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 医宗金鉴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医宗金鉴 >

第41章

第41章

【集注】程应旄曰:丸散仅可从权,随证则不如汤。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初下利不欲食者,是伤食恶食,故不欲食也。若久下利不欲食者,是伤脾,食后饱胀不欲食也。今初下利即不欲食,故知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无疑也。

【集注】程应旄曰:伤食恶食,故不欲食,与不能食者自别。下利有此,更无别样虚证,知非三阴之下利,而为宿食之下利也,故当下之。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时而复发其利者,此宿食积病攻之不尽故也。若其人形气不衰,饮食尚强,当攻其未尽,自不复发矣,宜大承气汤。

【集注】方有执曰:其期也,谓周其一年之月日期也。

程应旄曰:下利差后,而余邪之栖于肠胃回折处者未尽,是为伏邪。凡得其候而伏者,仍应其候而伸下,则搜而尽之矣。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注】此承上条互发其义,以详其脉也。下利脉反滑,是证虚脉实不相宜也。若其人形气如常,饮食如故,乃有当去之积未去也,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集注】程应旄曰:滑为实,故可行通因通用之法。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腹中不满而痛者,病或属虚,若满而痛,则为实矣,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集注】张璐曰:腹中既满且痛,为实结无疑,急须下之。

程应旄曰:病腹中满痛,虽在阴经,亦可下,不必其为阳明矣。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

【注】伤寒后不解脉沉,沉而有力者,内实也,宜以下解。然其人必午后小有潮热,故取大柴胡两解之也。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囗,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双弦,谓左关、右关,皆见弦脉也。左关脉弦,肝本脉也;右关脉弦,本刑土也。弦者,饮也;迟者,寒也。心下囗者,是肝邪挟寒饮而伤胃,故不可下,乃生姜泻心汤证也。若脉大按之紧,是阳有余而阴亦实也,乃有余之囗,非胃伤者比,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也。

辨不可下病脉证篇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则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囗。

【注】此即前不可发汗之条。所谓关脉浮濡沉弱,寸脉微,尺脉涩,阳虚血少之诊也。汗既不可,下亦不可,均为阳虚故也。若误下之,则寒虚内竭,心下痞囗,必成太阴误下下利之痞囗矣。

【集注】程应旄曰:误汗亡阳分之阳,误下亡阴分之阳,无阳则阴独,而地气得以上居,故心下痞囗。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虚者不可下也。

【注】此亦前不可发汗之条。所谓关脉浮濡沉弱,寸脉弦,尺脉微,上实下虚之诊也。微弦为虚,既不可汗,亦不可下,下虚故也。

【集注】成无己曰:虚家下之,是为重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