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和谐人际:优质人脉是经营出来的(3) - 墨菲定律 - 阳知行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墨菲定律 >

第23章和谐人际:优质人脉是经营出来的(3)

第23章和谐人际:优质人脉是经营出来的(3)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形成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减少相处的障碍,建立健康友好的人际关系。

晓燕是一家女士服装店的导购,她善于和顾客沟通,能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和顾客建立融洽的关系,其他同事都非常的羡慕。她秘诀是什么呢?

一天,店里来了两个女孩,其中高个子女孩看中了一条裤子,晓燕很热情地接待了她,并招呼她试穿。从裤子的颜色、款型上来看,女孩穿上特别好看。但是不知是由于女孩原本个子太高的缘故,还是裤子的款型稍微有点短,总体上看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完美。

高个子女孩很惋惜地说:“要是再长一点就好了。”

晓燕看女孩犹豫着,估计不会买了,便说道:“像我们这种身高稍微高点,但腰部又很细的女孩买裤子就是不好买。要么裤腿长了,裤腰会变大,要么就是裤腰小,裤腿也短。你看,我身上穿的和你试的是同一批货,但是你穿几次,它就会拉长。”

说着,晓燕伸出自己的腿让顾客看她穿着的裤子的裤腿。

最终,女孩还是买了这条裤子,因为她觉得既然晓燕都能穿了,自己也可以穿。

晓燕善于利用名片效应,用自己和顾客存在的相同问题做对比,使顾客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最后成功达成销售。要使对方相信你的话,你需要将自己和对方放在同一战线上,保持一种“同体感”,那么彼此就可以视为一体,实现零距离接触。

名片效应可以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缓解矛盾和犹豫不决的心态,减少沟通上的障碍。我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人际关系作为支撑,需要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因此,学会利用“名片效应”,博得别人的好感,让别人愿意与我们相处,愿意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人际关系自然也就扩大了。

【邻里效应:有事没事多走动】

1950年,美国几位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部分住宅楼进行了调查。这些住宅楼都是二层楼房,每层有五个单元,住的都是学校里的已婚学生。由于学生们并不是长期居住,一些老住户搬走了,新住户就搬进去,因此,住宅楼中谁与谁相邻是随机的。心理学家调查的时候,挨个儿询问学生们相同的问题:“在这个住宅楼,你最经常打交道的、关系最亲密的人是谁?”统计结果显示,学生们交往最多、关系最亲密的,一般都是距离自己近的人。学生们和隔壁的邻居亲密交往的概率超过40%,隔一户之后,这个数据下降到了22%,隔三户之后,亲密交往的概率只有10%。我们都知道,住隔壁或者是隔两三户,距离变化并不大,但是交往的概率变化却非常显著。心理学家们将这个现象称作“邻里效应”。

生活中,人在下意识中都更喜欢和那些看似与自己亲近的人交往。一般来说,住得越近,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越亲密。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距离能够影响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因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愿望。

韩月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找到工作之后,她租下了一个公寓居住,她房间对面是一个单身妈妈和她的一个儿子。

开始的一个多月,韩月早出晚归,对她的邻居没有什么印象。一天晚上,那个街区突然停电了。韩月一直备有手电筒,以备不时之需。她正准备借着手电筒的光亮睡觉的时候,敲门声传了过来。这么晚了会是谁呢?韩月打开门,发现门口站着邻居家的小男孩。

“大姐姐,请问你家有没有蜡烛?”小男孩略显紧张地问韩月,他双手背在身后。

韩月有点不悦,心想:“对面的妈妈也不备蜡烛或者手电,有了特殊情况就让孩子过来麻烦别人。如果我今天借手电给他,说不定他下次还会再来借。还是不要借给他为好。”想到这里,韩月冷冷地说:“没有!”说完,转身就要关门。

“果然没有,我是来给你送蜡烛的!妈妈说你一个人在家,要是没有蜡烛会很害怕,我家有,我妈妈让我给你送过来了。”小男孩一边说,一边把藏在背后的蜡烛递过来。韩月听完,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她赶紧向小男孩道谢,还给他取了零食吃。

从那之后,韩月和邻居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她总是会关注自己的邻居,在这陌生的城市里,韩月也有了家的感觉。

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希望身边有更多的朋友给自己支持,那么,为什么不利用身边的资源呢?比如逢年过节的时候,单位里经常会发一些物品,邻里间的互相走动,不仅增进邻里的关系,有时还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同时也增加了安全感。用热情与周围的人互动,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张丽华是一家婚庆公司的化妆师,她的业务技能非常熟练,深受领导赞赏。不过,张丽华进公司的时间不长,没有接到大的单子,因此职位没有什么提升。

一天,张丽华看到空了很久的对门搬来了一户人家,当时她就微笑着向自己的新邻居打招呼,对方也礼貌地回应。第二天傍晚,张丽华做蛋糕的时候,发现鸡蛋不够用,就决定去邻居家问问,即便是没有,也说说话,熟络一下。她礼貌地敲门,开门的是个跟自己妈妈一般年纪的阿姨。张丽华带着歉意很诚恳地说,自己要做烤蛋糕,发现家里的鸡蛋还少两个,能不能借用两个。邻居阿姨也是个热情的人,正愁搬家后“人生地不熟”,很痛快地把鸡蛋拿了出来。蛋糕做好后,张丽华还给对门端过去了几块,邻居阿姨也是连声道谢。

就这样,一来二往,张丽华跟邻居渐渐成了好朋友,几乎等同于那位阿姨的干女儿了。有一天,阿姨的女儿过来看望她,她便邀张丽华一起吃饭,介绍彼此认识。吃饭中闲聊,阿姨的女儿跟张丽华说,自己开的婚恋网站近期要举行一次集体婚礼,问张丽华在新娘化妆方面有什么建议。

这是张丽华的专长,她当然知道怎么办了。在向邻居阿姨的女儿介绍了一会儿之后,那阿姨家的女儿请她做这次活动的化妆师,张丽华爽快地答应了。这一大单生意之后,张丽华马上就升职成为公司的主管。

当下的社会,邻里之间关系疏远已是不争的事实。每户人家都装上了防盗门,每个人的心也都上了一道锁。这样的邻里关系令人十分遗憾,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个热情亲近的邻居,平时生活上有个照应,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相互帮助。因此,我们一定要先打开心门,主动向邻居示好,很少有人会拒绝与热心的邻居交往。

确实,当你用热情对待周围人的时候,他人也会给你相同的回报。在社会中,人们都希望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如果能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一片,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邻里之间的不愉快,也会更好地方便自己。邻里效应归根结底就是要热情对待身边的人,你懂得关心别人,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真心。热情对身边的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是拥有广阔人脉的一个开始,是一种惠人利己的明智做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