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钢厂的那些事 - 人生是个过场 - 人间四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人生是个过场 >

第37章钢厂的那些事

2003年北京不锈钢界,最大的厂在顺义。

它的名字叫大阳公司,老板是台湾合资的,主要自己能出板材,并且质量是当时北京的天花板。

大阳出的不锈钢板真的非常好,很多公司的电梯门套用板,都指定用大阳公司的。大阳板的质量真是杠杠的,我倒是见过真的非常好,价格也有点贵。

大阳的加工实力也很强,后期又出了成品龙阳防火门,我虽然没在大阳上过班,大伙都说其实力当属北京老大。

再说一下当时的老二,京南方不锈钢老板是福建的。当时在北京东三环成寿寺开门脸,后期扩大生产搬到十八里店。

拥有四个大车间,工人一百多人,在多个建材城开有网点。并且有自己的送货车队,车上贴的标语很醒目的标语,“我们在细微处做足功夫″。

老板当时的理念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精细化管理!

并且还在车间搞5s管理,场地清洁,材料码放整齐,并且都是精工细做,只要做细活的一般都来京南方。我在这里干过一年,比别的厂要求严格,工人们都很认真,干起活来真的很有秩序,并且厂里的设备都是最先进的。

讲一个靠打牌搞来的厂子,福建的三个老板合伙开了一个名叫澜石的厂。

张大总张二总和陈总三人都不太懂不锈钢,他们合伙干了一个厂子,花钱买了设备请了工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三个都懂了基本流程了。

有天晚上,三个人坐一块打牌。不知谁说的,三个老板都想当家不好办。我们今天晚上牌桌上分胜负,赢的留下输的两人再另寻地方开厂。

结果张二总赢了,他就是这里的老板了。后期我在他这干过一年,生意一般,每个月有一波好活就挣钱了。

张二总生了两个女儿,还想要儿子,结果又生一个女儿,三大千金呀!

张大总和陈总经常来打牌,大多数都是张二总输,当别人是来讨债的。每次输了钱别人都走后,就一个人在办公室傻傻的发愣。

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就赢厂子那把打的好。也许他有眼光,或许走狗屎运。

他门脸的后面有百十间库房,他全部租了下来。和房东商量好了,把前面的门脸拆一间,就打通了一条路,里面的库房就全是门脸了,每年当二房东就有上百万的收入。

还讲一个三个湖北人开厂的故事,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是形容人聪明。

陈老板在湖北跑贷款的,本来是个无业游民,靠死缠乱打搞了个银行上班的老婆。他岳父也是个老银行主任,就给他安排一个跑贷款的事。

沈总在老家收香菇的,每年都去各处收香菇,甚至跑到河南周边。把收来的香菇经过处理,打好包装以土特产的形式,卖往全国各地,挣了点小钱。

杜总两囗子在北京做大饼,天天起早贪晚的,就为多卖几张饼,挣了一笔辛苦钱。

三个听说干不锈钢挣钱,就合伙开了个厂子。你看看有点钱都出来干不锈钢,那时的不锈钢有多赚钱!

据这几个老板讲,他们镇上有上千人来北京做不锈钢生意,别看不懂,却是一哄而上,来抢钱呀!

杜总是考下来的营业执照,他也是法人。三个人都不懂,请了几个大师傅,找了几个学徒,只有杜总喜欢研究和动手。

这就看出来杜总是靠干活发家的,另一个收香菇的沈总是个小商人,他也不会下手自己搞的。跑信贷出身的陈总,在家吃喝玩乐,养尊处优习惯了,早上都懒的起床,一公里远的路都要打车。

所以这一年的收成只能保本,杜总受不了退出了,还有沈总也在第二年退出了。

只留下了游手好闲的陈总,什么生意都靠积累客户,第三年就挣了不少钱,最后陈总最受益了。

要是人都说要坚持再坚持,剩者为王,注意是剩下的那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