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登基
第359章登基
宰相迟迟等不到消息递进来,以为史丛过于小心,却丝毫未觉得任何不妥,在监狱中,哪怕粗茶淡饭无法温饱,也耐心十足,倒是让晟等人瞠目结舌。其他人并没得到确切的消息,有人有些后悔站队过早,宰相的样子,一看就有后招,怕晟不是老狐狸的对手,暗暗猜测。
“你们说,是不是宰相还想翻身?”
一日早朝结束,有大臣小声和同僚嘀咕。
周围的人都是昔日一个书院的同窗,他们官职不大,根本不必在意有人会泄露消息,也不用担心会被盯上,但是这么隐秘的话,却不能大声谈论,有个人嘘了一声,然后瞧了瞧四周,确定没有人在听,才瞪了同窗一眼:“这都敢拿出来说,也不怕你的脑袋不保。”
“嘁,我这不是随便说说么,你们看啊,宰相意图谋反证据确凿,可是马上新帝就要登基了,现在那些礼部的人都在忙着准备登基大典,祭天诸事,根本没有人理会还在天牢的宰相,是不是很奇怪?而宰相的外甥,史丛也不见悲伤,照样上朝,我不信他能安之若素下去,他都是宰相提拔上来的,有什么才能啊,根本难堪大任,但是为人最重情义,这次却一次都没为宰相说情,你们收不奇怪吗?”
这话确实不假,众人纷纷点头。
“但是既然太子殿下掌管朝政,这些,就不该我们担心,你要是闲着没事,待会午休过后,那些公文都交给你来批好了。”
“言大人说的在理,不如我们都交给你,乐的清闲。”
那个起头的男人气呼呼的扭开了头,将话题岔开了。
不止这些大臣们担忧,私下讨论,洛子懿的心里也没底,待在宫里,无所事事的,就不由想到了这个上头,她看着坐在窗前,神态自若的人,低声询问:“你说宰相是不是想绝地反击,置之死地而后生?”
云浮喝着茶水,闻言停下来,看了她一眼,扬眉:“为什么这样想?”
洛子懿看了眼窗外,确定哪些侍卫站的远远的,凑到云浮耳边,耳语:“我觉得晟有些年轻气盛,不然不会一直被宰相耍的团团转,等到老皇帝日薄西山,他才发现宰相的恶行。”
言外之意,就是没看好晟,觉得他年纪尚轻,恐怕不是宰相的对手。
云浮好笑地看着她,近在咫尺的一张俊脸,因为岁月的积淀,显得越发深邃俊朗,本来还很平滑的肌肤,眼角却却生了细纹,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英俊,反而给人一种温和的俊朗之感。
以前的云浮,也无疑是俊美逼人的,但是气势过强,让人仰视一般。现在他收敛自若,在外面的时候,二人乔装打扮,旁人也只会将他当做富商老爷,还是儒商那种,没有将他和一国之君联系到一起。
这才能看清一个人的城府谋略,那个晟一对比,俨然是个小屁孩。
洛子懿起初对晟因为顾念他年纪小,父母都要相继而去,有感于自己的孩子,便动了恻隐之心,但是这么多天,发现晟没有其他的作为,仔细来讲,确实是有些失望的。
她的表情,云浮一一看在眼里,不免低笑了下,然后将人一把揽到大腿上,二人肌肤相贴,空气中也多了几分温馨之意。
外面的宫女见状,根本不敢进来,拿着食盒站在墙根,和侍卫们站成一排,齐齐晒太阳。
洛子懿忽然“噗嗤”一声乐了,杏眼上点点春色,俏丽的紧,云浮心思一动,闲着的那只手,将她小巧的下巴捏在手里,低头凑到她唇瓣,缓缓吻了上去。
二人很少在白天亲昵,洛子懿的视线,看到虚掩着的窗户,又羞又急,侧头躲开了他的缠吻,呐呐说道:“我和你说正事呢。”
这人,都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孩子马上要谈婚论嫁的年纪,还这么孟浪。她睨着云浮,眉眼都是妩媚之色。
云浮喉头紧了紧,无奈将脸埋进她鬓发旁边,声音暗哑:“你既然将赌注压在晟身上,就不该对他产生怀疑。”
他的声音淡淡的,但是言外之意,洛子懿听的分明,也顾不得羞臊了,扳着他的俊脸,惊喜地开口:“你是说,他早有打算?”
云浮点点头,目光也严肃起来。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多年来长在后宫,见惯了权势阴谋,现在贵为太子,又遭遇了变动,我们只需提点一二,相信他便能极快的成长起来。”
当初,他并没有长辈教导,一直是自己摸索着,而且,其中还不乏眼前这个让他一直动心的妻子帮忙,说起来,他们夫妻才是共同成长的,没有她的支持和鼓励,也没有自己的今天。
忍辱负重,才能成就一番作为,有时候,逼自己一把,不管是外界因素,还是自身因素,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深信,晟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至于是否是明君,还是留个后人评判。他能做的,唯有顺水推舟,然后半路做个人情。
所以,当她对晟有了恻隐之心的时候,他也是有些感触的,不论出于私心,还是为了两国邦交友好,他都改帮忙一二的。
洛子懿的心思一解开,食欲也大增,午膳多吃了两碗,然后拉着云浮去宫外,想瞧瞧京城的繁华,却在出门的时候,被侍卫告知,太子殿下为了安全起见,不建议他们出宫。
看来,这新水,是要彻底变天了。
洛子懿终于明白,云浮为什么那么胸有成竹,果然,那个晟和他一样,是个深藏不露的帝王,天生就适合那个帝王的宝座。
宫里宫外,均是戒备森严,出入京师的百姓,都被严加盘查,甚至传出命令,若非必要,禁止出城。
晟的人马,已经将宰相的人马牢牢牵制,史丛的大舅子李将军,已经被暗中拦截,在距离京师30里的时候,当场被围困,大军想要后退,谁知后面也上了人马,前后堵截,无处可走。
而远在京师的宰相,却一无所知,还在做着推翻新水王朝的美梦。
等到斩立决的命令一下,发疯似的揪着传旨太监的衣领:“我不相信,史丛答应我的,他说了,大军已经在京师外围,不日就会兵临城下,到时候你们都逃不掉,弃了晟那个不成器的太子,还有活路。”
小太监嗤笑一声,一脚将没有反抗之力的宰相揣在地上,嫌弃似得拍拍衣领:“宰相还是识相点吧,那个史丛,已经被关在监狱之中了,至于什么李将军,也被他的副将依照殿下的军令,在叛变之日就被斩首,现在首级还挂在城墙上呢。你也不用着急,明天午时一过,你和他们都能相见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太监说完这些,和那些侍卫扬长而去。
宰相像被抽了筋一样,脚下一软,跌坐在地上,人茫然无依地说着:“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不管他是否相信,处斩的日子,真的到了。
这一天,是宰相这辈子最风光的一天,万人空巷,所有百姓都聚集在午门,看着那个曾经权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当朝宰相,被一把大刀,直接当头斩断,刽子手毫不迟疑,就和往常每次执行任务一样。
只是今天,除了宰相,那些拥护他的,尤其是以史丛为首的谋逆之人,一共处斩。
自此,宰相一族,杀的杀,充军的充军,根本没有任何遗漏。
天水最为轰动一时的宰相,也逃不了一死。
宰相被斩首,那些对晟不看好的人,更不敢妄下断言,群臣难得的保持一致,等待新帝登基。
晟成功扳倒危害朝纲的宰相,解救了帝休王朝的帝后,连着在朝臣和百姓的心中树立了极好的形象,当下万民称颂,直言太子殿下必将成为一代明君,民心所向,他登基也顺理成章。
老皇帝奄奄一息,但是听到了消息,卧榻之时,难得清明之际,亲自口述,让太监拟了旨,将帝位和玉玺,传给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