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第219章[VIP]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9章第219章[VIP]

第219章第219章[vip]

妇女好说歹说,她公婆都不同意她出山去。

她几个小叔子现在都在蒲河口挑石头,家里只有她和公婆在,她幼子还小,最大的孩子才八岁,她要出山,必定要公公婆婆在家帮她看着孩子。

她公公婆婆虽不同意她出山,但毕竟眼馋她说的每个月五斤的糠米,再说只是打听一下也不费事,就松口说:“这件事你想打听,我明天去找菜花去,让菜花去打听。”

菜花是老太太的女儿,嫁在了两个村子外。

她不是没想过把女儿往山外面嫁的,只是山里穷,她女儿小时候过的也并不好,个子不高,皮肤黝黑,面容普通,长大后就与两个村子的人家换了亲。

她怕死了丈夫的媳妇跑了,却不怕女儿跑了。越戈

第二天一早,她就去了两个村子外的女儿家,让她去蒲河口找她男人打听是不是真有给女娃上学,每个月送五斤糠米的好事。

名叫菜花的女人笑道:“阿娘,你也听嫂子说了这事啊?我昨天也刚听大壮说起这事呢,他还可惜他妹妹太小了,不能上学去拿粮食呢,他们小孩子说的话哪里能当真?”

老太太赞同地点头说:“我也这样和你嫂子说,可你嫂子脑子轴,就想去问问,要是真有送女娃上学就有糠米送的好事,送草丫去也罢!”

老太太是山里稍有的养大了闺女,又没有溺死孙女的人,虽也重男轻女,却不是那种完全不把女儿孙女当人看的人。

菜花笑着说:“嫂子想问,就让她去问呗,三个哥哥也在蒲河口,到了蒲河口让三个哥哥去打听一下不就成了?”

老太太没跟女儿说,怕她嫂子跑了的事,说:“你三个哥哥都不在家,你嫂子还有四个孩子要带,她要是走了,我和你爹哪里带的过来?这不过来让你跑一趟,你去蒲河口找姑爷,或是找你三个哥哥都成,打听一下情况,要是没有这回事,也能叫你嫂子死了心,要是真有这好事,我老太太也不是那心毒的,不叫草丫去认字!”

她女儿当初要是能认得几个字,也好往山外头嫁,彩礼都能多得些。

她女儿当初是和亲家换亲,一分钱彩礼都没有的。

名叫菜花的妇女闻言迟疑了一下。

这季节正是山上野生毛栗子和葛粉最多的时候,山里田地不够,粮食不够,他们为了维持日常口粮,就要去山里采栗子、挖葛根回来洗粉,她多出去一趟,就要少采一天的毛栗子,少挖一天葛根,但她也拒绝不了老娘的要求,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

她丈夫还在,现在蒲河口能挣粮食,家里日子还能过的下去,她公婆也不会担心她跑掉,况且她年轻做姑娘时都没能嫁到山外头去,现在跑出去有啥用?便也同意了。

菜花很少有机会出来,山路难走不说,路途也遥远,出来一趟要两个小时,但路她还是知道的,路上又有不少山里去蒲河口挑石头、换粮食的人,一路跟着大部队走,晌午时分,她终于站在最外围的小山头上,看到了远处一眼望去几千亩的良田。

此时那几千亩的良田才刚收了红薯上来,正施了肥种冬小麦。

以前蒲河口是一片无人的河滩,这才几年功夫,就开辟出那样大的良田来,一望无际好像全是刚种下去,尚未发芽的冬小麦,她都能想象,只等一场大雪,这些盖着棉被睡了一个冬天的冬小麦,来年麦浪翻滚的样子。

难怪她阿娘不让嫂子出来,任谁看到山外面如此多的良田,又要怎么回去面对他们辛苦开垦出的几亩贫瘠的山地呢?

还有正在建的将良田与竹子河隔开的堤坝,无数的男人女人挑着、石头和泥土,正在河滩上忙碌,哪怕是站在这样远的地方,都能瞧见下面人潮涌动忙碌的身影。

当然,她也看到了大儿子口中说的蒲河口监狱,不觉多看了几眼,给自己长见识。

她哥哥、丈夫都去炭山钻过碳洞,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她却从来没有去过山的那边,对外面的一切都好奇的很,跟着人群向蒲河口监狱走去。

蒲河口监狱好认得很,毕竟那么大一动房子杵在那里,这些年来来往往去蒲河口干活的人,早以把这个过去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明显的小路来,她只需顺着小路走,就到了蒲河口,只是没见到她的丈夫和哥哥们,跟周围人打听才知道,蒲河口劳改农场这地方的堤坝早就修好了,现在挑堤坝的人,都在六七里外,甚至十多里外的地方,她在这里当然找不到。

但她还是向周围的人群打听:“听我家大伢儿说,临河大队建了什么小学,开年后娃儿们能免费去临河大队上学,女娃上学每个月还有糠米送,是不是真的?”

被她打听的人也吃了一惊:“你从哪里听来的?还有上学送米的好事?”

菜花黝黑的脸略红,有些局促地说:“是我家大伢儿出来草药换米的时候听说的,这不,我就出来打听打听。”

被打听的人很多也是年底趁着天晴出来兑换粮食的人,不了解这事,就指着不远处排队的尽头,“你要打听去那里问,她们是蒲河口的干部,她们肯定知道!”

蒲河口有一堆女干部的事情,在很少出山的山里人眼里,就好像是一出西洋景,不论看过多少次,都觉得稀奇,回去后就跟村里人吹牛,蒲河口监狱是娘们儿当家,里面一水的女干部,他们村里人就会哈哈大笑,笑他们吹牛,可随着出来的人多了,回去这样说的人也多了,山里人也就知道了蒲河口是女人当家的事,每回来都稀奇的紧。

菜花远远望着队伍尽头在忙碌的几个女干部,有些忐忑和害怕,不敢上前去问,只敢小步的往前竖起耳朵听着周围的动静,就听到前方那大嗓门的女干部扯着嗓子在喊:“真的!比金子还真!学校就是我们蒲河口的主任许凤兰提议建的,她是女人,给女娃娃们免费上学送糠米,那是相应m!主!x的号召!啥?男娃娃们也送糠米?那咋不叫你们男人也建个学校?能给你免费上学就不错了!”

蒲河口的女干部们对自家主任那是无比的骄傲,她们很清楚,她们的靠山是谁,如果没有许明月,她们现在过的什么日子都不晓得呢,哪里像现在这样,只在厨房和后勤干活,每天就有十个工分拿!

她们可是和家里男人一样,都拿十个满工分呢!

女干部说的是北方话,菜花从小就生活在山里,山里没有收音机,也没有广播,没处听北方普通话,有些能听懂,有些听不懂,怕自己听错了,又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听了好几遍,又和周围人确认这消息,才终于确定,大儿子回家说的事居然是真的,居然真有送女娃上学就有糠米送的好事!

打听清楚的情况,她就赶忙往家里赶,一方面想早点回去,还能采一篓子毛栗子回去;一方面想早点回去跟老娘说说这事,要早点抢先把草丫送到临河大队去。

这样的好事,可不得抢快点啊!

她回家和她老娘说了这事,她老娘还震惊的不敢相信:“还真有这样的事啊?我还以为是草丫不懂事,回来瞎说呢!”

菜花激动的跺脚拍手:“真滴!我都听的真真滴!”

她回到娘家已经是半下午,在山上采草药、采栗子、挖葛根的人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她是在她娘家门口说的这事,有路过的邻居见不年不节的,菜花回娘家,就好奇地问:“菜花,啥事真真滴啊?”

老太太听了好事,不屑地回头啐道:“有好事也轮不到你家!”

村里头养了姑娘的人家不多,有那些狠心的,家里一个姑娘都没有。

留在村里头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头老太太和妇女孩子,青壮都去外面挣钱挣工分了。

菜花倒也不瞒着,将山外面建了个小学,送女娃娃上学每个月送五斤糠米的事情说了,很多人都和她当初的反应一样,不相信:“骗傻子哦~”

说着就一副聪明样的走了。

还有些是不屑的,七岁以上的女娃娃在家里都是半个劳动力了,谁会送姑娘去上学哦!

也有过来打听情况的,问菜花:“菜花,真有糠米送啊?是只送一次还是每个月都有?”

“每个月都有哩!”

不愿意家里女娃去上学的人,一听每个月有五斤糠米送,家里女娃娃还小的人家便就心动了,寻思着将家里丫头送那什么学校挣糠米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