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 医宗金鉴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医宗金鉴 >

第42章

第42章

【集注】张璐曰:言初病咽干闭塞,以其人少阴之真阳素亏,故汗下俱禁,若下之,则少阴虚寒,诸证蜂起矣。

程应旄曰:肾邪上逆,故有咽中闭塞之证,下之阳气益虚,阴气益甚,故有上轻下重等证。

诸外实者,不可上,下之则发微热,亡脉厥者,当脐握热。

【注】诸外实者,里必虚,即有不大便,无所苦之里,亦不可下。若下之,外发之热虽微,内虚之寒则盛。若无脉而厥,当脐握热始暖,亦寒之甚也。

【集注】方有执曰:诸外实,指一切之邪在表而言也。发微热,邪入里也。无脉,阳内陷也。

程知曰:下之则表邪内陷,外不热而内发微热也。其亡脉而厥者,则寒气内深,惟当脐一握热耳。

太阳病,有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

【注】此重出,以申叮咛告戒之意。

【集注】程应旄曰:未解较不解稍异,势虽欲下,仍须俟之。

病欲吐者,不可下。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注】欲吐者,邪在膈上,可吐之证也。呕多者,邪在少阳,可和之证也。虽具里证,戒人不可先攻下也。

夫病阳多者热,下之则囗。

【注】阳病里热多者,宜乎下;表热多者,宜乎汗。若表里热多,当两解也。若单下之,表不解则里虚,表热内陷,因作囗也。

【集注】张璐曰:阳热证多,即有阳明证见,亦属经证,不可下也。不当下而误下之,则阳邪乘虚内陷,不作结胸,则为痞囗也。

程应旄曰:阳病,谓表里热俱多,下之则胃中水竭。其囗也,非转属阳明之囗也。

无阳,阴强大,便囗者,下之必清谷腹满。

【注】亡阳阴盛,燥而无热,虽大便囗者,此乃不大便无所苦之囗也,下之则中寒犹盛,故必利清谷腹满矣。

【集注】成无己曰:无阳者,亡津液也。阴多者,寒多也。大便囗,则为阴结。下之虚胃,阴寒内甚,故清谷腹满。

方有执曰:阴,以寒言。强,犹言多也。清谷,阴不能化也。腹满阴寒,凝滞而内胀也。

伤寒发热。头痛,微汗出,发汗则不识人,熏之则喘,不得小便,心腹满;下之则短气,小便难,头痛背强;加温针则衄。

【注】伤寒发热,头痛背强,微汗出,若不恶寒,非温病即邪传阳明也。若误发汗,不成风温,外热如灼,必成阳明,热甚神昏不识人也。以火熏、温针劫之,火气入里,壅塞于胸则喘,于腹则满也。火伤卫分津液,则不得小便,火伤荣分血脉,则必作衄也。

若下之,则中气伤,故气短;津液伤,故小便难也。

【集注】程应旄曰:此证近于温,有热无寒,汗下温针,均在所禁也。

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