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许书记可怜哦,她前头那个不当人,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个孟技术员,可不……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70章“许书记可怜哦,她前头那个不当人,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个孟技术员,可不……

第370章“许书记可怜哦,她前头那个不当人,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个孟技术员,可不……

“许书记可怜哦,她前头那个不当人,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个孟技术员,可不就想好好过日子嘛!可人家孟技术员是京城的,哪里会一直待在我们这边?许书记肯定是发现孟技术员要回京了,她连书记都不做了,要跟着人家回京捏~!”

“她也是傻,她长的那么体面,什么样的男的找不到,咋就死磕孟技术员?她连工作都没了,真的回京,人家还不一定要她哦~!”

“那话也不能这么说,人家孟技术员还是挺好的,这么多年都没见过他们两口子红过脸!”

“你懂个啥咧?过去许书记是公社书记,孟技术员又是远嫁到我们这里滴,住的还是书记的房子,他敢和许书记呲牙嘛?许书记的娘家兄弟还不得把他打的满地找牙?现在可不同咧,你没听那广播上说嘛?高考恢复咧,知青们能回城捏,孟技术员应该也能回城咧,那回了城,还能和现在一样吗?两个人连个儿子都没有!哪个男人不想要儿子?那不得断了根?孟技术员能愿意?你也不瞅瞅许书记多大年纪了,还能不能生!”

“那咋不能生?大栓他媳妇,五十岁了还替他生了个小闺女,许书记看着也就三十岁不到,年轻地很呢!”

“你也真是昏了头,还不到三十岁,大队长跟我同年地,许书记也就比我小几岁,快四十咧!我都抱孙子了!许书记要是能生儿子,早就生啦!”

十月底,已经过了农忙季节,大队里的一群大老爷们儿、大婶儿聚集在村口的高地上,对着下面的荒山,一边吃着花生,一边指指点点。

“唉,两人孩子都上小学了,也难怪许书记好好的书记不当,要辞职考大学,她都被休离过一次婚了,要是孟技术员不要她,她就离两次婚了,谁还能再要她嘛?女人!工作那都不重要,还是家庭重要!”

“工作咋就不重要了?那可是公社书记,咱公社最大的官!”

一时间,村头的叔伯们和婶子们,因为对女人来说,是工作重要还是家庭重要吵了起来。

男人普遍认为,家庭更重要,女人就应该为了家庭牺牲工作,许书记这样的做法才是对的,是个好女人!

这个理论也得到半数的大娘们的支持。

还有半数的婶儿大娘们认为,官都做到许书记这么大了,还要啥子男人?再小十岁的都能找的到,为个男人官都不当了,是个傻女人!

她们都没好意思骂许明月是个蠢女人,她们都知道她们有现在的好日子是谁带来的,许书记肯定不蠢,甚至比她们大部分人都聪明,但是傻!太傻了!

那个孟技术员就是个男狐貍精,才让许书记做出这么傻的决定。

她们决定,晚上再去许家劝劝大队长,让大队长夫妻劝劝许书记,再去许明月家里去劝劝许明月。

她们是真心为许明月好的。

不光是有婶子们,还有叔伯们。

许明月这些年给临河大队,给整个大河以南,给整个水埠公社带来的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有许明月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不知道多少辈,换个人当书记,谁知道以后大家日子会过成什么样儿?

村里很多人都不知道许明月辞去公社书记一职已成定局,全都找到许凤台和赵红莲,让他们劝劝,他们一个是长兄,一个是长嫂,在很多人眼中,若还有谁能劝得动许明月,也就只有他们了:“你们可千万要劝劝许书记哦,好好的书记不当,考什么大学?大学考出来有什么用啊?多少大学生都到了蒲河口当劳改啊?”

在当地的很多人看来,读书识字是好事,但考大学不一定是好事,实在是前面这十年,光是一个蒲河口下放的大学生,就有好几个,还全都是过去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名牌大学的大学生。

你看临河小学里教书的那几个专家学者,听说有的还是大学教授,不一样下放到蒲河口当劳改了?

许书记居然还主动往火坑里跳!

还有人拉着赵红莲,低声说:“许书记傻,你们可不能跟着犯傻,放孟技术员回去,这孟技术员一放回去,那不得跟鱼儿进了竹子河,放回去容易,收回来可就难了!你就让他在咱们临河大队和许书记好好过日子,许书记一个公社书记,还配不上他一个个小小的技术员?”

“就是!现在到哪儿都要开证明,你是大队长,你就不给他开证明,他能跑到哪儿去?”

很多人还以为以后和过去的政策一样,只要不给别人开证明,就能将人永远的困在这里。

他们不光对孟福生如此,还对许多娶了本地姑娘和嫁了本地小伙子的男女知青们也如此。

很多已经对未来绝望,选择在本地结婚生子的男女知青们,听到高考恢复了的消息,也都十分疯狂,要在家中看书高考,这可急坏了村里把姑娘嫁给了知青的人家父母,和娶了知青媳妇的人家。

他们也都是日夜把姑娘儿子叫回到跟前开会,小声嘀咕着要怎么处理这事。

“菊花,你听阿妈的话,可千万不能让志明去参加高考!”许红菊的母亲面对这个老来得女的小女儿,也是耳提面命。

作为第一批插队下乡的男知青,沈志明终究也没有熬过时间,他比罗喻义和叶甜还要早结婚,娶的不是知青,而是许家村的许红菊。

“你可千万别犯傻你知道不?志明现在在小学里当老师,每天能拿十个工分,每个月还有工资,多少的日子!你自己也有工作,是双职工,要是回了城里,他能干啥?你能干啥?咱大队的日子有多好?要是志明真考回去了,不要你了,你还活不活了?红歌红旗还要不要爹了?”

许红菊也处在纠结和痛苦之中。

高考的消息一出来,整个临河大队的人都处在可以通过高考回城的狂喜当中,尤其是临河大队的知青们,这么些年来,因为临河大队每年都有招聘老师的考试,临河大队的男女知青们就没有停止过学习,很多人都对高考回城的事情很有信心。

沈志明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第一反应当然也是回城!

他已经二十八岁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许红菊也早不是当初为了考上养鸡场的工作,紧张不已的小姑娘。

许红菊向来听母亲的话,回去就和沈志明商议这个事情。

沈志明正处于高考恢复的极度兴奋当中,突然听到妻子提起,想让他不要参加高考的消息,忽地像有一盆冷水,当头泼到头上,让他从恢复高考的喜悦中清醒过来,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娶妻生子,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许红菊在被窝里抱着沈志明:“志明,咱们临河大队不好吗?你在临河大队里有工作,有工资,我也有工作,有工资,咱们现在可是双职工家庭,今后红歌红旗进学校读书,也能考大学,就算你现在回城了,能找到工作吗?我能找到工作吗?红歌红旗可要怎么办?”

沈红歌明年才到入小学的年纪,沈红旗才三岁。

可回城,是所有知青自下乡以来,就心心念念的事情。

不光是许红菊家,江映荷家一样。

江映荷的父母一共就生了一子一女,他们虽然疼爱大儿子,可对江映荷这个小女儿也是如珠如宝。

此时他们听到高考恢复的消息,江映荷的母亲不由的和大队会计急道:“你倒是说句话呀?”

“当初我就说,不要找外地的知青,就找本地的小伙子,非不听!说什么看不上,就看上知青了,知青能有什么好的?现在好了!”江映荷的母亲急的嘴角都长了燎泡,着急上火。

反倒是江映荷的父亲,大队会计喝了口本地产的五公茶,闲适的很,放下茶杯说道:“你急个什么?郑东想参加高考,就让他去考就是了,他考不考得上先不说,咱们映荷还怕考不上?”

江映荷是大队会计的骄傲。

她虽不像许书记那么厉害,当了水埠公社的父母官,但江映荷的聪颖,也是在临河大队有目共睹的。

从小读书就聪明,临河中学毕业后,就去了蒲河口的研究所上班,搞什么机械研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