并说:“祖母,孙儿想来年亲去昌宁,亲自指挥昌宁的首批人员转移。另外,孙儿一直从未去过昌宁,也想亲往昌宁拜祭曾祖的所居地。”

张铭静:“好孩子,有想法,大胆的去吧,也是见见外面的天下。”

文永三年正月,马康远对春节没有什么在意,开始准备带人前往昌宁。他询问苏景睿:“你觉得谁可以和我一起去啊。”

苏景睿:“臣愿往,另外李凯勤也要去,他毕竟最熟悉那里的事务。另外可从军中选拔精壮者跟随。”

马康远:“正合我意。”

正月十七日上元节过后,马康远准备出发。人员也定下了,有李凯勤、苏景睿、裴文玄、王光仪、马荣义。马海宁后找到马康远,说:“我觉得你可以从康雄带回来的西北健壮中挑几个人,康雄和我说过,那些人健壮年轻,孔武有力,在军中也训练了半年,很是勇武。你可以带去,那帮人没什么学问,但绝对忠诚老实。”

正月十九日,马康远在殿前军军营亲自视察了军中的训练,特别注意了马振威等五人。马康武说:“五人是西北人出身,身材高大魁梧,骑射驰骋和步战都十分在行。而且忠实可靠,是绝对的好苗子。”

马康远高兴地点了点头,并叫来了五人,说:“你们都是我堂弟从西北临洮带回来的,是吧。”

马振威等说:“是,殿下。”

马康远:“半年来,你们果然训练的极为出色。我很高兴,每人赏银十两,钱一百贯。”

马振威:“谢殿下,为殿下效命,万死不辞。”

马康远:“你们都是西北人,不妨结义为兄弟如何。”

马振威:“愿听晋公吩咐。”

随即五个人就在校场结义,马振威是安宁十七年出生,二十三岁,为首。振勇同岁,但小几个月,为次。振雄二十二岁,居第三。振锋二十一岁,第四。马振虎二十岁,最年轻,居最后。

随后马康远说:“我不久要出去一趟,你们跟我走吧。不过不能全去,走两个吧,就振威、振雄吧。振虎和我回宫,我另有重任。其余两人就在军中,我提升你们一个为摧锋军副使,一个为踏白军副使,如何。”

马振威等:“谢晋公栽培。”

马康远等不久返回宫中,将马振虎提升为宫中副统领,协助王元珣、段进光和裴智阳,准备让他接替已经六十六岁的段进光。还特别嘱咐马振虎,说我走后,你要和他们三个一同守护后宫,务必保证祖母张铭静以及马丹丹、王敏瑶、曹友徽和王语蓉等人的安全。马振虎自然答应。当晚马康远还找来马丹丹,对她说:“丹丹姐,我这么称呼,可以吗。”

马丹丹:“不敢当,殿下您有话直说。”

马康远:“我这段时间出门,祖母和我的母亲等人就全赖姐姐照顾了。”

马丹丹:“您放心,我会照顾好的。”

马康远:“照顾好她们,我自然放心。另外就是我大哥,你是应该知道的。”

马丹丹点了点头,虽然马丹丹从不关心政务,但是对马康飞、马康远的嫌隙也是知道的。

马康远:“如果有人要见祖母,你一定亲自禀明祖母,祖母同意才能进,无祖母同意,任何人不能随意进出。另外也尽量少让人打扰祖母。王元珣他们都还年轻,都是武夫,唯裴智阳文武兼备,遇事,姐姐可以和他商量,或者和我三叔商议,一定要保护好祖母她们,必要时你可以节制他们。”

随即马康远拿出一份手令,大意是:

著以马丹丹为怀远宫都部署,节制亲军六营及飞山雄武营及殿前军诸军事,许便宜行事。务必确保太王太后等人安全,任何人不得无令擅自打扰,违者以谋反罪论处。文永三年正月十八日,马康远。

马丹丹看后说:“这我可怎么敢当啊,您还是收回吧。”

马康远:“只有姐姐你可以,你只拿着以防万一。如果没用,就将它烧了即可。”

马丹丹:“我敢不从命。”

正月二十一日,马康远召集众人议事,正式说明将亲往昌宁视察并安排部署撤退,下令枢密院、兵部调集船只开始向昌宁集结。马康远走后,以于宁清、马海阳、马海宁留守处理一切事务。苏牧、霍彪协助办理军务。马康飞被排除在外,马康飞得知马康远要去昌宁,原以为自己身为中书省右相,会和于宁清共同留守,但是马康远竟然抬出了两个叔叔来压他,他十分不满,但也没有办法,同时苏牧、霍彪协办军务,无疑是让他们防着马康飞。

正月二十二日,马康远、李凯勤、苏景睿、裴文玄、王光仪、马荣义、马振威、马振雄等准备出发,马康远的两个女儿也要跟着走,马康远没办法,但不可能都带,就带了长女马琴佳。对小女儿马琴蔓说,以后再有机会就带她走,这样,马琴蔓才停止了闹腾。除了这些人外,随行的人员总计五百人,都是亲军中挑选的精锐。

正月二十三日,马康远从怀远府出发,正月三十日抵达宁安府。次日从宁安府出发,二月三日抵达宁西,开始了自己任内的第一次的外出之旅。

二月六日抵达宁西后,田兴布、白福诚等在此迎接。田兴布这一年六十二岁,白福诚六十五岁,虽然两人身体还可以,但毕竟年过花甲。水师在他们的统率下,只是维持的状态,与当年马虎、李宝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马康远倒是没有责备他们,毕竟都是老臣,白福诚是马海晋的结义兄弟,田兴布还是田安弘的孙子。只是下令他们调集船只向昌宁一带集结,随时准备转运物资和人口。

在这里他们住了五天,五天里,马康远也视察了水军,水军确实不如以往,不过历史总有这样的规律,老的老去的时候,新的总会在崛起。

在五天的视察里,大多数战船的士卒都比较散漫,水军将领也比较老化。不过有几位更有冲劲,而且热衷于水战,并对船只制造很感兴趣,颇有研究。其中刘正仁最为出色,时年二十五岁,精通船只制造和水战战法。其次是羊祖辩,二十七岁,为人刚勇,反应灵活。还有杜余隆,二十六岁,介于二者之间,比较沉稳。下来的韦玄明、王昌吉、李锐贵年龄大一些,是三十岁左右,也都可圈可点,虽然没有以上两人那样杰出,但比起田兴布等要强许多了。马康远将刘正仁、羊祖辩、王昌吉带走,其余人继续留下协助田兴布等。

二月十二日,马康远等从宁西启程,十六日抵达岚山岛。二十五日抵达江口岛,江口岛是连山县的治所,韦昊英曾在这里做过知县,但如今江口岛因为武国海禁日益严厉,变的生计更为艰难,江口岛的人口只有几千人,整个连山县实际连万人都不够了。连海县的情况稍强,但也强不到哪里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