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运筹帷幄他不禁暗暗心惊,感慨刘霁御……
第183章运筹帷幄他不禁暗暗心惊,感慨刘霁御……
“你胡说八道!”马海阿图哪里能忍有人当他的面说大王的不是,闻言当即变色。
祖逖也附和了一句,“我刘汉大军一路战无不克,张孟孙此言,未免危言耸听了些。”
刘霁倒是不恼,反而蔼声求教,“却不知我哪里做错了?”
“当日匈奴刘渊驱逐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的时候,大王就该趁机攻打刘渊,不该引兵向东,白白错失战机。”
张宾那表情带着些不经意的谴责,似乎觉得刘霁不该犯这个,他眼里显而易见的错误。
刘霁当时为什么选择先往东打?
因为那时候收到了司马越的檄文了呀!
司马越集结了范阳王虓、幽州王浚、豫州刘乔、兖州茍晞,号称几十万大军,要来攻她。
她当然要迎战呀!
而刘渊声势虽然搞得是很大,又是建国又是登基的,但他那个国也就占了半个并州。
不,如果再准确一点,他当时也就拿下了西河郡和上党郡,相较而言,并没有司马越集团对她的威胁大。
而且人家刘渊乖乖地窝在并州的山坳坳里,没跳出来找她麻烦呀!
刘霁就很理直气壮,“彼时我兵力有限,无法分出一支人马去打刘渊。”
“据鄙人所知,大王在江南还有一支军队吧?”张宾掀了掀眼皮。
刘霁下意识朝着陶侃瞥了一眼,“有是有,但是江南也在要紧之时,我也不能轻易撤军吧?眼下打下了江南,不正好少了后顾之忧。”
“江南完全可以等到北方初定之时再打,如今打下来,也是徒劳无功,白白浪费了兵力粮草而已!”张宾道。
张宾这么说,陶侃自然不会高兴,但他向来是个厚道人,此时也是和气地问了一句,“敢问张郎君,此话何解?”
“吴人轻锐,难安易动,北方但有异动,吴人必反。”
此言一出,旁人倒还好,唯独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陶侃当即一凛,神色严肃了起来。
而当此之时,刘霁也茫然向陶侃看来,“吴人当真如此?”
陶侃忙解释道:“大王有所不知,有晋一朝,吴人趑雎,屡作妖寇,却也是事实。”
他说着便正色看向张宾,“却不知张郎君可有良策?”
“吴地轻反,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有长江为阻,殊俗远境,教化未成。”张宾侃侃言道。
张宾虽然之前自诩张良之才,语气非常狂妄,给人的感觉他似乎是个自大之人,然而那种感觉在他开始说正事的时候,便消失无踪了。
只听他继续道:“若是天下已平,择一良吏,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再进其贤才,待以异礼,徐徐教化,便可长治久安。”
他说着又缓缓摇了摇头,“但眼下北方未平,人心不稳,但凡有些许变故——
或是大王攻势受阻,或是有人挑动,吴人必然反复。”
刘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座中站了起来,朝张宾走来,她朝着张宾郑重一礼道:
“敢问郎君,那眼下这个情况,可有法子稳住江南?”
“若是能择一可靠之人镇守,或许能暂时稳住江南。”张宾沉吟一下,方道。
刘霁就松了一口气,“眼下江南有刘弘刘和季公镇守,自是可靠了。”
这回张宾就没反驳的言语了。
刘弘素来甚有人望,就是他一直在北方,也是听说过刘弘都督江汉之时,是如何威行南方的。
最终,张宾坦然承认道:“若是刘和季公镇守江南,江南当无忧矣。不过……”
他话锋一转,“刘渊早已称帝,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大王眼下不管他,平白让他坐大。等到刘渊拿下整个并州,那就尾大不掉了。
而司马越的同盟本就是一盘散沙,大王便是不出手,他们自己也会分崩离析。
况司马越所据,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大王舍刘渊而就司马越,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如果说他最开始提出这个论断的时候,众人还颇有不屑,现在却都开始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来了。
“刘渊最近似乎没什么动静,”刘霁试试探探地问道,“我们打完了茍晞,再回去攻取并州,当是来得及的吧?”
张宾一掀眼皮,目中精光一闪,“刘渊已经将并州刺史司马腾撵走了,诸位可知晋阳眼下在谁手上?”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哑然。
他们根本就是对并州的情况一无所知!
张宾继续诘问:“大王可想过,若是晋阳落到了刘渊手上,那是什么后果?”
他这一说,在场众人,除了不大熟悉并州地势地貌的路岭同马海阿图,其余众将都已变色。
就连刘霁也差点没控制住表情。
且说晋阳是什么地方?
晋阳不光是并州的政治中心,还是军事要镇,是太原盆地的心脏,更是整个并州的要害之所在。
晋阳的四面都有屏障,东面是太行山,西面是吕梁山,往北走就是雁门关,往南走有诸如蒲坂、龙门、滏口等要紧关隘。
这样一个地界一旦拿在手中,那就是易守难攻,而身在晋阳却可以朝四面出兵,是个真正可以随时控扼四方的形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