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相位之争
安宁十六年十二月二日,马宪永返回了怀远宫,而马海阳的大军在十二月中旬也全部返回了宁安府附近。
安宁十六年的主要事情是作战,不过这一年马宪永又有了一位曾外孙。崔智刚的妻子马颖彤生下了一个儿子,崔宁政给起名为崔弘文。马康武的儿子也在安宁十六年十一月出生了,叫马荣昌。
马海阳身为此战的主帅,按理应该是重赏封赐的。不过马宪永并没有给儿子封赐什么,其实马海阳倒也不在乎那些虚职爵位,他是公子,那些对他没有用,他想的是如何能像父亲、姑父和兄长那样出将入相。他知道大哥接班人的位子是祖父定下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根本不可能,故而他也没这个打算,他到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将入相,至少先混个参知政事。
一路上,华别鲁就和他说道了此事。
华别鲁:“大帅,晋公怎么不对您封赏呢,从当年高海城剿匪到如今平乱,您可是立了大功的,让您接班也不为过吧。”
马海阳:“住嘴,这可不是你说的。我大哥的接班人位子是祖父定下的,没有人可以改变的。”
华别鲁:“末将失言了,那至少也得给您晋级吧。”
马海阳:“那是大事,要一起商议的,谁也不能轻易决定。”
马海阳的回答十分小心谨慎,生怕出问题。虽然华别鲁是粗人,对安海行省内部并不了解,但他依然很谨慎。
马宪永返回怀远后,也一直在思考几个儿子的问题,但没有几个人能够看的出来,能看出来的又能够说出来的只有张铭静。
马海阳返回宁安府后,将父亲马宪永让把筹备寿辰所准备下的财富物资全部散发下去的命令告诉了马海晋,马海晋不情愿却也得照办。
已经十二月中旬了,因为战事影响了父亲的寿辰,马海晋觉得无论如何过年总得去一趟怀远府了,马海阳刚回来,本不想去的,但魏如雪和周围的人建议他还是要同去。
十二月十六日晚,马海阳家中,魏如雪看到了丈夫的心事。
魏如雪:“你在想什么呢?”
马海阳:“哦,没有。”
魏如雪:“对我你也藏着啊。”
马海阳:“真没有。”
魏如雪:“你不说也能猜出来,仗打完了,什么也没捞着,是吧。”
马海阳:“我的身份,本来就什么也捞不着。”
魏如雪:“过年,你回怀远吗。”
马海阳:“大哥回,按惯例,他要走,我得守着啊。”
魏如雪:“要不你我都一起回吧。”
马海阳:“为什么?”
魏如雪:“因为战事影响了父亲和姑母的寿辰,过年不该回去看看吗,这也是你的一片孝心啊。”
马海阳:“你到底想说什么。”
魏如雪:“我真的是没什么,不过我看出来你此战打完后没被封赏,不高兴是吧。”
马海阳:“这谁都知道的啊。”
魏如雪:“那顶帽子那么重要吗?”
魏如雪已经把话说开了,马海阳也就直说了。
马海阳:“我哪方面都不比大哥差,我有些不服。”
魏如雪:“你要兄弟相残吗?”
马海阳:“我只是不服,但做不出这种事情来。”
魏如雪:“你大哥的位子是祖父定的,谁也无法改变。你还是小心些吧,其实你已经树大招风了。”
马海阳:“什么?”
魏如雪:“你想啊,天雄军都指挥使韦昊英下来后,就是你们兄弟先后管理的,你的时间又比大哥长。如今你又掌握兵部,军中还有故旧,加上雄虎军的人都与你关系不一般,万一有人瞎说或者装作无意提醒几句,你不害怕吗。”
马海阳一想确实在理,继续听妻子说。
魏如雪:“你大哥纵然不信,可为了保住他的位子,他手下的人会如何想,父母会如何想,如果事情弄大,父母为了大哥位子坐稳,真要对你下手如何,那才是最可怕的。”
马海阳从来没有想到平时什么也不问的妻子竟然有如此想法,而且确实又是句句在理啊,也觉得很害怕。他虽然是武将,不过也知道这样的后果。
马海阳:“那我该怎么办?”
魏如雪:“历来这样的时候,无外乎两种办法。第一是先下手为强,第二是明哲保身退隐。第一种,你觉得你做的到吗。”
马海阳:“做不到,虽然说我和大哥都是天雄军中起来的,但目下军中大多数人都是父亲时代提起来的,尤其是裴孝信和韦昊英,是如今战功最多和最资深的,他们都是父亲的铁杆。雄虎军,我和崔锦贤都熟悉,但那些人最信的还是韦昊英。”
魏如雪:“那你就做第二种。”
马海阳:“怎么做,让我退隐啊,我才刚当上兵部官,我还想出将入相呢,怎么退啊。”
魏如雪:“说漏了吧,这才是你的不平之处。”
马海阳觉得真是说漏了,索性是妻子,要是别人可就不好办了。
魏如雪:“以退为进啊。你越谦恭越让人放心,也许还会提拔。纵然不会,我们全家也能安身。只要能活着,就是一切。”
马海阳:“你让我回怀远的意思是。”
魏如雪:“以宗亲不能掌兵为由将兵部官辞掉,看会是如何。裴孝信不小了,肯定最近或者没多久就要退的,下一任中书令肯定是你表哥崔锦贤和于宁清当中选择,你是不可能的。你要想明白,不可能接班人是你大哥,你再是中书令,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马海阳:“不甘心啊。”
魏如雪:“这是事实,你不甘心也没用。父亲当年也只是做过参知政事,而没有做过中书令啊,你要开了这个先例,绝不是什么好兆头。你可以谋求参知政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