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顺化之战(十二)
……..
“父王——父王——明军已无踪影战壕内空无一人——”主动请缨前往一探究竟的郑宁急忙拍马而还,还在马上就急促的叫喊道。“什么!明军撤退了?”郑松包括一众将军们皆是满脸惊诧,他们实在不知道明军葫芦里卖着什么药,打得绘声绘色的仗竟然说不打就不打了,看到这里郑松多疑的性格显露无疑,他面对明军这种毫无常理的出牌显得犹豫了。
他不知道前方明军会不会有陷阱等着他,毕竟之前明军有了一次自主撤退而这一次却是第二次了,眼看着大战开始从午时直到现在两个时辰过去了。再打下去天色渐暗,郑松不由的生起收兵歇战的心思。
许是吴召察觉出郑松的心思,旋即上前试探道:“大王,如今天色渐暗儿郎们伤亡惨重再战下去恐无战心,莫不如歇战一夜明日一早再杀进顺化城也不迟…”
郑松虽然也怀着同样心思,但明面上郑松却好生呵斥一番然后眼神中老怀欣慰的看了一眼吴召旋即就借坡下驴直接停止进攻收兵歇战,说实话夜战对于一支封建军队来说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作战方式,而且以往中戏曲里面那些夜间袭营并造成敌军大败的戏码基本上并不多见除非运气逆天能做到,所以说天色渐暗郑松才会不得不收兵歇战。
之后随着月上枝头安南军剩余的数万大军就在他们的白天的劳动成果——明军战壕内驻扎歇息…..
夜幕降临,与此同时另一边关城下的明军主阵地,朱以歌见到延绥镇平安撤退归来亦是不胜欣喜,相较于四川镇面对的安南军眼前的这些延绥镇的汉子们却更艰难的多,不过幸好他们在杀敌无数后亦是平安撤退。
在漆黑一片的夜色下即便是朱以歌也不敢轻易冒险与敌军作战,眼见安南军没有了进攻打算只是在占领的战壕内休息打算巩固战果,朱以歌点了点头说道:“呵呵~~正好我还担心李总督的骑兵赶不过来呢,既然安南人如此上道咱们也不能不配合不是,传令下去注意戒备全军分批休息!”
其实对于朱以歌为何就是固执的坚持执行“脱裤子放屁”的战术思想,不光杜松有此疑惑,就连大家都有如此疑问,明明自己这方实力强大以优势兵力却要用防守之策消耗敌军,还偏偏“多此一举”的将敌军引入关墙这边,想到这里众将心中不自觉的都认为朱以歌这位统帅实在是小心过头了些….
许是朱以歌察觉出身边簇拥着的众将想法,旋即点明出来乐呵呵地说道:“看诸君的面色可是对本王的安排略有不满那?”
“末将不敢——”众将见被叫破心思连称不敢。
“哈哈~~你们那~~有什么疑问就说出来,都是为陛下办差如何称敢不敢的?”朱以歌言语轻松的说道。还甭说,朱以歌这平易近人的话风一出众将的心中不由地对眼前的这个王爷统帅心怀好感,有时候收买人心只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所以朱以歌确实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
面对众将的疑问,朱以歌接着解释道:“其实诸位袍泽有此疑问本王也可以理解,毕竟若是谁放着如此优势的兵力却采取守势,都会认为这主将的脑袋是不是被门板夹住了。”
“嘿嘿嘿嘿~~”众将一阵脸红其实他们有些人还真就这么想的。
“其实本王如此布置在战前会议时早就点明要点,就是为了防止敌军残余势力利用熟悉的地形环境见势不妙溜之大吉,本王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安南人的主力全都留在这里,歼灭战可不比击溃战要好打,反而若要打一个完美的歼灭战却是要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完美才行。
而我军本就在域外作战不如安南军本土作战熟悉地理环境,首先地利一点我军就身处劣势,即便我军能打赢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夹生饭到时候黎朝的残兵逃回升龙府在要打那就是重复当年我朝大军征安南的覆辙了。
好不容易将这乌龟诱出升龙府那个乌龟壳,如此大好良机又岂能叫这些安南军的主力轻易而回,要知道那升龙府周围的地形背靠红河头枕山脉纵横,绝非我大军用武之地,当年安南就以深沟壁垒征发大军抵抗我天军日久,最后折了成国公等巨大代价才堪堪平定安南,如此前车之鉴岂能忘却,屯兵升龙城下伤的士卒那都是我等的心血呀!所以说打仗绝非仅凭一味地武勇还需要临机应变以最小的代价赢下战争才是上策。”
“噢——原来如此呀——”朱以这一番话顿时令心有疑惑的众将茅塞顿开,以往这位王爷主帅有些“不合常理”的作战布置也觉得清晰起来,尤其是朱以歌一番爱惜士卒的话语更是再次赢得这些性情中的武人拥戴,此时这些只懂厮杀的热血汉子们没有一个不对朱以歌敬服万分。
朱以歌这一番不光赢得众将的好感更是将之前的战术安排讲解清楚也对后来各部将军们执行命令时起到了坚定的作用,要知道在战场上下级往往对上级命令的小小的疑惑或许就是大军败亡的先兆,以往一个大军只能有一个决策者乃是主帅,而下级等必须成为臂膀一般的存在好叫主帅如臂指使般通畅,非如此一支军队不可能取胜。
所以说,朱以歌一见各部的主将们大规模的出现一些对上级命令产生怀疑或疑惑的苗头,看到这里朱以歌不敢大意连忙再次将自己的命令解释一番,如此话一说开众将的疑虑解开,对于之后的作战亦是大有裨益。
…..
两军罢战各回各家埋锅造饭,不一会儿明军阵地上空就飘起挥之不去的炊烟那浓郁的肉香闻上一闻就犹如三伏天添了口冰棒那般酸爽,当然这中酸爽劲只有明军才能体验到,而对面的几里地开外的安南军却只能蘸着酱汁吃起味同嚼蜡冷硬饭团,看着手上难以下咽的饭食,这些安南军即便都是郑家的嫡系精锐再一联想到对面明军的待遇心中难免愤愤不平,人就怕攀比,只要有了攀比就会有了高低之分,当然这一微不可吃影响士气的“小事情”并未引起安南军军首脑们的重视,他们依旧在帅帐内簇拥着郑松推杯换盏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不快哉!
就在明军和安南军两方士兵体会不同的美食之时,明军作为迂回的骑兵联军也从午时登陆之后狂奔至距离安南军五十里的距离。
三十里的路程从午时一直跑到天色渐暗至少明军骑兵们骑乘的蒙古马不可能创下这个丢脸的记录,大军之所以行军如此龟速主要因为他们…迷路了….
是的,没错就是迷路。
这些来自北地的健儿们哪里见识过安南地带的这些山丘雨林等复杂交织的地理环境,说实话这里虽然说是安南地界最平坦的地形,但也是相较于其他险峻到鸟都不想飞过的地方,而对于辽东平原和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这些地形却犹如噩梦般围绕在这些骑兵健儿们的心中,面对时不时就出现的山坡或是闷热的树林这些本身就忍耐力有限脾气暴躁的北地男儿就在这种情况下气哼哼地行军,随后大军也慢慢地被那些山坡雨林带入弯路….
李如松的骑兵部队从刚刚行进三十里处就被地理复杂的地形给迷晕兼之五万人的大军操控起来哪能那般轻便,于是慢慢地明军的骑军就这么向西绕行一百里后终于在刚刚天色暗下来时拐回道正南方赶到距离安南军后背五十里的地方等于是绕了个大圈圈在兜回来,当回当正确方向再三确认后得知路程准确无误李如松不由的长舒一口气。
说实话深处南方作战而且还是极不适宜骑兵作战的安南军,就连李如松自己都没多大把握,因为在这里作战和在蒙古草原和辽东大平原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幸运的是李如松这位擅于统帅骑兵的名将最终凭借强大的个人军事素养最终将大军扳回正道。
李如松对于天津镇以及新编练的这些九边精兵信心十足,所以李如松一点也不担心因为自己误了时辰导致友军战败,李如松之所有在确认无误后长舒一口气全因为总算没有辜负朱以歌的期望,战前的安排很明确步兵正面拉黑然后骑兵后路迂回前后夹击全歼敌军,所以为了能保证全歼不跑调一个敌军李如松这个口袋上面的口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员。
“报——总督大人——”
“快说前方战事如何?”李如松心急如焚的抢白问道。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呼呼~~”那名夜不收气还没喘匀接着禀报道:“总督大人前方五十里乃是安南军驻地,卑职悄悄接近安南军营寨后入眼望去尽皆是伏尸伤兵数不胜数!”
“好!看来王爷倒是打得有声有色呀~~”李如松仿佛是如释重负般说道:“幸亏本帅赶到及时没有耽搁时辰,看那安南人还没跑本帅就放心了….”
“大哥,反正猎物还没跑我军也已经堵在猎物逃跑的路上了,儿郎们疾驰百多里人困马乏兼之天色已暗不利大军作战,倒不如我军也安营寨扎如何?”李如柏上来建议道。
说实话李如柏能提出如此中肯可行的建议,倒令李如松颇为欣慰,随即允了李如柏所请全军下马安营扎寨,当这一切都要蹑手蹑脚谨小慎微,生怕弄出什么大动静,毕竟五万骑兵一人双马闹起动静可不是盖的,这五十里的距离可不保险,故此这些训练有素的九边精锐骑兵安营扎寨一点也不马虎,依然是人衔枚马摘铃,军士伏于马侧不敢大意半分,这里的做得做好的当属天津镇带来的骑兵了,尤其是天津镇的官兵常以军纪森严著称再加上他们的主将天津镇的骑兵参将孙德胜更是一员悍将,所以即便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这些其他边镇的骑兵们经过这此急行军后也尽皆对天津镇骑兵心服口服。
夜幕之下,明军和安南军皆是约定俗成地谨守战场上的规矩,在这个时代夜袭一般都是派出小股部队然而这些小部队也对于庞大的大军来说有如沧海一粟打个水漂就完事儿了,而派出大股部队在黑夜里作战再加上多数营养不良患有夜盲症,从使得往往试验过的将军们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归,有时候还是惨败收场,故此黑夜的战场也难得变得静谧和谐起来,相比较白天杀声震天惨叫不断的景象,这短暂的和平却是战场上求之不得的一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