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她还敢来?!谁能想,南中未来的局势……
第90章她还敢来?!谁能想,南中未来的局势……
“朝廷的援军来不了的,”孟霁根本没在意李秀的冷硬态度,“益州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这都打多少年了,你看朝廷做什么了吗?”
益州的战况,作为唇齿相依的宁州,李毅父女是时刻关注的。
李秀再想帮晋廷说话,也是说不出什么来的。
“我之前为着求援兵,亲自去过一趟洛阳,”孟霁絮絮将自己在洛阳的见闻讲了,“……那些司马氏的宗室,一次内讧,一场大仗便不惜消耗数万兵卒的性命。
到最后长沙王乂竟然根本就拨不出一支援军给我。”
孟霁摊了摊手,她看起来也不像是在谈判,而像是在跟好姐妹大吐苦水。
“那……后来呢?”李秀忍不住问道。
“后来嘛,长沙王说是要在荆州,临时给我征招一支援军。结果是怎样,我想你也当听说了。”
荆州与南中接壤,李秀当然早就知晓了荆州因征兵导致民乱之事,却不想背后还有这样的一段曲折。
见李秀神色已经有所松动,孟霁又加了一把柴,“况且李刺史不能遏制叛逆,以致南中脱离了晋廷的控制,此事一旦传到洛阳,你猜晋廷会如何处置?”
此言一出,李秀脸色当即大变。
她霍然起身,眼底尽是愤然,“我父坐守孤城数月,兵谷既单,器械穷尽,却苦苦等不到援军。即便如此,我父也从未想过献城投降!难道朝廷竟会冤煞忠良吗?!”
“李刺史当得起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孟霁对上李秀的怒火,神色却是分毫不动,“那又怎么样呢?益州前刺史沈雍一样为国捐躯,晋廷不见表彰,却把他仅存的一点血脉撵出国子学,任其自生自灭。”
孟霁一错不错地看着李秀,眼神诚恳中带着一丝悲悯,“李娘子,你阿父到死都没有能等到援军。难道你还盼望着有一天,晋廷来救你,来救这座城池吗?”
李秀没有回答。
她知道,孟霁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
这一刻,她想起了她阿父那封写给朝廷的绝笔奏疏——
“……及臣尚存,加臣重罪;若臣已死,陈尸为戮。”
她原本以为,这些措辞不过是她阿父出于内疚的自贬而已。
但现在看来,未必不是她阿父一早就料到了朝廷可能会有的反应。
所以她阿父为了君国,泣血含恨而死,最终却只能落得这样一个结局吗?
她不甘!她不忿!
李秀觉得自己很冷,那种从心底里生出来的寒意,迅速席卷了全身。
可她又能怎么办?
有*那么一刻,这个刚刚失去父亲的少年是无措的。
忽然,她感觉到手背上传来一股暖意,她低头一看,孟霁不知什么时候站了起来,拉住了她的手。
孟霁的手心是暖的,她的声音也是暖的,“司马晋已经烂透了,上至帝王,下至满朝公卿,没有一个人在乎咱们这个偏远之地的死活。李娘子,咱们只能靠自己。”
李秀定定地看着孟霁,像是想要从她的眼神中,判断出她有几分真诚。
孟霁并不躲闪,只是静静坦然回望。
那一点暖从她的手背,传到了她的心里,她忽然不觉得如何冷了。
半晌后,李秀终于开口,“你为什么选择同我合作?你明明可以有别的选择,南中的其他大姓几乎都与孟氏相熟,济火夷的头人还是你的大母……相比起来,你选哪一个不比选我更好?”
“就是因为相熟,所以我了解他们,知道他们会如何选。我在乎的东西,他们不在乎。”孟霁诚恳道。
“你怎么知道,你在乎的东西,我就在乎?”
孟霁道:“就凭你对待那些妇人的态度。”
“对待那些妇人的态度?”李秀愕然。
“是,”孟霁看向李秀,嘴角噙上了一点笑意,“我从一开始就在赌,赌你们是放任那些妇人死在城外,还是选择冒着被伏兵突入的危险,打开城门庇护她们。”
她的眼底闪过一丝得意,“我赌赢了。”
李秀终于失笑,反手拉住孟霁的手,晃了晃,“如此,你想怎么合作?”
孟霁暗暗松了口气,脸上的笑容这才放大了,“南中眼下有两部分势力,一部分是晋廷的势力,这些人大部分是州府以下的官吏,手上也许没什么兵马,但到底经营多年,又背靠朝廷,其势力不容忽视。我需要李娘子你来坐镇州府,安抚住这股势力。”
李秀的表情一下子就绷紧了。
孟霁交给她的任务,决计不容易完成。
这次土人反晋,是愤怒于李毅言而无信,说好了不杀土人头目,把人哄过来后,却还是下了杀手。
内里的隐情,别人不知道,李秀却是十分清楚的,她阿父完全是被下面的人裹挟着做的这个决定。
话说回来,连她阿父这个朝廷正儿八经任命的刺史,都身不由己,难道她就能将那些官吏收拾得服服帖帖吗?
然而在对上孟霁的目光后,李秀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慎而重之地点了点头。
孟霁继续道:“另一部分势力,是南中昆叟与大姓。”
“这些人是向来不服管束的,寻到机会就一定会反叛。只可惜我现在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压制他们。”李秀神色依旧严肃。
“昆叟与大姓这边就交给我吧,我来想办法,”孟霁道,“咱们俩先摆平这次叛乱,将南中的局势稳定下来。”
“那等平定了叛乱之后呢?”李秀不由不多想一层,危机当头,她们可以同舟共济,可等到危机度过去了之后,她们又要如何分配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