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顺化之战(十一) - 大明之北洋称霸 - 卢龙军节度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八十七章顺化之战(十一)

“他娘滴!这些破烧火棍也忒难使额还不鸟嘞!全都给额上刺刀列阵应敌准备肉搏!”杜松眼见战象倒毙后后面全都是安南军,这才发现装填已经来不及了,当机立断以自己的一百名家丁亲兵手持重刀大盾堵在最前面而后面的火枪手齐齐上刺刀瞬间变成一个个短枪兵以当年天津镇的教官教授的战术从刚才的横线阵突然变成小三角阵,每三个火枪手组成一个小三角阵形成一个战斗小组,这也是天津镇肉搏时屡屡致胜的法宝。“贼囊——贼囊——胜利就在眼前——”

“全军稳住——预备——迎战——”

“杀呀——”很快杀进阵地的安南军就和榆林镇官兵接战,然而等待从天而降的安南军确实一排排刺刀林和间隔不长就有两个的大盾兵,很快这些还没来得及高兴的第一个跃入明军阵地的安南军就如守株待兔里面那个傻兔子一般直挺挺地撞向刺刀林上,随之发出一阵阵“噗呲噗呲——啊——啊——”刀声入肉和惨叫声….

这些中招的倒霉蛋即便成为示警,但大军冲锋之时前面的即便看见危险不想上前也不得不在后面的滚滚洪流的裹挟中涌了上去;可以想象一下,明军和安南军的眼前的这一幅画面就像后世动物世界里在河边守株待兔的鳄鱼与渡河的角马大军,有时候不分国界的战争也不分种族,虽然规模不一但战争的原理却如出一辙,只不过眼前的安南版“角马大军”却没有人家角马那般幸。角马落入鳄鱼口中的只在少数,那是因为角马的数量足以弥补这些损失而鳄鱼虽然凶悍但终究数量有限,再看眼前的安南军却没有那般的数量和幸运,一万人的明军两千把刺刀林和数百各个将领的亲兵见缝插针不断救援四方,还有那些一千多刀盾长枪兵在和刺刀阵不断变阵吞噬着落入阵地内的安南军。

战争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优劣来,明军注重战阵队形而安南军却对此不是很上心,从而造就明军这支“鳄鱼大军”犹如怪兽一般不断吞噬安南人的性命,至此双方搏杀也有两刻钟反而令安南军损失严重至少有三千多人倒在明军的战壕内,再加上在后面的炮兵阵地上明军的火炮和神机箭不断在助攻,六七万人的大军绵延数里排开,所以即便最最前面的部队冲到眼前后面的依旧处于明军火炮的射程之内,前后都在遭受打击,看到这里郑松目呲欲裂,他实在不明白明军为何丢了火器肉搏反而更加坚韧难啃,之前的一万明军是这般眼前的明军也是这般,难道这两支部队都是明军的主力不成?郑松的心里也逐渐浮起这种疑问来。

……..

“啊——正阳蒸桑(安南语饶命)——”

“噗呲——”杀戮还在继续,延绥的西北大兵的肉搏能力那是没得说,一名倒霉透顶的安南军小兵控制不住后面的推搡直接裹挟着跳进战壕刚好就跳到杜松跟前,这下杜松眼前一亮如此大礼怎能不笑纳,随即大金刀一挥那名倒霉的安南兵连饶命两字都没说全乎就被杜松一刀两断,鲜血溅的到处都是飞溅的心肝都被甩出多老远,这一幕同时也震撼了杜松周围的那些敌军,说实话无论怎么死都是一个死字,而像眼前这般被人家像案板上的猪肉切成数段的还真没人喜欢这般死法,于是摄于浑身是血脸色如黑魔王的杜松那散发的杀气,本身想要建功立业的那些安南军顿时很自觉的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尽皆退散开朝着那些看起来稍微弱菜一些的明军杀去,不过他们的想法却实在天真可以了,因为迎接他们的却是这些西北大汉们锋利的刀枪,直到这些安南军惊愕地看着自己胸膛噗噗冒血的伤口时却为时已晚了…..

战壕毕竟比不得空地那般腾挪自由,明军的这些西北大兵本身就是身材高大而且麻贵将延绥镇的官兵尽皆压了上来,从而使得战壕内拥挤不堪,而那些不断跳入战壕的安南军只得一个个撞入明军战壕内腾挪不得,以往安南军安歇灵巧的身形此时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或许是,朱以歌阴差阳错安排对了吧。以往天津镇的战壕战术一登场就是对付倭国的丰臣秀吉大军,久而久之天津镇的战壕战术也潜移默化地朝着为敌军量身定做着手变化。

而安南人的身材和倭人的身材相差无几就连那种猥琐样都如出一辙,所以往日善于左右腾挪的他们在狭窄的战壕内遇上身材高大且严阵以待的明军,悲剧就这么开始了….

又过了三刻钟的时间安南大军涌进战壕越来越多,虽然明军将士奋勇拼杀战果斐然,但怎奈朱安南军人数实在太多,这顶上去的五千延绥兵即便在勇猛事到如今也不由的有些后劲乏力,不过还好在后面负责掩护开炮的太原镇五千人依旧忠实履行职责,他们知道自己的肉搏能力不如这些来自西北的友军,为了能多少敌人他们只能用手中的火枪火炮进行掩护….

若将四川镇的刘綎部和延绥镇的麻贵部单独比较的话,总体来说麻贵部的作战实力还是更高一筹,然而之所以四川镇取得的战果比现在有些后劲乏力延绥镇要大主要是因为刘綎部捡了个便宜,利用敌军刚刚接战还不了解内情就被刘綎用火器爆掉一半战象部队,最后这些战象部队完美“助攻”也是刘綎能取得偌大战果的来源之一,还有一点就是刘綎部奔射面对的就不是郑松的中军主力而是前军吴召部;毕竟主力也要分三六九等,等到郑松的主力中的主力和前军汇聚在一起时,刘綎部也顺利的完成了消耗阻敌任务两万多人的战果足以令刘綎笑傲整个战场了。

此时,延绥镇却没有他们四川同袍们的好运,他们一上来就是面对安南军中军主力然后在加上安南军在第一道防线吃尽苦头后有所应对,最后延绥镇的官兵只能和安南军的中军主力硬拼起来,不过接战至此半多时辰过去了延绥镇的官兵虽然因为人数原因有些后劲乏力,但延绥镇防线依然稳固。

此时安南军阵中郑松目视着眼前的惨相心疼的嘴角直抽抽,本来自觉希望就在眼前谁料到明军的主力也忒多了些,前方数千敌军凭借着眼前的壕沟竟让自己的大军半寸不得前进而且敌军的炮兵显然不会就这么闲着,那些每隔二三十息就要来一次的炮弹群俨然成为士兵们的噩梦,他们不怕被敌人用刀枪杀死,那样至少还有一点价值,而眼前时不时就飞过来的炮弹却是令这些安南军心中觉得抵抗是多么苍白无力。

再加上对面的明军简直是死骨头贼硬,光凭着不到万人就能领数万大军不得寸进整整半个时辰一点战果都没有,郑松想到这里更是心急如焚嘴角的燎泡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起。

眼看着自己这边伤亡递增不用数大约估计倒下的就有七千人了,郑宁实在看不下去心急如焚的对郑松道:“父王!赶快想想办法,在这么想去将士们的士气越来越弱,反观明军却越打越欢,此消彼长我军恐不利呀!”

“哎呀!你问老子,老子又去问谁?谁知道这里也有明军的主力?难道明军带来的全都是主力部队就连一点辅兵民夫都不带吗?”

郑松这话明显带有一丝对明军的幽怨,然而仿佛上天实在眷顾这两父子,突然有副官禀报道:“启禀平安王,在明军阵地内缴获的火炮已经运抵至此,炮兵的将士们请求平安王给他们作战的机会!”

“什么!”郑松突兀的一听这则好消息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明军的火炮他们会用吗?”

“请王上放心,明军的火炮都是些明军本土产的火炮我军亦有此物并不陌生…”

还没等这名副官话说完,郑松大喜笑道:“哈哈哈——天助我也,正愁如何能撬开明军的乌龟壳就给本王来了个喜讯,好!告诉炮兵的儿郎们,若是他们能打开缺口建功本王不吝惜赏赐!”

“谢王上——”

很快那些因沉重而被安南军缴获的火炮就出现在安南军阵前距离不到明军阵地两百米,而此时安南军也止住冲锋的势头,在各个将官的喝令下那些冲锋是士兵也渐渐回笼至本阵,陷进明军战壕的安南兵却没那么好运随着撤退的号角响起,没了身边战友的掩护在战壕内落单的安南军也逐一被明军清理干净….

随着安南军攻击无果“呼啦啦”地如潮水般退去,明军战壕内麻贵和杜松皆看见敌军阵前出现一排排满是风霜的火炮,一见此麻贵就知道这些火炮是刘綎部来不及带走的,当时经过他们阵地时刘綎就提醒麻贵这一点,还给出建议或许可以以这些炮声为信号撤退。

麻贵亦是深以为然,要知道麻贵他们的战术意图可是要将敌军引入瓮中,要想实施骄兵之计就要有最好的演员才行,麻贵见到时机一到连忙对杜松道:“快!通知下去舍弃笨重的火炮全军撤退!”

“可是…..”

杜松很明显是杀红了眼有些犹豫,麻贵眼睛一瞪呵斥道:“还不快去!耽误了王爷的大计你我有几颗脑袋能担待着!”

“诺…诺!末将这就去….”杜松没办法只得抱拳领命。

转过身走远些杜松却一脸气闷的嘟囔着:“真是的!还用得着这么麻烦,这杀的正是痛快偏偏这个时候撤退,真是扫兴!倒不如王爷驱军而上一齐将敌军掩杀一阵多好真是的…”

杜松嘴上抱怨的同时开始指挥士兵有秩序的撤退,临走时还不忘随手割掉首级带上自己的战功,当这也是大明九边习以为常的,谁知杜松看见后气的大骂道:“没出息的东西!等打完仗还能贪墨了你们的战功吗?谁在耽搁时间军法从事!”

杜松话一出这些撤退中的士兵皆是讪讪一笑无人敢耽搁时间随后延绥镇和太原镇此时不到一万人的官兵开始沿着交通壕向着关墙前天津镇的阵地撤退…

此时安南军并不知道明军广树旗帜却猫着腰悄悄青壮撤退,郑松还以为明军驻守在阵地内,见到这些炮兵费劲巴力地终于将一门门弗朗机炮的“暖水瓶”装填完毕后,郑松甚至都忍不住下令夺过一名士兵的火把亲自在一门弗朗机炮前神色略带癫狂的叫喊道:“哈哈哈——明人去死吧!”

说罢将手上的火把狠狠一碰引线只听“刺啦~~”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砰——”

这门炮犹如信号一般余下的火炮齐齐发射“砰砰砰砰——”

“啾啾啾啾——呼呼呼——哐哐——轰轰轰轰——”

硝烟散去一轮炮火过后,明军阵地倒是一片狼藉旗倒树歪,然而诡异的是这一轮炮火却没有听到一声惨叫声…

而此时还算冷静的吴召却意识到不对反应过来道:“不对呀!王上,明军火炮在这二百米距离为何没有反击?须知明军向来不会如此任由人家欺负呀!”

“对呀!父王这里面是不是有诈呀!”郑宁也反应过来一时间冷汗直流。

郑松这时也意识到不对劲,其实郑松刚刚发炮时没能察觉出明军阵地的诡异主要因为郑松的恐惧心理作祟。没错,就是郑松的恐惧型在作祟所以郑松才会在心里下意识的选择性忽略掉一些事物的根本。

郑松原本就有对明国恐惧的一面,然后本身就以弱势兵力主动攻打明军数十万大军,可见到的结果却是士兵们以“优势兵力”还打不过明军万人之军,再一联想这种强硬的一万人还有许多,这就才是令郑松自欺欺人的原因,或许是希望这种心理上的安慰能消除他自己内心中的恐惧感吧。(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