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假意和谈,升龙府破 - 大明之北洋称霸 - 卢龙军节度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十七章假意和谈,升龙府破

~~~~~~

自安南伪皇黎维新的使者黎维继返回升龙府内的“皇宫”并将情况一字不落的报告给黎维新时,当时黎维新欣喜若狂毫无生活经验的年轻“皇帝”一点也察觉不出哪里不对劲来就这样老老实实地按照明军要求来做,企图用钱财换取明军的帮助,要说起黎维新此时反倒像中国北宋末年的亡国之君宋徽宗和宋钦宗一般懦弱无能且毫无一点政治智慧。他们总以为以一些土地钱财就能换取已经蜕变成饿狼的大明退避三舍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之说,正所谓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有谁见过狼什么时候吃素了呢?所以说对于大明眼前这安南一块肥腻腻的大肉怎能轻易割舍?然而自小长在深宫并自小以傀儡教育出来的皇帝又哪有这种洞悉明察的本事。

随着兴致高涨的黎维新一声令下,那些刚刚被黎维新收服的五千禁卫军顿时展开行动不光从国库、内库就连城中的富家大户都无一幸免全部被禁卫军敲开房门“例行检查”,于是很多和敌军有“勾结”的“奸细”就这么抄家灭族尽在这一夜之间….

说到这五千禁卫军原本是郑松将一部从精锐部队历年淘汰下来的部队约五千人留下来负责监视黎家皇族的,毕竟那个帝王喜欢当傀儡?所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压迫,于是这负责“保护皇族安全”的禁卫军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郑松大军败亡的消息传来以及明军适时的围了城,这些原本就不是郑松本部精锐的禁卫军也变得人心惶惶,而且本来这禁卫军由于郑松常年出征不带在身边反而和黎朝的皇族朝夕相处再加上本来也没有手腕强硬的将军统帅所以这种负责监视的军队也在潜移默化间逐渐被黎维新给收买,当然这里面出力最大的自然是“潜伏”在郑松左右的黎项了。

就这样本来就被傀儡皇帝暗中收买过来的禁卫军一听郑松败亡的消息,顿时及时拨乱反正主动起义投靠安南之主黎朝皇帝黎维新。既然投靠过来了,自然要按照“江湖规矩”缴纳投名状吧,于是乎眼前皇帝掌权来下达的第一项命令就值得这些禁卫军重视了,很快经过后半夜的搜刮禁卫军的将士们效率惊人地将升龙府几乎所有富家大户搜刮一空再凑上国库和内库的存银这才凑齐八百万两白银以及黄金二十万两还有不计其数的粮食、布匹以及茶叶等等这些硬货。

当天微微擦着亮,财物清单摆在黎维新眼前时;当了多年的傀儡太子的他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面对如此巨额财富以往就连吃饭上茅厕都要打报告的黎维新都不知道自己时怎么度过那些内牛满面的岁月的。

权财历来是帝王之主的禁脔之地,刚刚初尝权利的美味的黎维新自然也对这两样极为看重;然而眼前的这一笔巨大财富并全都是他自己的,在等不到两个时辰这里面的六百万两白银马上就属于明军的了,当然这些都是用来支付明军退兵的费用以及顺手帮助他消灭郑松逆贼的酬劳。

当然,只要想想只要这“区区”六百万两白银就能换取明军退兵以及帮助他剿灭郑松势力,黎维新想到这里顿时就不觉得心疼了,只用六百万两就能办成这等大事情在黎维新的心里认为绝对超值!然而这一切情节发展的轨迹都要按照黎维新心中的设想进行下去才行;不过明军至少不可能这么好心,这些还没捂热乎的银子马上就变成明军的战利品了,而黎维新这个运输大队长的称号也由此彻底坐稳了,这在随后各个藩国之间都引为笑谈,不过各个藩国也对大明产生极大的畏惧和警惕,彼时在众藩国之间流行最广的一句话就是“哎呀~~大明变聪明了,真的不像以前那么好糊弄了…”

………

其实之所以安南的黎皇选择信任明军不光有黎皇天真无邪想法当然的缘由,还有就是他身边忠于他的宗室大臣们,这些大臣一直都抱着大明是好欺负好糊弄的角色,无论你闹的再凶只要到时候道个歉就完了无非就是丢点面子罢了,所以就在这些抱着老旧思想的大臣们不断吹耳边风后,这位自小长在深宫中想法天真的傀儡天子最终选择相信这些对他忠心耿耿的臣子,然而又是好心未必就能办好事,这一次这些忠于黎皇的大臣集体失算了。

辰时三刻,按照双方约定好的时间,明军方面李如松亲率五百辽东骑兵将桌椅板凳以及各种仪仗一字排开,而作为杀手的两部大军却远远缀在后面。

在城头上安南黎朝禁卫军统领陈正文刚好看见明军的仪容,虽然陈正文不是郑松的嫡系且本事平庸,但也架不住人家经验足不是…

于是化当陈正文看见大明谈判队伍仪仗后面隐隐间透着一股只有战场上才有的是杀气而且还是人影从动、沙腾滚天,这种最明显不过的战场常识即便如平庸的陈正文都明白明军似乎没按什么好心眼儿;只不过,即便陈正文一再苦苦相去也架不住猪队友太多,相较于至少能依靠经验判断的陈正文,而那些怂恿黎维新不断给黎维新吹耳边风的宗室大臣们也不见得比黎维新有多好,毕竟他们除了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之外某种情况和黎皇的待遇是一样一样滴….

于是就在陈正文满脸无奈和绝望之下,自家的新主子就在一干猪队友的簇拥下前往城下谈判会盟。

其实一开始黎维新也有些多疑并没有下城,只是当李如松提出必须黎王亲自出面签署才能代表安南的诚意,再加上明军特意将大军向后撤退两里地(咦?怎么没有延绥部和四川部…)这才令黎维新放下心来走出升龙府,然而这一去却是他最后一次出升龙府了…..

双方摆开车马一番唇枪舌剑开始谈判,而就在他们眼皮子后面却不知那里的土地似乎“活”了起来,隐隐间有些在蠕动,不要以为是地龙翻身,其实这下面正式消失不见的延绥和四川二部;刚刚之所以将陈正文吓得人影从动沙土尘扬正是因为二人遵照朱以歌的指令在大军谈判地点后面每个人挖上一个简易的单兵坑,然后士卒趴伏在内在上面覆盖杂草浮土。如此一来只要不细细看一般人都不会发现这些简陋的遮盖,当然这还要看李如松如何表演才能吸引住安南人的目光了。

当黎维新紧张兮兮地带着一众大臣来到谈判桌前,李如松见此只是站了起来微微一拱手道:“本官大明征南大军陆路总督李如松见过安南王。”

“你….”见到李如松如此托大这群大臣只是敢怒不敢言,毕竟在这个时代就有这么一个规矩上国之臣不拜下国之君,即便是号称大明第一藩国的朝鲜见到大明派来的六品使者也必须鞠躬哈腰地在那里陪着笑脸,而这一切都是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来才在亚洲建立起的秩序,这也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丰厚的遗产,然而直到后世这些遗产也就成了该扔的就扔掉的东西了,不过在这个时代在大明朝当立之时无论是谁即便是大明朝的乞丐也能在番邦蛮夷面前挺起腰杆自豪而立!

……

“上国总督大人在上,下国小王黎维新这厢有礼了——”黎维新虽然在大方略上想法当然但对自小长在深宫中装孙子的本事自然不用人教,只是有求于人黎维新化解尴尬气氛赶紧上前向李如松行礼。

他这一行礼身后的大臣们只得也跟着行礼:“下国小臣拜见上国总督大人——”

“嗯~~~态度尚可~~”李如松这次到没有冷哼只是抚须略微点头而已。

待双方落座后,李如松率先开口道:“想必昨晚的条件贵使早已呈报给安南王了吧?觉得如何呀?”

“额….我王自然全部同意天朝的意见,希望贵我两国能重归于好我朝自此之后自然供奉大明为宗主岁岁来朝年年上贡….”黎维新还未答话坐在一旁的看模样像是大臣似的抢先又是好一顿老生常谈,要不是一开始商量好了有言在先要尽力拖住他们依照李如松往常的脾气不是一阵冷屁股送上就是一通马鞭招呼上去。

“嗯,理应如此~~”李如松不动声色看到李如柏打的准备完毕的手势,不动声色的说道:“嗯,好!那既然如此贵国将事先应允好的六百万两白眼准备好我军即刻退兵,此刻郑松贼子据可靠消息已经逃亡太原府正与我北路大军对峙,我军退军半路上正好再顺手帮你国灭掉郑松如何?”

“那!自然是太好啦~~~天朝的大恩大德我等没齿难忘,待安南诸事平定后小王必亲自前往京师谢大明皇帝陛下的厚恩——”黎维新一听事情“妥妥”了,当即脸色涨红兴奋低有些手舞足蹈的说道。

于是李如松很是正式地命左右拿出一式两份的庄重的合约,印章等家伙事在桌面上一字排开这套排场做足倒也唬的这群安南君臣一愣愣地活像个土鳖似的。

就在对面安南君臣愣神之际,李如松一边慢悠悠地摆弄着笔墨一边不动声色的问道:“安南王既然想要谢恩何须待诸事之后,现在在我明军将士们的护送下进京岂不是更加安全?”

“啊?”黎维新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李如松话中隐秘,下意识的回了句:“不劳烦总督大人了,国中事务繁杂小王如何敢逃脱责任?”

“哼!我百般申请要求,而安南王却一推再推不知是何缘故?难道安南王真的心怀不轨才心有芥蒂不敢随本官进京?”李如松开始图穷匕见语气也渐渐的强硬起来。

“不不不~~~”眼见自家主子满头大汗不知如何做好,坐在另一旁的黎维继赶忙赔笑道:“总督大人误会啦~~非是我王心中不诚而是国中残破却是要王上坐镇梳理才是呀~~”

“哼!原来如此,既如此我家陛下若是诚心相邀又该如何?”

“总督大人您不能为难我等呀,国中残破真的…”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李如松打断黎维继的话大大咧咧的说道:“既然你国中残破百姓苦兵灾人祸久矣,如此倒不如我大明天子替你们暂且管着吧,殿下你还是随本将走吧!”说完李如松“腾”地站了起来拔出佩刀照着桌案砍去登时将桌案砍成两段。

这一下突如其来的变故可把一众安南君臣吓得亡魂大冒,那些充作护卫的禁卫军当时就被吓尿裤子丢掉兵器在地上不住地磕头求饶,而此时这一刀仿佛是信号一般一瞬间五百辽东铁骑一拥而上将安南君臣围困起并擒住,那些禁卫军甚至都不用这些精悍的辽东健儿动手就自行趴在地上了事。

看到眼前这突发状况,黎维继不由的脸色有些阴沉的大声质问道:“李总督!你这是意欲何为?还请给下官一个解释!”

“呵呵~~解释?好哇!”李如松倒提着佩刀蹭着地面一步一步迈向黎维继身前。

眼前李如松释放出来的杀气就连动物都能感觉到,黎维继哪里还会察觉不到,当时就亡魂大冒双股战战道:“你….莫过来!莫…过来…”

“噗呲——啊——”

还没等黎维继把话说完只见李如松干净利落的手起刀落一颗满眼不甘和恐惧之色的头颅在脖颈喷涌的鲜血之上飞了出去刚好落入黎维新的怀中,这一下就把这位刚刚大权在握的安南之主给吓晕过去了,随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随便给黎王安插一个罪名例如袭击天朝谈判官员或者是言语轻浮意图不轨等等…

随后将人家主子诓骗出来,剩下的安南人也没有华夏民族的血性最后在延绥部和四川部的配合下大军拿下城门,待城门一下升龙府内民皆大惊,但很快在陈正文投降之后再三保证不屠杀抢掠百姓后,明军最终在一枪一弹不费的情况下拿下升龙府,而且好心的黎维新还替大明将碍手碍脚的富家大户给清理走剩下的除了中产者就都是贫民了,这很利于将来大明在这里的统治,而且黎维新还“好心”地将搜刮而来的钱财尽皆储存在王宫内库,这下明军的将领一见此情此景无不对朱以歌这个临时心生的毒辣计策佩服万分。

这个计策可以说完全是考虑在军事角度上实施的,和当年韩信趁着郦食其谈判时灭齐国以及李靖趁着唐俭谈判时夜袭突厥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在历史的大浪中这种“不要脸”的计策多的是,只是成王败寇成功了自然大家都是英雄很多不好的地方也会自动忽略掉,所以朱以歌的计策虽然有些下乘,但无非却令大明在安南的利益更加稳固牢靠,可见这穿越生涯十多年给朱以歌带来多大的人生经验。(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