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81章三维数据下车间(6)
此番拜访首都卫星厂,又一次刷新了陈天明对国内制造业的认知。
在国内民用制造业领域,除了几个行业领头羊公司,能够在每个工位设置电子看板的企业并不多见。
在这种普遍水平下,首都卫星厂提出的“三维下车间”目标可谓非常先进。
除了认知被刷新,他还隐隐约约地嗅探到了一个新的商机。
当前,国内的capp系统都是基于二维工程图的,如果把轻量化三维浏览器嵌入capp系统则可以形成一个全新的基于三维的capp系统,国内同行中还没有发现此类产品。如果能做出来,又是国内“独一份儿”。
陈天明边走边自言自语地嘀咕:“真是应了那句话,一个国家最先进的技术一定是在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这些领域在发展新技术、满足自身新需求方面是不计成本的。华泰软件能够加入中宇航集团这个大家庭是多么幸运呀!”
回到酒店,他一打开电脑就看到了宋部长发来的邮件。
他大体看了一下,然后将需求发给了章中辛,并抄送给了姚超英和成科远。
同时,在正文里把今天了解到的情况和几点个人想法做了汇报。
发完邮件,陈天明又把了解到的首都卫星厂情况填写到个人用的项目信息表中,并将这个项目列为了近期跟踪的重点项目。
很快,章中辛和姚超英都回复邮件道:“请成博士看一下浏览器是否能客户的需求。”
两天之后,成科远回复邮件道,“这些需求都能满足。不过,建议最好是安排一次技术交流,双方面对面聊一聊,把需求一次性聊透!”
陈天明看到成科远的邮件,非常兴奋,他本来就想促成一次技术交流,只不过按照常规来讲,现在还为时尚早。既然成科远想当面交流,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成科远之所以如此建议,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他深知几乎所有的前沿技术都是来自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火箭院的需求更多地是停留在对超大数模的读取速度上,而卫星厂的需求则是在三维图标注信息上,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当面交流,不仅可以获知卫星厂更多的需求,还容易碰撞出火花。
陈天明兴奋之余,却在出席技术交流的人员阵容上犯了愁。
成科远是必须出席的,这一点连想到不用想。
姚超英和章中辛要不要出席?公司capp系统的技术人员有没有必要出席?
拿不定主意的他只好把自己的想法跟章中辛做了汇报。
章中辛听了,也拍不了板儿,说是得请示一下姚总。
姚超英则认为自己出席的意义不大,最后决定由章中辛和成科远赴京参与技术交流。
陈天明见出席人员确定好之后,很快就跟卫星厂的宋部长约好了技术交流时间。
卫星厂这边,宋部长将此事作为了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向厂长孟清磊做了汇报。
孟清磊听说来做技术交流的是一个欧洲回来的cad专家,还曾经在航天系统90年代从欧洲引进三维cad的那家公司工作过,顿时来了兴趣,表示自己也要参加听一听。
这一下子,宋部长可就紧张了。
他从厂长办公室里一出来,马上就给陈天明打了电话,说厂长要参加技术交流,嘱咐他一定要认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