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马康远在乾国的岁月(番外篇)
大乾国至正二十年即海山洲的安宁十九年六月十日,马康远与顺义公主在皇帝赐的府邸里结婚。
在当天的婚宴上,有许多乾国的达官贵人来参加。而在婚宴上,最耀眼的宾客则是皇帝最信任的内廷太监朴布花,他是乐东国人。不仅为皇帝器重,也为皇后所器重。
朴布花奉皇帝命令,在马康远的婚宴上宣布皇帝诏命,加封其为从三品的郡候爵位。
马康远虽说出身南国,但酒量不错。在当天豪饮数升依然步履稳健,言谈沉稳,让乾国的狄羯族、汉族大臣也为之震惊。不想南国竟有如此豪饮之人,也让狄羯族那些想看笑话的大臣们更加欣赏这个年轻人。
顺义公主虽是狄羯族人,但是汉化程度很高。在换上传统的汉族服饰后,更加让她的曼妙身形体现的更加完美,有一种不同于王语蓉那种娇柔的美,是一种开放丰满的美,让马康远是分外喜欢。
六月二十日,马康远和顺义公主走奏请皇帝得到同意后,开始了自己婚后的浪漫履行。
从六月二十日到至正二十一年(安宁二十年)的八月底,一年多的时间里,马康远一家从大京城到上京城,又到漠北的和林城、称海城,然后向南经过河东的云州、晋阳、河东等地。
一年多的时间里走遍了整个北方,马康远非常劳累也很忙碌,但却非常快乐,家族里从未有一个向他这样完整地走过整个北国的人。而最辛苦的还是顺义公主,在旅途中她怀孕了,在七月份于大京城南部生下了儿子,马康远起名为马荣光。而且,侍女沈萍也在七月的时候怀孕了。
此次经过的这几个地方,尤其是上京城,经过多年作战,原有的繁华宫阙几乎成为了一片丘墟,难以作为陪都了。
回来后,马康远在家里休息了一个月。
而这一个月里,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感想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北国纪事,同时这一年多也让他明白了乾国在制度上的诸多弊端。尤其是世袭户籍制度最为让他不满。如果一个人是军户,那么他家世代都是军户,如果一人是牧户,他家世代都是牧户。以此类推,必将生计困顿,农桑失调。而如今各地四处战乱,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些弊端。
八月初,马康远向皇帝请命从军,而且希望跟随当时的名将廓木保前往征讨叛军,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中秋节之后,皇帝封马康远为千户所千户,特别加拨军队五千人迅速南下跟随廓木保南下征讨。
九月初,马康远、何宗信、旭德利等率军五千人南下赶到了山东地方,来军前效力。
廓木保与马康远的父亲也有交情,对其还是比较关照的。但是廓木保作战勇猛冷酷,而且深通兵法,汉化程度非常高。跟随廓木保作战,让马康远确实学到了很多。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九月二十日,马康远第一次与叛军作战。
马康远个人武艺还是很不错的,也有过在海山洲东林作战的小规模体验,但是比起海山洲境内的作战,如今的作战真是让他震撼。
叛军远不像他认为的是乌合之众,战斗素养、战斗意志都超出他的想象。
马康远率军与叛军接战,刚开始他还希望能晓以大义,让叛军归降。结果却遭到了叛军密集如雨的箭矢,其中一支流失从他身边擦肩而过。让他真正感受到了真正的残酷的战场。
而且马康远这一招也让叛军明白这是一支没什么战斗经验的部队,集中兵力对其攻击,马康远所部挣扎了一阵,阵型开始混乱。
马康远见状,本想溃败,但此时他想到了父亲、祖父以前对他的教导,越是混乱越要坚强。
想到此,马康远不仅没有后退,反而率何宗信、旭德利等亲信十余人纵马直冲敌阵。
只见马康远手持五龙定海枪在战场中左冲右突,非常勇猛,即使被几十名叛军骑兵包围,也没有退缩。而此刻陪在他身边的只有何宗信、旭德利二人。二人也非常勇猛,但因为冲杀过于凶猛,二人手中的大刀也都砍的几乎生锈或者折断,足见厮杀之惨烈。
马康远见状,果断将自己携带的雌雄双鞭的雌鞭和雄鞭交给了旭德利、何宗信二人,自己则继续手持五龙定海枪和叛军交战。
叛军没想到这支雏鸟部队竟然有如此胆量,反而自己先溃败了。此时,马康远手下那些将士尤其是狄羯族人,看到主将竟如此卖力,还是个汉人。有人也意识到了这是机会,也是风险,停止了后撤,一起也投入了反攻。
最后,叛军开始溃散。
马康远这一仗持续了约近两个时辰,但却让他改变了许多。明白了什么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真正道理。
而这一仗,马康远身上的铠甲已经被鲜血所染红。
战后,何宗信、旭德利将马康远的雌雄双鞭交还给了马康远。
何宗信也非常喜爱兵器,且对十八般兵器也颇为精通,尤其是大刀、长枪和鞭锏等打击兵器最为擅长。
在作战中,何宗信的大刀被折断,是马康远借给了他磁性双鞭的一支,他才能继续有合适的兵器作战,也就是这个把时辰里,让何宗信对马康远的雌雄双鞭非常喜欢,这把特制的鞭在重量和力道上都极好。
马康远也看出了何宗信对雌雄双鞭的喜爱,就对他说:“这对双鞭就先给你用吧。”
何宗信:“这怎么可以,公子。我知道这对双鞭是你的祖母赐给你的,我绝对不能要。”
马康远笑了笑,说:“是,不过我现在不是给你,是借给你用。我认为放在你手里会比我更有用。等日后回海山洲时候,你再还我也不迟啊。”
何宗信大喜,说:“谢公子。”
廓木保战后对马康远能在危机时刻处变不惊极为欣赏,为其请功。
廓木保在战后教给了他不少行军打仗的方法,还有如何攻守、安营扎寨以及撤退等。
到年底,朝廷官军大举集结于历城,并兵分三路与叛军在历城一带大战,官军获胜,朝廷上下为之振奋不已。
从年底到次年即至正二十二年夏季六月份,官军多次与叛军在河江行省东部大战,所向都能克捷,只剩下益都一地未能攻克。而马康远也随军屡立战功,由正五品的中千户所千户,飞速升任了从三品的中万户府万户,爵位也由侯爵晋封为安邑县公。同时马康远也更加佩服廓木保的能力,为其杰出的军政才能所感染。而且廓木保不似其他的狄羯人,他不仅用兵有方,而且待人真诚,推心置腹也有礼仪,认为将来匡扶天下者非其莫属。
然而就在官军要大获全胜的时候,廓木保因为轻信了叛军投降的消息,在六月被叛军暗杀于益都城内。
廓木保战死时,马康远所部距离廓木保大营不足二十里。当他得知时候,还不相信,但不久确信廓木保确实死了。
马康远在确信廓木保死后,十分伤心,说:“功亏一篑啊。”
廓木保死后,朝廷也为之大惊,下令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江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谥献武。然而这都无济于事了。
廓木保死后,以其养子扩廓保统领其部,马康远也跟随扩廓保后来平定了益都,将杀害扩廓保的凶手杀死,为之报仇。
在平定益都后,大军逐步返回原有驻地。
马康远也返回了大京城一带驻扎,并被特许保留兵权。
马康远内心多么希望朝廷能派大军继续南下剿灭朱彰标等势力,如果朝廷能南下,那么他会写信让父祖跨海出兵,一起荡平东南。然而朝廷此时已无如廓木保那样的真正统帅之才,而且扩廓保与其政敌孛帖儿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开始了内战,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南下根本不可能了。
朝廷的内乱,也让马康远意识到局势的复杂,为此他定下了不参与其中的办法,平时就在自己的庄园耕读,让自己的部下春夏耕种,秋冬狩猎。他则读书、耕种、狩猎,也是一段难得的闲散时光。同时为了真正躲避纷扰,又奏请继续去关西游历一番,也得到了批准。
从大乾国至正二十三年(安宁二十二年)开春,马康远和妻子家人轻装简从又踏上了旅途,向西从河东过河抵达了奉元路,又去了凤翔、临洮、永昌府、甘州、肃州等地,还去了哈密一趟,这已经是帝国最西部的边疆了。直到至正二十四年六月才返回大京城,结束了一年半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