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大位落定 - 海上晋国沉浮录 - 英雄立马起沙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2章大位落定

从安宁三十二年底到安宁三十三年三月底马海晋的国丧期为止,海山洲看起来是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是暗潮汹涌。九十六岁的马宪永和九十三岁的张铭静面临着人生的最大难题,而且是马文慧、刘婷娜都没有遇到过的。

这段时间里,马宪永让马海阳、于宁清、马康飞等处理政务,但实际上也是观察他们,他们虽然悲伤,但依然要强打精神,同时也变的更加小心和谨慎了,其实就是多疑了。小人敢通过药物杀死马海晋,那么会不会有自己的亲人也为了夺权而谋害自己呢,他不敢相信周围的人。为此他下令,马海宁可以自由出入,其余人包括马海阳和于宁清及马康飞都不能。一切饮食都必须经过马海宁、马丹丹、苏玄涛的共同检验后才能。

由裴智阳、王元珣节制怀远宫的禁卫力量。同时他直接密令宁阳府都统制段衡德、通远州都统制霍彪各派人马秘密进入怀远府,归属殿前军苏牧和侍卫亲军左军的曹友庭指挥。

而这段时间里,马海阳等人也在暗中聚集人马拉拢势力。

马海阳的势力主要是一些勋贵和军中一部分人,但已经江河日下;

马康飞的势力主要是文官集团,也有一部分军人,还有王敏瑶;

马康远的势力不多,但是马宪永偏爱他,曹友徽也偏爱他,这就足够了。

其实马康远看起来支持的人不多,但是如今晋军的主力不少是当年韦昊英从狄羯带回来的北人,还有殿前军中他带回来的五千人,这些人都是他的铁杆支持者。其在北国生活了几年,马康远的性格具备了豪爽和深沉的共性,能力可比其余人强了许多。另外他确实有即位的雄心,但从不表现的很明显。相反处处以淡然示弱,而且对祖父、祖母极尽谦恭。另外,顺义公主也从不多说什么,按照汉族的标准做一个好儿媳和好孙媳,得到了内外不少好感。

马海晋去世后,马海晋的这些结义弟兄也都陷入了迷茫,尤其是刘进瀚,其人鲁莽,极容易被人利用。于宁清、杜孝瑞担心他被利用,就叮嘱他一定要小心,然而仍然不放心他,三月初,于宁清和枢密使韦昊英商议后,并秘密请示了马宪永后,将刘进瀚由主管侍卫亲军左军公事调入兵部任次官,而将常武调入侍卫亲军左军主管军务。

三月底马海晋的国丧期结束后,枢密使韦昊英以年高体弱为由请求卸任枢密使。虽然韦昊英已经七十二岁了,但是他这个时候请辞,无疑是不想卷入是非之中。他虽然忠心于马宪永,但是他也面临着女儿韦乐蓉和女婿马康飞的步步紧逼。为此他感觉十分为难,最后请求致仕。马宪永思索后最后同意了,以杜辰皓接任枢密使。同时下令将霍彪调入枢密院任同知枢密院事,由裴光阳出任通远州知州兼都统制。

韦昊英不和女儿、女婿打招呼就突然请辞枢密使,无疑是削弱了马康飞的势力。韦昊英海山洲中资历最高战功最高的武将,他的态度能左右相当一部分的军中人员,而韦昊英请辞后,原本可能会支持马康飞的就会转为中立。

这样在三月份的时候,马宪永不声不响地将兵权重新铺排,殿前军仍然归苏牧,左右军是曹友庭和常武,都是他当年提拔起来的人,而曹友庭对他是绝对忠心。另外调动军队的枢密院和兵部,一个是宗亲勋贵中的支持者杜辰皓,一个是自己当年提拔的宗元炳。而禁卫力量以裴智阳、王元珣保护,李成晟和李成韶则作为辅助。另外还将马康远的亲信何宗信调任枢密院,将旭德利调任殿前军中军统制,将刘希曜升任中书舍人。

马海阳虽然是马宪永的次子,但是他自从当年密谋逼宫后,支持的人已经不多,虽然此次主持事务他为首,但是无论是于宁清还是马海晋的两个儿子,都对马海阳十分的防范。他们在反对马海阳接班上的立场是一致的,不过马康飞和于宁清的态度是非常强硬和极为防范的,而马康远则以防范为主,对马海阳个人十分尊重,毕竟是他的亲叔叔。马康武身为殿前军左军统制,能影响一批人,但是马康武不愿参与接班事务,也不想父亲再度卷到是非之中。从二月开始就一直呆在军中,不回家。

马海阳内心十分希望接班,但是他的妻子魏如雪和唯一的儿子马康武都反对他参与接班事务,他顿然觉得这争来争去有什么意义,从四月初开始就将具体事务一股脑扔给了于宁清和弟弟及两个侄子。

马宪永看到次子马海阳就这样放弃了,心里顿然安心了许多。四月底他在和张铭静的聊天中说:“海阳能如此,就什么都好说,了却了一桩隐患。我们就不会见到叔侄相残的局面了。”

张铭静:“是啊,这样也就安心了。海阳、海宁能如此超然,真是好事啊。可是康飞、康远两个人如何啊。”

马宪永:“是啊,他们都是海晋的亲儿子,如今也都不小了,我们一定得好好把握啊。”

张铭静:“是的,你还记得你那个梦吗,记得母亲临终说的话吗。”

马宪永:“记得,这二十年观察下来,觉得母亲说的话真是有道理啊,她看人比我们强啊,而康远也表现的让人安心。”

张铭静:“是啊,但是还是要小心谨慎。”

马宪永点了点头,同时密令手下人注意马康飞、马康远府邸的一举一动。

而这段时间里,马康飞、马康远兄弟都十分沉静,下面的官员也都会前去拜望和探听口风,也是在观察谁更有可能接班,谁接班对自身更有利。

争夺的角逐不仅体现在军中和官场,也体现在女人上面。毕竟马康飞、马康远的妻子都是功臣之后。而且海山洲的功臣之间都是相互通婚的,彼此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马康飞的妻子韦乐蓉后面是卸任的枢密使韦昊英,而马康远的妻子王语蓉后面是王昱成及与之相关的勋贵集团。

马康飞夫妻对韦昊英辞去枢密使十分不满,但是他们改变不了韦昊英。而王语蓉与马康远是从小到大的感情,彼此之间十分和睦。马海晋去世后,王语蓉恪守做儿媳妇的孝顺礼节,不敢逾越半步。对于来拜访马康远的人,她都退居后堂,从不询问马康远。而比较起来,韦乐蓉虽然十分注意,但是却明显没有王语蓉那么自然。

六月初,于宁清因公事请马康飞、马康远二人商议东林耕垦的事宜。两人见到于宁清后,马康飞的礼仪很简单,马康远则相对更有礼一些。而在谈论农耕方面,马康飞说:“这主要是东林地方官的事儿,让他们不务农时安抚百姓照章纳税即可。”

马康远则说:“大哥说的自然对,不过东林的李卿泰也七十多岁了,他想管也没有精力了,不妨可以派人辅助他。我建议以相对年轻的柳林亭出任东林通判,不能让他总是以为祖父耕种公产为名继续办事吧。另外,派其余人去经营公产。地方官任期如今年限仍然太长,这样虽然稳定,但却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危害会更大。”

简单的关于东林的问题,老练的于宁清就看出了二人的差距。

七月初,于宁清单独觐见马宪永,提出地方官年轻化的建议,得到了马宪永的同意。并提交了一份名单:

东林县:柳林亭;光宁县:刘海屏;远南县:崔奉军;

思岭县:曾隆昌;东兴县:王洽林;宁雄县:柳永辉;

而以上六县的原任官员全部加一级致仕。

这六人之中,柳林亭算是最大的了,五十四岁,其余人都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最年轻的是王洽林,是从永嘉府逃亡过来的读书人。饱读诗书,只有三十一岁,知晓礼仪,为人稳重。

于宁清还说:“此议是臣与两位公子商议东林耕垦时候由康远提出来的,臣顺势想到并提出。”

马宪永点了点头,说:“那就办吧,那个王有佳也七十多了,顺势换了吧,让昌宁的李凯勤出任宁阳府知府,李凯勤要回来,也得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让柳瑞安暂时代理,另外柳瑞安还是能干的,让他做怀远府知府。李景耀做礼部官,接替老了的王昱功。昌宁让袁宪明接任,他不是逃过去的吗,这几年听说在昌宁也颇有名望。可以让他试试,不过让李凯勤安排好人。另外密令李凯勤走时候不要空手。还有田定义也是能干的,有五十多,不至于卸任吧,做工部次官吧。薛重鼎不是你一直推荐的吗,让他去宁安府做知府,通怀县你们再找合适的人。兴安的方刚烈、兴怀的颜伯渊也不要都让他们一次性就不干了。”

于宁清:“晋公所虑甚是,臣即刻安排。”

通过这次觐见,于宁清感觉马宪勇更欣赏马康远,而且对人事方面依然很熟悉,虽然说话速度明显缓慢,但思维竟然还很清晰。

七月十日,于宁清先密令李凯勤,让他准备返回宁阳府做知府,但安排好昌宁州的一切事宜后再做返回。李凯勤是深知马宪永心思的,八月初,得到命令后,就开始做准备。将一批个人财产和重要物资转运走一批后,十月底才向袁宪明出示了手令,日期是于宁清故意空缺,由李凯勤事后才填的,避免引起袁宪明的怀疑。同时以便宜行事的权力任命他的亲信安重锡为安北军都统制,节制昌宁州驻军,以防万一。

安宁三十三年七月二十日,于宁清以中书省名义下令公布了八个县的知县名单:

东林县:柳林亭;光宁县:刘海屏;

远南县:崔奉军;兴怀县:姜鉴鼎

思岭县:曾隆昌;东兴县:王洽林;

宁雄县:柳永辉;兴安县:杜海涛。

东兴县原知县柳瑞安代理宁阳府知府,李凯勤到任后出任怀远府知府;

思岭知县田定义出任工部次官;

怀远府知府李景耀出任礼部官;

通怀县知县薛重鼎出任宁安府知府;

通怀县知县由县令高铁方出任;

宁安府知府裴明宽出任吏部次官;

昌宁州知州由袁宪明出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