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第191章[VIP]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91章第191章[VIP]

第191章第191章[vip]

王根生在蒲河口是一天比一天着急,他鬼点子极多,什么贿赂、屎遁、装病,各种手段耍了个遍,偏偏看守他的人是周宗宝,任他百般变化,周宗宝始终不动如山。

王根生急的是头发都快掉了,他这辈子就没有这么憋屈过,他知道他要是再不回去,五公山公社铁定要变天,他现在就只能指望着他的姐姐姐夫能帮他多撑一段时间,等他想办法回去。

他哪里知道,他来到蒲河口还不到一个星期,五公山公社就已经变了天,换了人,他姐姐姐夫也一直被关在五公山公社的小房子里,无法出去叫人来帮忙,现在即使出去叫人也无济于事了。

陈正毛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占自己老丈人的光,当上公社革委会主任的一天。

他当初娶许红菱,纯粹是看中了许红菱的美貌,那是十里八乡就出了名的大美人,那时候还没有开始成立公社和生产大队,她父亲甚至都还不是大队部主任,只是一个村长,所有觉得他要娶一个大河以南的农村姑娘,哪怕是村长家的姑娘,都是疯了。

如今不过十多年过去,谁不羡慕他?又有谁能想到,十几年前他岳父还只是大河以南一个小村长,十几年后就一跃成为水埠公社一把手,掌握实权,连带着他和妻子许红菱,一个成为小公社的革委会主任,一个成为劳改农场的后勤组组长?

他坐在五公山公社灰暗的办公室里时,还有些不敢置信。

他身边的几个人是他从炭山家里叫过来帮衬他的堂兄弟们,他亲兄弟在水泥厂上班,他家族里也并不是每个兄弟都是正式工的,被他喊过来帮他的,自然是在家里没有正式工作的人。

即使是在炭山,像他这样有正式工作的人也少,之前他的工作就被他老丈人调到了蒲河口,随着他老丈人的升职,他也跟着调到了水埠公社,现在又调到了五公山公社。

他的几个堂兄弟和发小也惊叹的摸着他面前打磨的光滑平整的实木桌子,翻着桌上的笔记本和钢笔,还有办公室书架上的几本书籍,“大毛,你真当上公社革委会主任啦?我听说你老丈人在水埠公社无比的威风,你以后也跟你老丈人平起平坐啦!”

他被旁边的一男子拉了一下,“叫什么大毛?叫陈主任!”

“啊对对对,陈主任!是陈主任!”前面说话的人轻轻打了一下自己的脸,笑的脸颊边褶子都出来了。

陈正毛也笑着说:“什么和我老丈人平起平坐?五公山公社什么地位,水埠公社什么地位?没有我老丈人我算什么革委会主任?别说我是靠我老丈人当了这革委会主任,就是我自己当上的,又拿什么和我老丈人比?你们怕是没吃过我老丈人的拳头。”他笑着和这些发小们说,听的人想到他老丈人沙包大的拳头,摸摸鼻子悻悻的不敢再说话。

别看许金虎年近五十,就是一般小年轻都不敢在许金虎面前撒野。

陈正毛又笑着说:“以后这样的话可千万别说了,被我老丈人听到我可保不住你!”

他自己在他老丈人面前怕的都跟老鼠见到猫一样,他老人要是让他来打他发小,他肯定站他老丈人那边,大不了打完了再让他们打回来。

他嘴里说笑,眼睛带笑的看了眼院子里站岗的民兵们,示意发小们看外面。

别看他之前是民兵排长,这些人都是他手下的民兵,都听他的,可他和这些民兵们心底都知道,他们真正该听谁的。

作为一个大河以东工人家庭出生,十几年前就有正式工的人,这十几年里对待老丈人一家都无比的恭敬有礼,老丈人家有什么事,他是随到随叫,别说是老丈人家的事,当初许明月一个同族之人,要建房买砖瓦、水泥,在砖瓦水泥那么紧张的情况下,他老丈人一句话,他还不是乖乖的跑前跑后?

除了是和妻子许红菱本身感情就很好外,也是因为他看到他老丈人就怕,他老丈人丝毫没有他是大河以东最富裕的炭山工人家庭出生的工人,妻子是大河以南农村出来的姑娘就自卑过,反倒是对他态度强硬的很,直接就举着沙包大的拳头说,他敢有一丝一毫对他姑娘不好,他就把他屎都打出来。

他可一点都不敢去怀疑他老丈人只是嘴上说说。

想到他年轻时和妻子相亲时的情况,陈正毛唇角也不由泛起一抹笑意,目光不由自主的透过窗户,仿佛穿过了茫茫大河,看到了还在蒲河口忙碌时满脸笑容精神奕奕的妻子。他身后的阳光透过打开的窗户照射进昏暗的办公室内,可以清晰的看到他明亮的眼睛都弯成弯。

自从他跟着他老丈人去了水埠公社后,他和许红菱两人就一个在水埠公社,一个在蒲河口,虽然每周也能去蒲河口看妻子两次,到底是两地分居,不太方便,现在他成了五公山公社革委会主任,去蒲河口就不像之前在水埠公社,有现成的船往返方便。

之前还没太觉得,此时想到妻子,陈正毛不由有些归心似箭起来。

许红菱是几天后,水埠公社的人来蒲河口调两个排的民兵到水埠公社去,她才知道自己丈夫居然和她爹一样,也成了公社革委会主任了,那张虽略微有了些岁月痕迹,却依旧漂亮大气的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大毛都当上革委会主任啦?那他现在在五公山公社怎么样?好不好呀?哎呀,他那个性子当革委会主任,别被人欺负哦!”

她心里是又高兴又担心,原本在蒲河口后勤组当组长,干的好好的,现在还真想去五公山公社去帮陈正毛了。

她当初来蒲河口,本就是蒲河口农场初立,她父亲手下缺人,她刚好在家里闲着,就和丈夫一起来蒲河口帮她父亲。

现在她父亲都调到水埠公社了,蒲河口的情况也早已稳定下来,不需要她在后勤组稳定局面,和丈夫分开这么久,她也想家,想她丈夫,想家里几个孩子了。

一眨眼,她来蒲河口都五年多了。

她把想法和许明月说了,许明月没想到她在这个时候辞职,她刚掌握蒲河口没几个月,有许红菱在,她事事都省心很多。

虽说许红菱在蒲河口,可以帮许金虎掌握蒲河口的情况,但许明月本身就不是特别爱揽手下琐事的人,巴不得有许红菱在蒲河口处理内部事务,她只要主抓大方向就够了。

现在许红菱提出想要调走,她一时间还真没有人替她。

她妹妹许凤莲倒是可以,只是许凤莲夫妻俩现在都在水埠公社,肯定不好把许凤莲叫过来,让他们小夫妻分开。

许明月便想到了她嫂子赵红莲。

赵红莲嫁到许家五年多,第一胎生了许小雨,如今也四岁了,第二胎是个男孩子,按照前世排序来说,应该是她前世的大伯。

但这个说不好,毕竟母亲人都换了,这生出来的长子长大后是不是还长她大伯那模样,性子还是不是她大伯的性子,谁都说不好,更大可能就是,可能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了。

现在赵红莲又怀上了,等这一个出生,就是六年时间,三个孩子,基本上是隔一年生一个,这年头没有避孕措施,又将就多子多福,赵红莲这几年基本都是在怀孕生子,这在这时代十分的普遍,甚至很多人都以她这样多子多福视为有福气,反而是许明月和孟福生,结婚几年都没开怀,不少人私底下都给许明月塞过生子秘方,光是山上采的老中药,就悄摸摸的给过她不止一回。

就连如今已经年过五十的老太太,都担心她和孟福生没孩子不长久,对孟福生就跟对亲儿子似的,以此来期望孟福生能够接受许明月不能‘生’。

他们都默认,许明月和孟福生之间,不能生的人是她,毕竟她前一段婚姻就是有了阿锦之后,就再也没开怀过。

很多人在心里总是默默想,她要是有了儿子,王家人就是看在她生了儿子的份上,都不会轻易休离她,她会被休,肯定是因为她生不出儿子!

许明月确实生不出儿子,她车里有小雨伞,回回都避孕,可不就不能生吗?

她说服不了这时代人的观念,他们也改变不了她,无所谓谁对谁错,不过都是个人选择罢了,不需要特意拿出来辩论,她的观念并不合适她们。

只是她想招赵红莲来蒲河口帮她,就得解决许凤台和赵红莲三个孩子的问题。

许明月不由想到了建学校。

除了那十几个过来串联捣乱的红小兵知青不算,目前临河大队只有四个知青,但许明月知道,后面还有九年多,还会陆陆续续有知青下来插队下乡,这些知青大多都是城里度过初中、高中的知识青年,他们的体力劳动在农村或许不行,但要解决农村孩子们的读书识字扫盲的问题,却绰绰有余。

与其让他们在农村挑堤坝、干农活,不如建个小学,人尽其用,这样知青们能少受些苦,大河以南的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机会,多认识些字,等到这十年动荡之后,以后的路也能多些机会。

自从江地主家没了后,大河以南已经好久没有过学校私塾了。

还有那十几个红小兵知青,一直把他们关在临河大队捡石头肯定也不行的,现在是他们之前在他们下乡的大队狠狠闹过,把该批斗的人都批斗了,即使他们失踪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他们下乡的大队估计都不会有人去知青办报告这事。

但这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人去吴城的知青办告了这事,这十几个知青留在临河大队也不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