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80章三维数据下车间(5)
“差别不大!我们也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规格尺寸,结合产品数量、设备条件和工人素质等实际,来制定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等确定要求和内容。”
陈天明听完,心里不禁大吃一惊:“航天系统果然卧虎藏龙,宋部长刚才说的几乎和课本上的工艺规程定义完全一样。”
在这种高人面前,不能过多做铺垫。
于是,他索性开口直言道:“我听说,咱们厂里提出了‘三维下车间’的目标,但是由于三维数据模型传输和浏览的问题,效果没达到预期?”
“是的!”
宋部长在自己兄弟公司面前很是坦诚,
“在此之前,我们的工艺管理已经实现了无纸化传输,每个工位前都设有电子看板,工艺卡片直接显示在电子看板上。”
“这已经很先进了呀!”陈天明捧言道。
“在国内是很先进了!但是,为了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厂里提出了要率先实现‘三维下车间’的目标。”
“国外现在确实已经很少用到二维工程图了,基本上全是三维了。”
“是呀!从原理上讲,这并不难实现。可是后来一实施,问题出在了三维数据模型浏览上,我们买了一个美国公司的浏览器,效果一般,我们提出了一些个性化需求,结果,老美给了一个天价报价。”
“国外软件的二次开发价格都非常昂贵。”陈天明附和道。
“我们一看,报价跟抢钱似的,也就作罢了。”宋部长说完,接着问道,“你在电话里说你们有个轻量化三维数据浏览器?”
“是的!这是我们公司根据火箭院的需求定制开发的,现在已经在火箭院应用了。”
“有相关的产品资料吗?”宋部长一听,火箭院已经在用,一下子来了兴趣。
“因为是新产品,公司还没来得及印制宣传资料,不过我可以跟您先口头介绍一下。”
说完,陈天明就把如何打败三家美国竞争对手的过程叙说了一遍。
宋部长听了,有些将信将疑:“5分钟打开15g的超大规模三维数据模型,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这是你们完全自主开发的?”
“对!”
陈天明点头道,
“我们公司从欧洲请回来一个cad技术专家,这个人非常牛,他一开始在马特罗拉资讯公司工作,90年代初,咱们航天系统从欧洲引进的三维cad就是从马特罗拉公司研发的,当时他在这个公司从事算法工作。”
“哦,这个软件我知道,航天系统用了很多年,后来听说这个公司没了,我们才渐渐转移到了别的三维设计平台上。”
“没想到宋部长对工业软件行业的市场信息掌握得如此全面!”
陈天明做出一副惊叹的样子,
“马特拉罗资讯是被索达系统公司兼并了,它旗下的两大cad产品也因此被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