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闲散时光
就在安宁十七年上半年人们的注意力都在中书令人选的问题上的时候,薛紫萱回到了宁安府,裴光阳也被召回。裴孝信对这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女孩儿很喜欢,孙敏薇和裴光阳也很喜欢,裴孝安的儿子裴慧阳竟然也很喜欢。裴孝信都在想我们裴家为什么会这样,都喜欢一个女人。
按道理来说,裴孝信是愿意让裴慧阳娶薛紫萱的,但是裴孝安当时重病在身,不久去世,裴慧阳要守孝,是无法娶妻的。裴家是大族,礼法很重,裴慧阳无奈,孙敏迪也没办法,最后是裴光阳得了个便宜。
薛紫萱喜欢的是裴智阳,但裴智阳已经娶妻,她又不能为妾。不过他倒是也觉得裴光阳也很不错,比哥哥更稳重一些。
因为裴孝安去世,裴孝信决定这一年不能让裴光阳和薛紫萱成婚,但让二人住在一起,以义女的名义,但实际上人们都知道了,只是差一个礼仪罢了。
东林的叛乱已平,海山洲的局面再度安定。而乾国江海行省方面,魏旭斌卸任,陈定安在安宁十六年底接任江海行省参知政事兼双海路总管,成为双海路名副其实的统治者。陈友辉进攻双海路接连失败后,就将注意力转入了与朱彰标的作战中,互有胜负。而方谷国继续首鼠两端,张诚宽在自己江淮领地内称孤道寡,对朱彰标则采取防御态势。
陈定安接任双海路后,马海晋派人祝贺,陈定安也保证会继续履行约定,海山洲的环境此时候是少有的安宁。
安宁十七年六月二日,于宁清、赵康弘建议马海晋在安海行省进行新一轮的发展计划,得到了崔锦贤、于卓嘉、林文昂的支持,大意是:
安海行省今日之安定局面来之不易,乃先王、晋公及公子三代人八十余年百战所得。目下西道与我和睦,自由贸易。我可以我之粮食大量换入我所需之物品。同时在我境内广种棉田,使我布匹逐渐得以充足。一食二衣,只要我之衣食所需能基本自给,则可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糖、茶、林木,亦可大力垦殖,以此交换我所需之物。
自古男耕女织,我境之妇女虽不乏勤勉之辈,然仍有不少性情游惰,尚绮罗,妆珠翠,好游成俗,恐闲而生事,因此宜广兴桑麻,诚为急务;宜广与西道贸易,得其良种铜铁,在我境内大力耕垦壮我实力;水利为农之本,境内多河流,宜广建渠兴修水利,为农本,灌溉田土,则可良田租赋翻倍;土人已平,难掀大乱,然小股土人仍有与我垦民械斗争执之事。宜令地方官吏和驻军严加保护,保护我之垦民与粮食。
马海晋对此也很赞同,交付实施。
之后下半年里,赵康弘等人多次去宁安府下的各县查看水利的建设。到年底的时候,宁雄、安宁县的修建多年的水利设施得以建成,可以灌溉良田数万亩,粮食的产量得到了比较稳固的保障。
安宁十七年,王涵薇为马康岩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为马荣义。
安宁十七年顺利的结束了,安宁十八年开始了。刚二月的时候,赵康弘在没有和于宁清商量的情况下,单独向马海晋提交了一个新的计划,涉及到了裁军和部分改官制的建议,大意是:
现在安海行省军队有天雄军、侍卫亲军左右军,共三万八千人;水师两万五千人;地方镇西军、义武军、铁林军、东宁军、宁安军、威虏军共三万人,总计为九万三千人。
目下土人已平,且有刀弩手为备,西道和睦,可渐次裁军,节省兵费粮草以充劳动力进行耕作,并制造储备军械,以兵力换劳动力。
仿前朝旧制,将天雄军联合原有殿前军各部都全部改名为殿前军序列范围内。殿前军、侍卫亲军左右军的统帅全部以主管公事为名。殿前军、左右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将成为虚职作为荣誉加衔,待遇品级等同参知政事。
殿前军员额两万人,下设前、后、左、中、右五军和选锋军、摧锋军、踏白军、游奕军和雄虎军,共十军。十个军分属左右两翼,每翼辖四个军,统帅直辖中军和亲军,左翼掌前、后、选锋军、踏白军;右翼辖左、右、摧锋、游奕军。每军两千人左右,共两万人;
雄虎军三千人纳入殿前军;
侍卫亲军左军和右军员额各一万人,各辖前、后、左、中、右五军。
地方驻军全部裁撤重编;
兴北府驻军都统制,辖七千人,西部驻两千人,东部邻近土人驻三千人,南部驻千人,中部北部千人;
通远州驻军都统制,辖八千人,远南县驻扎两千人,怀卡驻三千人,通南及州城驻扎其余兵马;
殿前军、侍卫亲军左右军驻扎宁安府周围,分派部分兵力驻扎宁安府、怀远府和思岭地区。
水师两万五千人,裁减三千人,前部驻扎连山、连海;主力驻扎宁西、宁安府,后路驻扎思岭。分派部分驻扎兴北、光化一带。
裁减后军队由九万三千人减少到八万人。
马海晋看到这个计划后,实际上是很高兴的。目下的局势与祖父当年的局势不一样了,乾国东南已经四分,不会对安海行省产生大的威胁,因此保留近十万的庞大军队是不合适的。而且有大海阻隔,安海行省的安全是可以保障的。马海晋也有过军旅生涯,看到赵康弘这个计划,就知道赵康弘已经是非常慎重的了,只是裁减了一万三千人,还保留了八万多人,按照他的想法裁减到五万人,恢复到祖父当年时候的才是他的愿望,可是他也知道即便如此也会引起不小的波澜的,这牵扯到不少人。
安宁十八年三月初,马海晋召集中书枢密和六部官员在宁安宫议事,提出了赵康弘的裁军几乎,他为了保护赵康弘,说这是自己提出来的,父亲马宪永也有此意。
虽然他搬出了父亲马宪永,但是人们都知道马宪永远在怀远,此事未必知晓,果不然,崔锦贤、马海阳、杜辰皓这些有过军功的人都对此反对,枢密使韦昊英、参知政事于宁清、兵部官宗元炳也默不作声,很明显,一开始就很难办。这还是官员,而军中的将领态度更是可想而知。虽然这些将领都不是地方驻军将领,但地方将领与他们都是有联系的,虽然此次不动天雄军和左右军,但裁撤了地方驻军,下一步极有可能就是这些人。
不过马海晋也看出来了,水师的裁减应该会顺利许多,只减少三千人,问题不大,他们也都没有反对。随后马海晋命令韦昊英、马海阳、宗元炳下令梁华运裁撤不精熟水师的人员三千人,这个比较顺利,到六月全部裁减完毕,安置到思岭县耕种,给予田土耕具和物资。
四月初,马海晋以派于宁清视察兴北府水利建设和考核官吏为由,让他前往怀远宫觐见马宪永,希望父亲能支持他裁军。
四月中旬,于宁清抵达了怀远宫转述了马海晋的计划。
马宪永:“大海阻隔,保境安民,确实不需要这样多的军队。要么不裁军,要么就不能犹豫。我觉得只裁减了一万三千多人是恰当的。裁减后的人可以去东林垦荒或者去扩建文宁宫,那儿正需要人手。告诉海晋,我支持他裁军。”
马宪永还写了一个给儿子的提议,让于宁清交给马海晋。
马宪永手令的大意是,让裁减下来的军队自己选择,或者去垦荒或者去扩建宫城。垦荒有功者,免除赋税一年。扩建有功者,给予子孙品级虚衔,或者给予田土。同时让裁减的军队中有技艺或能干者可以进入官府充当差役,维护地方日常的治安,清理那些不合格的差役。
马宪永考虑的要比马海晋、赵康弘肯定要细致一些。
五月初,于宁清带回了马宪永的办法,马海晋觉得有了依靠,以父亲的名义下发,自然阻力少了很多。
六月开始裁军,并有一些新的变化:
义武军、镇西军、东宁军的名义全部取消,改为兴北府驻扎殿前诸军,以段衡德为都统制,江海诚为副都统制,驻扎东部防御,柳伯雄为同副都统制,驻扎西部,加轻车都尉虚衔;
殿前军主力驻扎在怀远府周围,作为最精锐的力量,守护宫城附近,也是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出战;
苏牧、曹友庭、刘光胤职衔不变;
因为裁军,镇西军都统制常武、宁安军都统制杜孝瑞、铁林军都统制安元林都没有了职衔,不过马宪永已经考虑到了。他在让于宁清给马海晋的信中也提及了这三人的问题和安排。
六月中旬,马海晋下令:
原宁安军都统制杜孝瑞加上骑都尉衔,出任怀远宫亲军副统领,协同赵勇虎训练怀远府所驻各军;
原铁林军都统制安元林调任枢密院,任正三品枢密直学士;
原镇西军都统制常武任文宁宫留守,加从三品护军衔,节制文宁宫禁卫。
苏牧、霍彪、常武都是同一个时期崛起的,常武年龄最长却最沉稳,不苟言笑,任劳任怨。这是马宪永最喜欢的,但一直没有空余的职务来安排他,这是最可惜的。
兴北府知府是王有佳,但是王有佳治理地方可以,对于军务并不擅长,马宪永本想让常武出任兴北府都统制,无奈段衡德的韦昊英带过来的流亡人员,且有部众,不可轻易更换,故而只能暂时让常武出任文宁宫留守,这样就成了实职正四品留守,并有从三品虚衔。而李景文,马宪永想让他进入中书省,但这样动作会太大,决定免去李景文文宁宫副留守职务,任命李景文为正五品实职的同知兴北府,位在王有佳之下。不过考虑到王有佳和李景文的出身及可能的矛盾,给王有佳加通议大夫的虚衔以示安抚。
李景文虽然被免去文宁宫副留守的职务,但是出任实职的同知兴北府,其母和叔父都非常的高兴,证明李家还有机会。李家是东兴人,就在兴北府治下,而东兴是兴北府最重要的最富庶的县,府城本来就是兴北县和东兴县各出一部分而来的,如今李景文实职同知兴北府,李家的势力将再度得到恢复,并有可能再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