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新登大位 - 海上晋国沉浮录 - 英雄立马起沙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3章新登大位

安宁三十四年五月十日,马康远正式继承了马海晋的职位,成为了海山洲的新主人,这一年他三十九岁,长子马荣仁十九岁。次子马荣安十六岁,三子马荣光十五岁,长女马琴佳十七岁,小女马琴蔓十三岁。马康远的这几个孩子中,马荣仁、马荣安是王语蓉所生,马荣光是顺义公主所生。两个女儿是马康远和王语蓉及其王语蓉的侍女沈萍在乾国所生。

马康远倒不是什么好色之人,这个侍女沈萍是王语蓉陪嫁的通房丫头,故而和马康远后来生了孩子。这个侍女名为侍女,但是王语蓉对他如同亲妹妹一样照顾看待。后来侍女在回到海山洲后不久就染病去世了。王语蓉就将她的女儿也一并抚养,视如己出。两个女儿也对王语蓉极为孝顺,称呼一直是母亲。几个儿子也和这两个妹妹相处的非常和睦。

值得庆幸的是,顺义公主这几年和王语蓉的关系也非常好。两人的孩子也都非常和睦,几个孩子都称呼王语蓉、顺义公主为母亲。比较而言,精于武艺且不爱多说话的顺义公主多跟随马康远外出。而长于社交的王语蓉则多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家庭和睦,这不仅出乎马康远的意料,也让马宪永夫妻很高兴。也让马康远省去了不少后顾之忧。

六月一日,马康远正式即位,马宪永、张铭静都强撑病体来参加。致仕的崔锦贤、韦昊英也都全程参加。

马康远即位后,马宪永宣布:自此日常事务全部交马康远处理,众臣鼎力扶持,如遇万难紧急事务,可询问。

安宁三十四年六月二日,马康远宣布:

年号不变,仍然用安宁,只要祖父在世,不变年号;

以母亲王敏瑶为太后,曹友徽礼同太后;

以祖母张铭静为太王太后。

对于这三点,众人没有反对。

王敏瑶是马康飞、马康远的生母,在整整一年的争夺你,她什么也没做,没有见任何人,她持超然态度,无论谁即位,都是她的儿子,她不计较这些。

同时,马康远宣布:

以曾祖父马文慧、曾祖母刘婷娜为海山洲二圣;

任何文书中不得直呼二圣名讳,如有对二圣不敬者按谋逆论罪;

追谥曾祖马文慧为高祖,建太庙;

以张璇强、崔子建、杜航、曹允恭、王弘博五人为五公,配享高祖太庙,为元勋功臣,列居最前,供后世敬仰;

五公后世子孙如有忤逆不孝者,皆不影响五人之元勋地位;

重新恢复弘德院,以韦昊英为弘德院令,崔锦贤、王昱功次之;

马海阳、马海宁为叔父,马康飞为长兄,见面不拘礼节;

设立宗正府,以马海阳为府令,马海宁次之,掌管宗正府内人员生活及不法诸事宜;

以于宁清为首的中书官员对于马康远的举措十分赞同,但是也明显可以看出马康远十分尊崇祖父母和曾祖父母,而对自己的父母相对冷淡。对于自己的兄长马康飞也只是礼节上的尊敬,内心如何谁也不清楚。

除此之外,马康远还奏请将东南诸路宣抚招讨使使改为东南诸路安抚制置使,将东南诸路宣抚招讨使的职位彻底悬空,永远保留给高祖和祖父,得到了马宪永的赞同和欣赏。

当夜马康远返回了自己的安国公府,过几天他就要正式住进怀远宫了。

当晚,以何宗信等为首的二十八将大多数人都非常高兴,还有王语蓉、顺义公主等,王重渊、旭德利是武人,是个急性子,更是喜形于色。即使是王语蓉、顺义公主也都是面带喜色。毕竟按照嫡长子的继承制度,他是轮不上的,如果没有这次突发事件,他根本不可能。

就在众人都非常高兴地时候,刘希曜走了进来,看到一群人一个个那么高兴,有些人甚至还喝的东倒西歪,立即让停止。

顺义公主说:“人们高兴,刘大人何必这么扫兴啊。”

刘希曜:“国公爷,知道这煮熟的鸭子为什么还会飞吗?”

众人不解。

刘希曜:“那是因为还没有熟透。”

马康远立即意识到了,立即停止宴席,让众人都回去,只留下了刘希曜。

刘希曜:“虽然晋公已经确定由你继承大统,但你也知道,在晋国,最重要的是晋公的爵位和大印,按照当年大卫皇帝的制度,海山洲是晋公的封国,所以说晋公才是真正的实权者。只要没有正式拿到晋公大印,一切就都还没有熟透。”

马康远:“接着说。”

刘希曜:“晋公目前身体状况很不好,国公你应该处处尊奉,以孝为先。而如今你刚蒙恩赐,就大宴群臣,这恐怕不合适吧。”

马康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刘希曜:“如今武国成立,席卷中原,但要获得武国正式册封,几乎不可能。而乾国尚有一定的势力,而你与乾国皇帝有渊源,如能此时北上派遣使臣进贡表示忠心,乾国皇帝肯定会有重大加封,或许您也能直接得到王爵,哪怕是得到一个郡王的爵位,意义也大不相同。这样您的位子就更加保险了,安国公三思啊。”

马康远:“有理,确实有道理。”

六月十日,马康远率领中书六部枢密和宗正府、弘德院的人全部去怀远宫陈放晋公二十故友功臣图的阁楼敬拜。

马宪永得知了马康远这些天的举措后,是高兴的。马康远将张铭静列为太王太后,实际上就是太皇太后了,而没有列自己,还将马文慧夫妻列为二圣,这都是自己十分高兴的。

当然,对于自己的二十八将为首的功臣们,马康远也有所安排。鉴于他们大多是军人,故而将他们部分安置于亲军左右营中,然后就是殿前军,这两部分军队是最为重要的。

七月二十日,张铭海的遗孀裴孝凝因病去世,享年九十一岁。马康远下令追赠一品诰命夫人,亲临吊唁和祭奠。

裴孝凝虽是张浩博的继母,但毕竟也是张铭海明媒正娶的,张浩博按例也得守孝,不过马康远下令夺情。可是张浩博这一年六十七岁了,如今见局势已定,继母又去世,趁势决定请辞。

八月二十五日,马康远正式同意张浩博卸任,加少师衔致仕,转任弘德院同知。工部官由次官田定义顺势接任,参知政事一职由刑部官曹友渊兼任。同时以田晓敬升枢密副使,何宗信出任同知枢密院事。

十一月初,宗元炳请求卸任参知政事兼兵部官,马康远不同意。他就亲自找到了马康远,单独陈述。

宗元炳:“郡公,老臣今年虚已经七十岁,实在无力再担任参知政事还兼管兵部了,念在老臣多年辛劳上,请让臣告老吧。”

马康远:“宗老,您是三代老臣,德高望重,您卸任了,谁可以接任啊,我不能同意。”

宗元炳:“臣真是体力不支了,加上多年操劳,实在无力了。”

马康远:“那您可有合适接班人啊。”

宗元炳:“按例当由次官刘进瀚接任,不过他并不适合坐在衙署里,老臣有个其他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马康远:“您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