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安南平定,风云渐起 - 大明之北洋称霸 - 卢龙军节度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十八章安南平定,风云渐起

~~~~~~

万历二十七年八月十二日,随着安南之主“弘定帝”出城因为“言语不敬,意图不轨”被明军拿下后,在升龙府军民“万千期盼”中明军也就“勉为其难”地“暂时”代管安南,当然什么时候不代管只是一句话而已只有天晓得了。很快在升龙府告破后,随着安南王的诏书一下,安南各地传檄而定那些意图顽抗的偏远地区也乖乖地放下武器;随后安南只剩下郑松虽在的太原府和奠边府两府之地还在继续顽抗下去。

然而区区两府之地又如何违抗的了占据安南全境的明军,很快就在三天后也就是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明军主力成功与北部的杨镐偏师成功会师,两军合围就在一不到一个时辰的炮声中太原府陷落,郑松和郑梉以及次子郑平尽皆死于乱军中被枭首示众,而奠边府也在第二天的凌晨被内应打开城门宣告陷落,守将丁文欢对郑家倒是忠心耿耿见大势不可为当即挥剑自刎,至此安南全境已经全部被明军占据,而报捷的文书也再次踏上了前往大明京师的路上…..

所谓敲山震虎,只有敲的了大山才能震慑住猛虎。

随着报捷的奏章走在半路上,原本想要从大明身上剜一块肉的势力尽皆受到惊吓地收起自己的爪子,这些势力里就包括远道而来的西班牙增援舰队以及在原时空中在这两年预备谋反的播州杨应龙,当然建州的努尔哈赤虽然有这个心但此时的他也只得按下骚动的内心,因为现在的努尔哈赤正在征讨哈达部,在统一女真大业未完成时依照努尔哈赤那忍者神龟的性格恐怕贸然向大明开战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应龙于隆庆六年袭为播州宣慰使后,数从征战,恃功而骄,阴生割据四川之谋。万历十八年,贵州巡抚叶梦熊、疏请发兵进剿,但四川抚、按竭力主抚,征剿未果。二十一年正月,巡抚都御史王继光至重庆调查,杨应龙公开对抗,遂与总兵刘承嗣、参将郭成等议分三军,全力进剿,并檄请贵州兵北上增援。两军战于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北)一带,官军死伤大半,被迫撤兵。万历二十二年三月,兵部侍郎邢玠总督贵州,主抚之议又起。明廷因朝鲜战争吃紧,无力分兵攻剿,遂暂缓对播州的征讨至此双方休战歇兵表面上杨应龙接受招抚,但却在暗地里杨应龙在这段时间趁机攻城略地,扩充实力;再加上朝鲜之战后明军继续和士绅文官势力“闹内讧”最后杨应龙的势力再次得到巩固和加强,虽然杨应龙看似闹腾的挺厉害,然云贵和四川等地的主要城市和关隘都在明军手里牢牢掌握,所以杨应龙在朝廷大佬眼中也并不是什么高等级的对手。

而原本计划在今年发动对大明的新一波攻势的播州杨应龙却被明军两个月灭安南的神速给惊吓住了,照比一百五十年前明军灭亡安南的“拖沓”,这一次明军展现的实力简直是用震惊才能形容;虽然这十多年来随着朱以歌不断潜移默化襄助万历帝强盛大明,但对于处在西南云贵交界的偏远山区的杨应龙却颇为不以为然,只道明朝多收了几百万两银子就值得如此乎吹嘘罢了。

其实杨应龙有如此想法也不是无稽之谈,大明虽然在短期得到改善,自从万历帝彻底打残士绅势力独掌朝纲后随着朱以歌在民间的潜移默化的变革,说实话确实令大明朝比原时空要强大不少;当然朱以歌也不会造出铁路来,大明此时的道路情况依然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所以中原乃至江南湖广地区都沐浴在大明皇帝天恩之下,对于地方偏远的云贵高原却一直过着闭塞的生活,这里的百姓虽然也或多或少在山地贫瘠的地方种植一些从北方流传过来的土豆红薯还有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但依旧改变不了这里的明军卫所普遍孱弱、吃空饷、疏于训练战力底下的事实,再加上这里的官员大多数都是考试的吊车尾出身的学生再加上不如意发配至此的官员,他们扭曲的变态报复心理在这里完美的得到展现;于是乎,随着众多猪队友的助攻之下,即便朱以歌这个穿越者在如何努力,杨应龙叛乱该来的还是来了,虽然照比历史上闹腾的不是很欢实,但在地区上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原本在今年蜀王都被杨应龙挟持为人质,而因为朱以歌神速灭安南彻底震住了杨应龙,随后使得杨应龙赶紧收缩势力把守关隘,瞬间从一开始是战略进攻变成防御,这意外收获或许就是朱以歌这儿蝴蝶翅膀对杨应龙事件起到唯一的改变吧。

……

有关于杨应龙的情报朱以歌在左近的安南也第一时间接到,当然啦!朱以歌是瞧不上杨应龙这种土鳖对手的,毕竟胃口大了嘴巴也自然被养叼了,而朱以歌随着实力越来越强在这个世界上就连原时空被朱以歌引为大敌的努尔哈赤也在朱以歌心目中成功地降落到二流对手,此时的朱以歌俨然成了独孤求败类型的人物….

先不提如冢中之骨的杨应龙,与此同时唯一只得朱以歌正式的对手西班牙援军终于来了;当然,人家西班牙援军早在半个月前就来到印度南部的锡兰岛殖民地(原为果子牙殖民地后西班牙灭果子牙全归为西班牙所有)休整。

西班牙援军总司令内斯塔在这休整的半个月里可是愁白了头发,之所以愁白了头发无非两点一则是大军远渡重洋劳师远征,此时相较于刚刚从西班牙出发的大军,陆军在途中非战斗减员达到五百多人,而且还有不少身染重病的三千多人,就这样陆军还没有劳烦明军动手在路上一万人的军队就只剩下六千五百人尚有些战斗力,而海军的情况稍好些毕竟人家是吃海洋这碗饭的,所以减员不多三千多名海军只减员三十几人。

当然这还不包括军舰的损伤以及军械的破损,所以说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国王竟然脑子抽风的前往万里之外的东方挑战拥有百万军队的大帝国,内斯塔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国王到底是脑洞太大了些还是老年痴呆症犯了,总之内斯塔是决然不敢在前进一步了;况且根据情报,马尼拉已经陷落,西班牙在香料群岛的殖民度已经一去不复返,局势不可挽回马六甲那明军的数十门要赛炮正虎视眈眈地对准海外,基于这几种无奈的实情内斯塔真心不敢承担自己麾下士兵全军覆没的责任,于是内斯塔只得一边在锡兰岛休整一边写报告将最近东方地区真实的情况反映给自己的国王陛下……

时间过得飞快转瞬间来到万历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从安南乘坐快船直到九月底才将将抵达天津,报捷的使者登岸也不歇脚换乘快马马不停蹄的朝着京城方向奔去;时间来到九月二十六日时大明中枢已经知道安南的内情了,当得知平地安南成功复兴成祖伟业之时大明君臣连同京师百姓是弹冠相庆,如过节一般鞭炮响的到处都是而各行业的商人也看到商机连忙打出“为庆贺王师平定安南大捷减价大处理啦…”

……

紫禁城皇极殿内,由于大军平定安南万历帝朱翊钧高兴之余特在此举行大朝会,多年不上朝的他也随着大军开疆拓土再一次出现在众臣面前,上一次皇帝上朝依然是大军报捷才来的….

“众爱卿——呵呵呵——此乃南征大军报捷奏疏,据报我大军已于月前彻底平定安南全取安南国境和占城故地!”朱翊钧手里举着报捷奏折如弥勒佛般笑逐颜开的说道。

“臣等恭贺陛下复兴成祖伟业——”众臣皆是恭敬的齐声唱喏道。

这个节骨眼上,早已是皇帝独断朝纲的时代了,众臣都被弄的没了脾气武官和勋贵本身就和皇帝紧紧绑在一起是皇帝依仗的基石,而那些文官士绅势力也是被收买的收买被打残的打残,于是大明朝局就出现只剩下皇帝一家独大的局面,面对众臣尽皆诚惶诚恐的神色朱翊钧倒是很享受这个时光,好一会儿朱翊钧这才悠悠地说道:“众卿平身——”

“启奏陛下!如今我天朝讨逆不臣已然成功,大军劳师远征糜费甚众,既无战事又已经宣示天威,倒不如令大军班师回朝也好为百姓减轻些压力….”出班谏言的定眼一瞧正是担任礼部尚书的朱庚,朱庚其人在历史上的评价谨慎无大过,就证明此人行事保守切不失稳重,所以朱庚的建议也是时下最为稳妥的,毕竟大明精锐抽调一看去南方也是很冒险的行为,要不是土蛮部当初“出人意料”的寇边,然后大明又顺手将草原上最大的土蛮部给打成重度残废,要不然强大在侧大军又如何精锐尽去南洋。

虽然草原上的黄金家族部落被打老实了,但谁也拿不准其他蒙古各部那些二愣子们万一趁着大明精锐尽出捅大明的菊花这也说不定,所以朱庚也考虑到这一点这才出班谏言。

“嗯~~~”坐在宝座上面的朱翊钧正是轻微点下头沉吟一下。

“咳咳咳~~~”首辅赵志皋拖着沉重的病体,咳嗽完后颤颤巍巍地出班奏道:“臣~~赵志皋有~~本奏~~”

“嗯~~首辅劳苦功高万切注意身体才是,不知赵卿家所言何事?”

“咳咳咳~~臣重病缠身已无法襄助国事,故臣乞骸骨特~~特请陛下恩准~~”赵志皋按照原本历史应该在两年前就因重病在身回家养病去了,这个时空虽然赵志皋晚两年登上首辅之位,但该来的还是来了,命运有时候可不是一两个穿越者就能左右的了的,正所谓阎王叫你三更死哪能留人到五更,于是拖延两年的大病终究还是在赵志皋身上爆发了。

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朱翊钧亦是明白这个道理,而且锦衣卫也在月前报告给自己说赵志皋的重病是真的恐怕….

想到这里,朱翊钧点了点头道:“嗯~~赵卿劳苦功高在任上两年兢兢业业维护国事,朕亦是看在眼里;鉴于爱卿病体横陈,朕特许爱卿所请在另派御医三人陪护爱卿左右,另授进赵卿左光禄大夫、太子太保以勉其功!”

“臣——咳咳——谢陛下隆恩——”赵志皋见到自己只打了两年的酱油就得到这般好处,身为文人所看重的名声自然大过利益,而这些衔位也足够他荣归故里了,故此赵志皋不惜自己重病的身体连忙跪下大声谢恩。

“爱卿快快请起——”朱翊钧虚扶一下,陈炬眼疾手快连忙下去搀扶住赵志皋,随后唤来左右小太监将赵志皋搀扶下去,送去太医院诊治…

每次大明首辅换届均是朝臣中的一次机会,很多人都希望借此机会上位,往常如此然而自从皇帝独断朝纲以来朝廷大事尤其是人事任免方面的权力也被皇帝死死地攥在手里,很快朱翊钧发出声道:“着叶向高补兵部右侍郎入内阁行走,首辅职位由内阁进行票拟务必于三日后交到朕的御案上。”

内阁的阁臣沈一贯、朱庚、李廷机等人皆是齐声称诺,其实别看沈一贯代表的势力不同但毕竟他还没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所以在人家朱家“大院”里混碗饭吃就该有混饭吃的觉悟,于是乎皇帝一下决定沈一贯这次可不敢强出头只得老老实实地当磕头虫…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随后朱翊钧想了一会儿接着决断道:“至于大军班师回朝之议,略有瑕疵;安南刚刚平地人心浮动若不驻扎强军如何威慑宵小,朕可不想重蹈祖宗当年的覆辙。”

“可是陛下…..”

没等朱赓反驳,朱翊钧挥挥手打断朱赓说道:“大军班师回朝可一分为二,九边精锐前部班师回朝论功行赏,至于南方各部继续听命于监军朱以歌,再则署理朱以歌西南经略大使务必彻底平定播州之乱以及安定南洋新纳之土地!”

“诺~~陛下圣明,微臣佩服——”朱赓听到皇帝的决议倒也不是平稳,且颇对自己胃口,旋即也不反驳欣然赞同。

接着大朝会就是一阵讨论给将士们如何封赏为进行的,这次大朝会直到午时才堪堪讨论完毕至于各种细节还要各部臣工去完善,于是就这样大明最新的任命也踏上了前往安南升龙府的道路上。(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