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第290章[VIP]
第290章第290章[vip]
油菜开花后25到35天左右收籽,收完油菜花籽后,正好就是种棉花的时间,在此之间,可以先给棉花育苗。
许红桦的提议自然是得到了临河大队所有干部的同意。
现在临河大队不缺粮食了,只等来年种了棉花,就能解决家中棉被棉衣的问题。
许红桦回去后,将今天临河大队部开会的内容和他爷爷说了,老校长听完虎着脸说:“你们这些小年轻,以为有了那七千多亩稻田就能忽略咱山脚下的地了吗?咱祖祖辈辈都是靠山脚下的地活命的!”
老校长坐在木椅上,身板直挺挺的,双手搭在拐杖上:“你没看到今年的河水涨的有多深?只差一点堤坝就被淹了,咱们这地方,每隔小十年就有一次水灾,老头子我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有意外的时候!”
老校长说:“上次旱灾是五九年到六一年,现在眼看着又是下半年,一年又要过去,明年就是六八年,这早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必然要有水灾,你不在山脚下种一些粮食,一旦堤坝被水淹了,一年的收成就全没了,我看到时候你从哪里变出粮食来给他们吃!”
他严肃的瞥了一眼此时还年轻的大孙子:“你也不是小年轻了,作为一个大队的生产大队长,考虑事情不能想当然,把该想到的都要想到。”他说:“今年大兰子刚弄来那么多棉袄,哪里就要冷死人了?真要那么冷,就不能勤快点,平时做点土坯砖阴干,等再冷些,家里砌个火炕,还能冻死他们?”
家里两个长辈都是说一不二脾气火爆的性子,许红桦从小就脾气好,此时被老爷子训,他也笑呵呵的,“行,听您的,回头我和大队部的人都说一声,一半种红薯,一半种棉花,你看可行?”
老爷子心下满意,却依然傲娇:“还要多问问孟技术员地要怎么种,你看看大兰子家的菜园子,哪家自留地的瓜果长的比她家的还好?小孟性子闷,你平时就要多去找他,别只晓得等别人来指导你,你不问人家怎么知道你要做什么?”
孟福生的性子这些年临河大队的人也都看明白了,人家本来就不属于他们这里,这些年虽和临河大队的人都熟了,却依然像游离在这块土地之外,除了许明月一家,他鲜少和外人打交道,一天到晚不是跟在许明月身后,就是和他脚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生长的各种植物打交道。
别人要来找他帮忙,他也不会拒绝,但你若不去找他,他从不会主动与周围人说话,更何况是建立联系。
许红桦也笑着应下老爷子的话:“行行行,我明天就去找他。”
临河小学宿舍内,没考上小学老师的楚秀秀此时正在她的种田空间里,吭哧吭哧的采收着她今年新种的棉花。
她的种田空间时间流速比外面要快一些,一般棉花四月播种,九月吐絮,从开始吐絮到枯霜来临还需要七八十天,但她空间里种的棉花现在才九月就已经生育结束,期间也不需要她特意来打理,黑土地上一根杂草都没有,甚至她都不知道空间里种的棉花是怎么解决长时间的光照问题。
楚秀秀一个城市姑娘,过去也没种过棉花,她会知道棉花需要光照,不过是前世听说过新疆长绒棉罢了。
搞不懂的原理,她也不着急,马上就要冬季来临了,她过来的时候,只带了原身的一床破被褥,和原身姐姐的新床褥。
可惜那床新床褥也只是春秋被罢了,听张莹莹说这里的冬天十分的潮湿寒冷,没有火炕和火桶的情况下,河边的湿气能让冬天的被子被褥像是能拧出水来。
她们的这个宿舍没有火炕,她每次想到自己床上垫的那个已经发硬结团的床褥和床单,就担心冬天会冻死。
她现在只想着赶紧把空间里的棉花都收了,弹两床棉花被出来,度过她下乡以来第一个冬天。
棉花收完,还得晒,还得去籽。
光是给棉花去籽的过程,就差点没干废她的手,可怜她白天干活累的要命,晚上还要回空间接着干,有时候她会忍不住怀疑自己穿越一趟是为了什么,为了体验劳动人民的辛劳与伟大吗?
一直到临河大队的活没有那么多了,她才找了个傍晚的时间,去问小许主任,哪里有弹棉花的,她家里人给她寄来了两袋棉花,她想找人做床被子。
这话还真把许明月问倒了,她也不知道,“回头我帮你问问。”
她也没问楚秀秀,为什么她家里给她寄棉花,不直接把棉花做成被子寄给她,反而要让她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乡下找人弹棉花做被子。
楚秀秀原本是想和小许主任说是买的棉花,可当地种的棉花极少,供销社里根本没有,她总不能说是黑市买的吧?
这话她们私底下去黑市买点东西还行,可不能对小许主任说。
许明月很快就帮她问到了弹棉花人的信息,还不在他们大河以南,要去大河以东去请人,到他们临河大队来弹棉花,这是要另外给人钱票的。
楚秀秀没有多少票,身上只有当初她下乡时街道办发的下乡安置费。
在半年来,她一直在空间里种一些蔬菜瓜果,偶尔有机会了,也会去黑市卖掉一些她吃不完的,手里倒是存了一些钱。
有了弹棉花人的信息,她怕自己一个人弹棉花太过惹眼,便和杜晓雅她们说,她在遇到了卖棉花的,问她们要不要棉花。
魏兆丰和苏向阳时常去黑市买些东西回来打牙祭,连带着阮芷兮、杜晓雅也没少往黑市跑,一听她说有卖棉花的,立刻就凑了过来,眼睛往大河的河面上瞟:“船上的?”
楚秀秀也压低声音问她:“你要吗?”
杜晓雅北方人,习惯了暖炕,教室里没有火炕让她对冬天很没有安全感,闻言连连点头:“要要要!”
楚秀秀说:“不过人家不接受很多人去,你们要的话,要多少和我说,我租了船给你带回来。”
她又问了张莹莹和阮芷兮。
阮芷兮一听有棉花,不光自己要了,还去问了魏兆丰,魏兆丰宿舍也是没有火炕的,知道有棉花后,都要了棉花。
世面上布票难得,棉花票同样难搞,在没有棉花票的情况下,这批棉花的价钱不低。
张莹莹是家中长女,家中能给她的支持极少,过来一年多快两年了,除了刚来时,家里给她寄过一点东西,后来就再也没寄过了,反而是她,多次给家里寄她从山上摘的蕨菜头和笋干。
她身上的钱就只有当初街道办发的知青安置费的一半,这批棉花不便宜,她手里的钱一直没敢用,哪怕冬季寒冷,她也没舍得买棉花做被子,只和楚秀秀说:“你给我带两斤吧。”
两斤棉花做不了被子,却可以做一件棉衣和一件棉裤了。
这边的冬季异常湿冷,若没有一条足够保暖的棉裤,湿寒的冷意仿佛能钻到人骨头缝里,针扎似的疼。
她才来了一年,今年每到阴天的时候,膝盖便已经有些酸酸的不舒服。
且棉衣和棉裤晚上脱了也可以盖在被子上,使得被窝里也暖和一些。
其实张莹莹更想去有火炕的宿舍,那怕挤一些都行,至少冬季火炕暖和,可惜女知青宿舍现在住了十个人,满员了。
阮芷兮和魏兆丰两人不缺钱,都要了十斤棉花。
这时候的棉花按照地区光照不同,亩产一般在四十斤到一百二十斤不等,但不知道是不是楚秀秀的种地空间黑土地异常肥沃的缘故,她空间的棉花在没有任何打理的情况下,亩产居然达到了一百斤,她种了半亩地的棉花,足足摘下来五十斤棉花。
在卖给了魏兆丰、阮芷兮各十斤棉花,苏向阳、杜晓雅一人五斤,张莹莹两斤,她自己留了十斤,剩下的八斤棉花,她还想给自己做件棉衣棉裤棉鞋啥的,就没再往外卖。
阮芷兮他们以为楚秀秀从黑市里买回来的棉花应该是人家早已经去过籽,处理好的,结果她们大晚上黑漆漆的,从小船上扛回来打开一看,棉花都跟刚从棉花地里新摘下来的一样,不光棉花籽都还在里面,上手一摸,好像也没有那么干燥。
“秀秀,这棉花不会是刚摘下来的吧?我咋瞅着这么新呢?”张莹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