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集权,南盟秘书团和顾问团成立
第246章集权,南盟秘书团和顾问团成立
豪华的私人飞机缓缓降落在了槟城的国际机场。时隔半年,郑毅终于回到了忠诚于他的南盟。
也是好久都没回槟城了,即便是他去日本之前,大部分的时候他也是待在新加坡的。
郑毅并没有切换政治中心的想法,不过目前来看,南盟这边因为政治上过于草台班子了的缘故,其实是有一点,郑毅本人在哪,哪就是南盟的统治中心的意思的。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本人的个人威望过于的高,他本人的权重过大。
这次之所以没有直飞新加坡,就是有着几分,特意强调槟城在南盟中的中心位置的这件事的。
新加坡虽好,却毕竟不是起家之地,不但有英国人的残留势力,现在那远东海军还在那驻扎呢,同时那地理位置过于重要,军事属性过重,另外他这一次迁移的日本人大多也在新加坡。
那地方以后的华人成分肯定没有槟城纯。
然而另一方面,权力跟着他本人走,换句话说不就是说明整个南盟,除了他本人之外其他人都没什么权力么?
却也未尝不是因为地方权力过大而中央权力过小啊。
这说明在南盟,权力太过于分散了,之所以能维系成一个整体,主要靠的全是他郑毅的个人威望。
而且目前为止槟城的经济占比还是过大,等以后其他城市都发展起来了,甚至是彼此的利益相冲突了,如果郑毅在其中拿捏不到太关键的位置,就连他,恐怕也不能维系南盟的整体性。
严格来说,南盟内部大家都是各玩各的,行会,私会党的权力太大,每个城市又有每个城市各自的一套班子,彼此之间不能说是毫无关系吧,但也确实是互不隶属。
郑毅的那点权柄也是全凭威望,他不管事儿,底下的人也是一样转。
说到底他的这一套政治模式是完全从英国殖民地模式上发展而来的,英殖时期,整个华人社会已经完全习惯自己管自己了。
华人的生、老、病、死,从来也没有所谓的政府会管他们,全指着各自的乡党会,至于社会秩序的维系则全靠私会党,人与人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同乡之间便由各自的会里断明是非,若是不同乡的,则大家靠拳头来说大小。
压根就不是个法治社会。
南盟的整套政治逻辑都是这么建立起来的,郑毅本人在组建南盟之前,实际上也是这套逻辑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在他刚刚接手槟城做包税人的时候,这套不需要构建任何行政班子就能让社会自行运转的体系,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甚至是让英国人想插手也都无处可插。
然而这在以前只管槟城一地的时候倒是还好,现在却已经有些不适用了。
当然,南盟还是有特殊性的,它是非国家行为体,也正是因为其相对松散的特性,才能在战后发展的这么快,连印度都有意让加尔各答加入。
鱼与熊掌是不能兼得的,管得多,发展自然就会变慢,管得少,发展自然就会快。
然而现在郑毅还真有点不想发展得太快了。
吉田找到他说想挑个日本城市来加入南盟他居然都没有马上答应而是产生了犹豫。
最近这段时间他人在日本,离开了南盟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庶务,很多事反而想明白了许多,尤其是最近几天,他几乎每天都要和下村治聊三四个小时以上。
他也愈发的感觉得到,日本的1940体制是有其优越性的。
如果不是熬不住经济危机发动了战争,亦或者说如果不是裕仁选择了用狂热激进的纳粹思想来稳固自己统治的话,凭日本的体制优势和儒家文明的文明优势。
再给他三四十年的时间,反而能更快的成为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霸都不是没可能。
日本体制的优越性是什么?
集权!
以及政策连续性。
别看日本在战后的首相跟走马灯一样的换个不停,但他的经济政策却始终都是连续的,首相在日本到底是什么样的职权另说,日本内阁内部一直都是有着极强的默契的。
至少在经济政策方面,几乎没有出现过因政府换届而出现急转弯的情况。
和韩国完全相反。
这就是战后日本能够腾飞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今的南盟早已经不是以前的草台班子了,还依靠以前的那套运作模式去运行,早晚会维持不下去的,全指着郑毅一人,他也实在是太累了。
因此在日本的时候郑毅就已经下定决心:回到槟城之后,进行集权。
但不独裁。
集权和独裁并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他也没独裁的条件,自古以来,包括从各个现代国家中获得的经验来看,现代国家要想实现独裁必须要有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下边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内斗。
下边的派系越多,内斗越多,独裁者反而就越稳定,甚至是当下边派系太多的时候执政者就不得不独裁,搞共和的话国家一定会因此不稳,搞民选的话这国家就一定完蛋了。
典型就是中东地区。
谁皿煮谁死,共和的也没有过得好的,有没有石油都白扯。只有君主独裁制的国家的国民能过得幸福一点,约旦整个国家一滴油都没有,在中东那片过得也绝对不算差的,比起石油储量丰富的伊朗和伊拉克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其二,就是独裁者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家族。
准确的说是必须要有一大堆的孩子。
必须要将要害部门统统安插成自己家里人,才能切实地保障独裁传承。
这两点郑毅很明显都不具备,所以他也没有独裁的打算,他要的只是集权而已。
“通知各大商会会长,南盟所有成员公司的主要股东,一并来槟城开会,我来宣布一点事情。”
“是。”
前来接机的钱绮雯心头一震,隐隐察觉得到,这是要有什么大的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