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三个世界
第73章第三个世界
第二十五章
皇帝病逝的消息很快在整个京城里传开了,所有人都在猜测新的皇帝是谁,大皇子陆河已经被砍了头,三皇子陆海断了腿,现在最有可能的是四皇子陆清。
京城里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按先后顺序应该是三皇子,有人说残废不配坐皇位,肯定是四皇子,所有人都没讨论出个所以然,宫里又传出新的消息了,三皇子陆海死了。
这个关头上死了一个皇子,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谁干的。
紧接着又是四皇子陆清下了天牢,以谋害皇子和江南银粮贪污的名义。
如果只是前者,百姓们都不会在意,可后者正好踩着百姓们的点上,因为江南银粮一事各地的粮食价格翻倍,买粮食的价格又一直在压低,就成了个恶性循环,不卖粮食就没钱交税,买了粮食钱都不够卖粮食。
一听是因为四皇子陆清,百姓们纷纷组织的游行,必须要严惩四皇子。
事情越闹越大,四皇子彻底失去了民心,最后为了安抚民心将四皇子陆清在市集问斩,百姓们得到了这个消息纷纷奔走相告。
陆清穿着一身惨白囚衣,坐在散发着腐烂气味的稻草上,长发油腻的披散在身后,“现在是你想要的结果了。”
萧邺不置可否,“差不多了。”
“萧邺你可真是好算计,给我们一点可能,让我们互相算计,主动往你的坑里跳,你倒是坐收渔翁之利。”陆清说的急了,猛得躬起身子咳了起来。
总归是个皇子,哪里受得了天牢,在这里一天不到就病了。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发展的太快了,这背后定然是少不了萧邺的推动。
萧邺倒是觉得好笑,“我算计?可不是我指使你去弄断陆海的腿,他可是唯一对你好还不要回报的人了,只可惜……”
话未说尽萧邺便走了,留下陆清满脸的呆愣,双手紧紧的抓着身下的稻草,都是骗他的,怎么可能,陆清神志换散,仿佛下一刻就要被打击倒了。
“哈哈哈哈,陆清你也有今天。”声音嘶哑尖锐难听极了。
陆清迟钝的转头看过去,就在他斜对面的牢房里,一个人披头散发的扒着围栏,栏杆缝隙不足以伸出头,那人就硬是挤着半张脸看向他,瘦的几乎看不出人形,掩盖在发丝之后的眼睛满是恶毒,癫笑着拼命伸长了手臂想抓他。
陆清被吓得不轻,一下子没认出来是谁,依稀从记忆里联想到一人,试探性的说:“年桦?”
那人也就是年桦猛得一颤,急忙扒开脸上的头发,“你还记得我!”转而捏起嗓子,刻意娇弱着声音,“你是来接我的吗?我就知道你会来接我的。”
只是她原来清脆的声音已经变得嘶哑了,现在矫揉造作的说话,只觉得怪异又刺耳。
陆清不可思议的打量了下不成人形的年桦,曾经活泼可爱的年桦变成了现在这副不人不鬼的模样,脸颊两边深深的凹陷,脸上灰一块黄一块显得格外奇异,扒在栏杆上的骨节突兀,活像是个骷髅手,虽然看起来瘦的可怕,但身上并没有什么伤痕。
年桦似是感觉到了陆清审视的目光,发了疯似的又将头发拨到面前,一头冲进牢房的角落里,双手死死地捂住脸,“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陆清神色变得奇怪,算起来年桦已经在这天牢里待快两个月,看见年桦目前憔悴的样子,之前被骗的怒火渐渐消了下去,反正他也没多少活的日子了,还生什么气。
年桦缩在那里,陆清看不清楚,只听到年桦忽高忽低的声音,“是……我最漂亮,我最……,所有人都爱我,……我。”
陆清第一次没有觉得厌烦,毕竟天牢里太安静了,有一个熟悉人的声音也挺好的,虽然已经听不出来和以前的相似了。
…………
萧邺一出天牢就进来御书房写诏书,两日后四皇子陆清问斩于市集,一众与江南银粮案有关的官员一同斩首。
大庆正处于百废俱兴,所有的一切都要改变,征兵要改,赋税要改,科考要改,大庆虽说兵力强盛,但外强中干,根本禁不起任意消耗,而萧邺就是要改变这一处境。
良臣要的是明君,而明君要识得良臣。
而萧邺之前所做出的决定,在这时得到了回报,没有百姓会抗议一个为他们的皇帝,如今家家有余粮,虽然不多但已经是一个新的开始。
朝中一心为民的中立党不介意换一个得民心的皇帝,更不必提原本就拥立萧邺的那部分人了,就算还有保皇党,两日后目前最后一个陆家血脉就要斩首了,又没有其他宗室他们能闹出多大的水花。
写完诏书,萧邺就将六部重要职责的官员召集起来。
御书房一时间变得拥挤起来,文武官员窸窸窣窣的小声交流,这恐怕是百年难得一见了,文武官员和平共处一室。
萧邺就做在主案之后,任由文武官员时不时打量,也不阻止他们交谈,气氛说融洽不融洽,说焦灼不焦灼,倒是维持诡异的平衡,萧邺也不着急,慢悠悠的看起了折子。
但总要有人表态,忠勇侯率先向前半跪着,双手抱拳,“国不可一日无主,恳请摄政王接手玉玺。”
只是没想到第二个表态的还是新上任的刑部尚书,从未向他们抛出橄榄枝的孟遇,是一个寒门子弟,为人刚正不阿,是中立党一员。
孟遇跪到忠勇侯旁,“臣支持忠勇侯,王爷政绩赫然,对于处理政事王爷才能更是不逊色旁人半分。”
萧邺倒是惊奇孟遇居然会为他说好话,不过也预料之中,毕竟中立党站的是民心,是为百姓做事,只要是对百姓有好处,他们甚至甚至可以推举一条狗做皇帝。
有人做了开头,剩下人也就好开口了,作为最顽固的孟遇都支持,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王爷文武双全,若为皇帝便是大庆一大幸。”这话一听就是在阿谀奉承。
“定能让四夷俯首称臣,让大庆的铁骑踏遍这片土地。”说这话的肯定是个武官。
“那些寒门子弟如今有了前程,锦绣前程全靠王爷开创。”咬文嚼字的,是个文官。
“臣同样拥立王爷为帝。”
……
最后纷纷跪下,齐声高喊:“皇上万岁万万岁。”
萧邺要的就是这个势,受了他们的跪拜,“众爱卿平身。”
选着最近的时间,定下了个良辰吉日,萧邺留下了六部尚书和丞相,其余人都离开了。
萧邺给他们赐了座,将手里的折子递给他们传阅,“你们看怎么办?”
折子上写的是贵州水灾之事,近来春日多雨,处于北方的京城如是,更不提本就多水的贵州之地了,简直就是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