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不一样的婚姻
二月初,马康远的妻子王语蓉对丈夫说:“祖父母已经近百岁高龄了,除了更怀旧之外,就是希望看到荣字辈曾孙赶紧结婚生下玄孙,做高祖父。”
马康远同意妻子的意见,但是该给下一代人如何安顿婚姻,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妻子王语蓉建议还是从功臣勋贵中选择。王语蓉还给马康远提了个建议,让马康远的长子马荣仁再娶张家的女儿,以慰藉祖母张铭静。对此,马康远并没有反对。当时张轩达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居中,大女儿是张海雅,安宁十六年出生,儿子是张泽昌,安宁十七年出生,小女儿是张海琳,安宁十九年出生。
马康远二月中旬找到张浩博,与之商议。张浩博对马康远突然的提议是十分震惊的,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他内心是希望张家的女儿能够再像姑母张铭静那样,但是马家的儿子会否同意,马康远的儿子会否像马宪永那样,他心里根本没底。
二月二十五日,马康远叫来了几个儿子马荣仁、马荣安、马荣光和两个女儿,对他们说:“你们都不小了,也该成家了,曾祖父母的身体和年龄你们也都知道,我希望你们能尽孝道,能让他们看到你们早日完婚并有子嗣。”
马荣光是长子,就说:“父亲是不是也给我们选好了啊。”
马康远:“我选不选好是我的事儿,你们有无意中人。”
五个孩子都不说话,王语蓉就说:“张浩博的两个女儿和你们年龄相仿,也都知书达理,大家闺秀,你们有无意见啊。”
王语蓉的话,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即他们当中必须有人要娶张家的女儿。马荣光年纪最小,基本被排除在外了。而马荣仁、马荣安则必将有一个会完成这样的任务。马荣仁不作声,马荣安说:“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听由父母安排。”说的很平淡,但态度已经明确了。马荣仁也只好跟着弟弟说了类似的话。
马康远、王语蓉对儿子的态度还是满意的。
二月二十六日,马康远将儿子的态度报知王敏瑶,王敏瑶知道儿子的心思,说了句:“去问你祖父母吧。”王敏瑶此时已经心灰意冷,马康远对她的感情根本远不如对祖父母的感情,马海晋去世后,王敏瑶更是受到了事实上的冷淡。
三月一日,马康远夫妻将此事报知马宪永夫妻,果不然,二人大为高兴。马康远决定以长子马荣仁娶张海雅,以女儿马琴佳嫁给张泽昌。并说:“马、张两家是世交,自曾祖以来至今,应该继续延续这种传统。”
马宪永、张铭静同意马康远的建议,但内心也明白马康远此举是有多重意思的,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高兴,另外也是希望重新抬举张家以平衡崔家。崔家自崔子建以来,父子、祖孙三代为相,已然权重一方了。
这个消息不久就传开了,到五月初海山洲的勋贵已经全部得知了这件事。崔锦贤虽然已经退隐了,父母也已经去世了,自己当年又有伙同马海阳逼宫的嫌疑,虽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但崔家某种程度上已经衰落,但是作为崔家的大家长,他不能接受如此。毕竟他还是马海宁的亲家,崔智刚是马海宁的女婿。为此他通过马海宁,希望能再度与马家联姻,但马海宁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马康远已经和马宪永商量好了。崔锦贤也看出来了,马康远与张浩博联姻,目的就是平衡崔家,既然无法与马家再度联姻,那就走旁支路线,与张家或者马家信任的杜家联姻。
马康远决定让马、张两家互相联姻,张浩博受宠若惊,可是张泽昌内心并不高兴,但是他也无法拒绝,最终只能屈从。最后张浩博同意让张海琳自由选择自己心爱的人。而张海琳喜欢的人是田晓敬的孙子田志明。田晓敬只有一个儿子,叫田光济,为人不喜欢仕途,只愿意读书,故而长期不曾入仕。他有两女一男,长女是田凝芙,次女是田凝蓉,安宁十五、十七年出生。田志明是安宁十九年出生,祖父田晓敬对他十分重视和栽培,希望他传承和光大家族,而田志明确实不负众望,文武兼备还温和有礼。
马康远除了王敏瑶这个生母外,还有一个曹友徽。毕竟这也是马海晋的妻子,还有一个女儿马颖琳。马颖琳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但是马颖琳一直没有结婚,曹友徽只有一个女儿,很宠爱,视之为命根子。但是她发现马颖琳似乎不愿意结婚了,只愿意陪着母亲,曹友徽理解女儿,但是也不希望女儿一直如此,却着实没有办法。
安宁三十五年九月,在父母的强行安排下,马荣仁娶了张海雅,张泽昌娶了马琴佳。十一月,崔弘文娶了张海琳。十二月,杜运晖娶了马琴佳。
这一年,马康远对哥哥马康飞一直很尊敬,但是马康飞的内心是很不高兴的,可是木已成舟,他没有办法,只能是等待蛰伏。马康远为儿女安排婚事,马康飞只有一个儿子马荣达,他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同样比较失意的崔锦贤。两人一拍即合,马荣达娶了崔元柳,十月就草草完成了婚事。
与马、张、崔、杜家相比,李家李凯勤这一代,只有他在仕途,而同辈都不想仕途生涯。而李凯勤的妻子是东兴的林家,林婉涛,比李凯勤小七岁。二人有三男两女,分别是李学康,李学烈,李雪峰,女儿是李莉姿。分别是安宁十一、十三、十八年出生,大女儿是安宁十六年出生。李学峰已经在军中,颇受器重。李莉姿长的非常漂亮,在宁阳府一带极为出名,不少名门都想娶她,但李莉姿都看不上,李凯勤也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也希望女儿能与高门联姻。小女儿是李莉敏,安宁十七年出生,也和大姐一样漂亮,但更乖巧一些。其实李凯勤还有一个女儿,后来夭折了。
李景文是李绍铭的长孙,李绍铭、李绍晏已经去世,李绍邦也年老了。不过马宪永对李家还有感情,尤其是李绍邦和李绍菱,而马海宁还在,所以李家还是有权势的,但是他们很明白,李家要想保持在宁阳府一带的权势和地位,必须继续有人仕宦,有人经商。李景文、李景耀、李景锐都在仕途,但是李景耀、李景锐的子女都不成器,李凯勤是李景文的独子,就实际上承担起了振兴家族的重任。
在宁阳府,除了李家外,只有柳家的势力最强。李凯勤到任宁阳府知府前,柳瑞安代理了好几个月的宁阳府知府,就是证明。为此,李凯勤决议与柳家联姻,以确保李家在宁阳府的地位。这得到了父亲李景文和叔祖李绍邦的支持。李绍邦认为趁着马海宁还在,马宪永还在,李家还有声望,与柳家联姻,柳家是不会反对的,如果马宪永、马海宁不在,柳家恐怕就不一定看得起李家了。
安宁三十五年正月开始,李凯勤在宁阳府上任后,就与柳家搭关系。而柳家也确实看对了李家还有实力,同意与李家联姻。三月,李凯勤的长子李学康娶了柳瑞安的女儿柳媛馨。柳媛馨是柳瑞安的独女,安宁十六年出生,是大家闺秀。对于父亲安排的婚事,她完全服从。李学康本来不喜欢父亲安排,但当他见了柳媛馨后,不想为柳媛馨的才学所打动,竟然是非她不可了,也算是歪打正着了。在确保长子后,次子、三子的婚姻,李凯勤就相对任由他们了,下来就是女儿了。李凯勤希望通过父亲和叔父,最好让女儿嫁入高门,为家族谋取长盛不衰的资本,他自信凭借着李莉姿的才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安宁三十六年正月,李景耀带着侄女找到了马海宁。李景耀为侄女攀亲是无法亲自说出口的,只能通过马海宁,而马海宁明白李景耀、李凯勤的意思,念在是李绍邦的女婿上,就答应了。马海宁见到李莉姿后,大为惊叹,他以前只是听说过李莉姿相貌出众,但他常年来回奔跑,并没有怎么见过,如今真正见到了李莉姿,也被吸引了,决定由自己带着李莉姿见机行事。
安宁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马宪永百岁寿诞,不过马宪永事先已经下令,只许家人参加,不许外人参加,避免奢靡,连中书令于宁清都被拒绝了。
这一天,马海宁带着李莉姿去参加了马宪永的寿辰。马宪永、张铭静看到马海宁带着一个不认识的却长相出众的女孩儿,很是好奇。宴会过后,马宪永叫来了马海宁,问:“你带的那个女孩儿是谁啊,没见过啊。”
马海宁:“哦,那是李莉姿,李景文的孙女,李凯勤的独女。想进来见见父母,我就把她带来了。”
张铭静:“看着挺不错的孩子啊,带进来。”
马海宁随即把李莉姿带了进来,李莉姿见过了马宪永、张铭静。
张铭静:“孩子,你多大了。”
李莉姿:“回夫人,安宁十六年出生,十九岁。”
旁边的马丹丹、苏玄涛也都看着这个姑娘,只见生的长挑身材,打扮的如粉妆玉琢,头上珠翠堆满,凤翘双插,身穿大红通袖五彩妆花服,系着金镶碧玉带,下衬着花锦蓝裙,两边禁步叮咚,麝兰扑鼻。
马丹丹在旁悄悄对苏玄涛说:“姐姐,这姑娘真是漂亮啊,别说男人,女人看了都羡慕嫉妒啊。”苏玄涛点了点头。
张铭静:“结婚了没有。”
李莉姿:“还没有。”
随便聊了几句后,马海宁就带着李莉姿离开了。
之后的几天里,马海宁带着李莉姿在怀远府附近溜达,还去了安心园。李莉姿也是玩儿的很开心。也就是这段时间,守卫宫禁的王元珣,还有马康武的儿子马荣昌、马康飞的儿子马荣达也都见到了李莉姿,无不为之倾倒。都知道了她是李凯勤的女儿,想与之结交。但是有马海宁在,他们都不敢,而李莉姿也都看不上这些人。
三月底,马康远在苏景睿的陪同下去向马宪永请安的时候,正好遇到了马海宁和李莉姿。马康远向叔父行礼后,问这是谁的孩子,马海宁如实相告。苏景睿向马海宁行礼,也注意到了李莉姿,为其姿色所动,但很快平静,继续跟着马康远去走。而李莉姿对这个男子却产生了兴趣,问马海宁是谁,马海宁也告诉了她。李莉姿得知了他是苏牧之子,大自己五岁。马海宁对李莉姿问苏景睿的身份,刚开始没在意,但是后来一想,却觉得不对劲。据李景文、李凯勤等人说,李莉姿对追求她的女的从来都看不上,而那段时间,连王元珣、马荣昌、马荣达倾慕她的时候,她都不屑一顾,问也不问,如今对苏景睿则多问了几句,明显是不同的。
苏景睿见到了李莉姿后,也为之倾倒,但苏景睿不同于其他人的是公私分明,控制能力极强。自从跟随马康远后,他已经很少喝酒,整个人都像变了似的,深受马康远器重。
四月初,马康远无事和苏景睿闲聊,突然问他:“你们兄弟都还不结婚吗?”
苏景睿:“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和弟弟也得看父母的意愿。”
马康远:“那苏将军的意思呢,以你的身份,应该也有不少人的。”
苏景睿:“家父是流亡过来的人,幸而遇到晋公赏识,才有今天,晋公是家父的第一个恩人,第二个就是已故的裴大人了。我听家父说,当年追求家母的人很多,但是家母执意选择家父,外祖父最后也同意了。但是高门大族内心是看不起我们这些外来人的,父亲虽然娶了裴大人的女儿,但是父亲一直很谦恭,仍然是军人风格,那些名流内心并不认可父亲和我们家。”
马康远:“可恶,我们海山洲不能成为六朝门阀那样。”
苏景睿:“是,但是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而且社会上观念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马康远:“说,你看对谁了,只要你看对,我替你做主,我的女儿也可以嫁给你。”
苏景睿:“臣还没有遇上。”
马康远:“说,不怕,现在就你我二人,直言无妨。”
苏景睿:“臣觉得李姑娘......”
马康远:“李莉姿,是吧,好的,我知道了。”
果不然,没几天,马康远亲自为苏景睿做媒人,找到了马海宁。马海宁也正有心去找马康远的。如今正好是一拍即合。马康远、马海宁还为他们创造条件,一来二去之下,苏景睿为李莉姿的才色所倾倒,李莉姿也很欣赏苏景睿的干练稳重。
五月底,马海宁将李莉姿与苏景睿的事儿告知了已经致仕的李景文和在宁阳府的李凯勤,还有在礼部为官的李景耀。李凯勤得知后是十分为难的。他原意是希望李莉姿能够嫁入马家或者张、崔、杜等大家,不想女儿竟然喜欢上了苏牧的儿子,是有些不喜欢的。但是已经九十一岁的而且病重在床的李绍邦对李凯勤说:“孩子,没有永久不衰的家族,现在看起来发达的,未必以后会继续,现在看起来贫寒的,也许以后会发达。晋公和夫人没多久的时间了,郡公能亲自为你女儿做媒,这已经是很大的荣幸了,不可贪图太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