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1640-1644:大朝见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七月二十一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承天门外广场上就乌泱泱的站满了人,各藩属国代表、各附庸国代表、西洋诸国及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蒙古和乌思藏几位活佛、各行省、招抚使司、宣慰使司、都司军政长官齐聚在这里。忽然间,只听得承天门上礼乐大响,城门全部打开,身着锦衣的锦衣卫浩浩荡荡的从两侧城门走出,走过金水桥,肃立在两侧。众人都知道,大朝会就要开始了,便个个整理衣冠,静静肃立,偌大的承天门广场上竟然鸦雀无声。这时候,内阁总理大臣张稷若、都察院总理大臣王凝命、督军府总理大臣吴襄、翰林院掌院黄宗羲等分别带领内阁、都察院、督军府、内廷凡正四品以上官员走出了两侧的城门,站立到了队伍的最前头。
紧接着,只听得承天门上礼乐又奏,金黄的九龙华盖立了起来,只见崇祯身穿金甲金盔,在王承恩、王拱极等伺候下,出现在城门之上,崇祯抽出宝剑,朝天上一举,突然间,四周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这是一百门大炮炮弹齐发的声音,直震的人耳边“嗡嗡”作响。
大炮直响了十四声,代表着崇祯登基已十四年,等炮声结束后,在张稷若、王凝命、吴襄和黄宗羲带领下,广场上的诸位官员齐刷刷跪倒在地,一起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一手扶着城墙,一手按在宝剑剑柄上,看着下边如此盛况,一股悲凉不由得涌上心头。众人拜后,王承恩掏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下边的官员又齐刷刷跪了下去,王承恩才道:“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登基凡一十四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也。今朕已过而立,富有四海,子孙昌隆,天下安乐。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现万方来贺,实乃祖宗庇佑,天下之幸也,当与天下万民共享之,钦此。”
王承恩念完后,群臣便高呼:“皇上圣明!”王承恩这才毕恭毕敬的把圣旨递给崇祯,王拱极又命人抬上一物,原来是格物院、文思院和科学院共同研发的木鸟,木鸟雕刻的栩栩如生,背上有一个类似孔明灯的东西,崇祯将圣旨放到木鸟的嘴中,王拱极便命人点起背上的灯,一个大大的热气球出现在眼前,热气球带着嘴里衔了圣旨的木鸟缓缓飞上了天空,最后消失在了茫茫的天空之中。众臣便又齐呼:“皇恩浩荡!天佑华夏!”
紧接着又是鼓乐齐鸣,折腾了好一会儿,已经是几个时辰过去了,崇祯身着重甲,已是有些力不从心,他紧紧靠在王承恩身上,目光却是坚定异常。
承天门仪式结束后,王承恩忙扶着崇祯退至中和殿,崇祯脱下盔甲,又换上大礼服,众臣此时也已经从承天门两侧进入到了紫禁城,汇聚在太和殿前广场,一个巨大的华盖和龙椅便摆在了太和门前,不一会儿,身着大礼服的崇祯在王承恩搀扶下走了过来,坐在了龙椅之上,紧接着宋王和定王也跟随者立在了崇祯两侧,在众臣诧异的目光注视下,崇祯两只手分别拉住了他的两个儿子的手。
王承恩便站出来高声喊道:“跪!”众臣忙跪倒在地,王承恩高喊道:“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如此三跪九叩过后,众臣也已经是疲累不堪了,王承恩便道:“奉皇上命,赐华盖!”只见从太和殿两侧门里“呼啦啦”出来无数太监,每两人举着一个巨大的麒麟华盖,为广场上的大臣们遮阳。王承恩又道:“奉皇上命,赐宴!”又是从两侧门里出来许多搬着小桌和软垫的太监,在大臣们前边摆了下去,紧接着宫女们流水似的把酒菜摆了上来。
崇祯举起酒杯道:“朕当与诸位爱卿共饮此杯,愿上苍垂怜,国泰民安。”众人纷纷举起酒杯喊道:“皇上万安,恩泽广布。”接着宋王和定王也各端起一杯酒,宋王便道:“孤与诸公共饮,愿皇上龙体安康,江山万代。”众人又举起酒杯喊道:“皇上万安,宋王殿下大安,定王殿下大安。”
张稷若此时又站起身,举起一杯酒说:“臣代众臣、代天下黎民敬陛下,祝吾皇康健,金瓯永固。”崇祯便笑道:“朕恭安。”饮了三杯酒后,崇祯才跟众臣一起草草用了一些膳。
用完午膳,崇祯又在王承恩等人伺候下退至中和殿歇息,众位官员才离了太和殿广场,自东华门出宫,在重华宫外集结,不一会儿,崇祯仪仗便出了东华门,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前往天坛和地坛,分别祭拜天地。
大朝见一直折腾到晚上才结束,众臣回家的回家、回驿馆的回驿馆,崇祯却仍不能休息,还要去太庙祭祀祖宗。
这一天下来,崇祯着实是累的够呛,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崇祯知道,这次大朝见,他的表现足以安抚天下,年初关于他身体健康的流言可以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