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1640-1644:纷争开始了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43章1640-1644:纷争开始了

又过了几日,礼部等又重新议定,觐见仪式拟于七月二十一日在承天门和太和殿举行,崇祯看了具体流程,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崇祯又命人将詹事府詹事杨观吉召来,杨观吉行过礼后,崇祯便问:“杨爱卿,春晖堂侍读的都有几人啊?”杨观吉便答道:“启禀皇上,春晖堂以宋王为尊,定侍读九人,定王、怀王各六人,顺天公、太原公、西安公各三人,应天公尚未周年,暂不定侍读。”

崇祯点点头说:“杨爱卿做事确是按部就班,朕心甚慰,从即日起,定王仿宋王例,增为九人侍读,自定王以降,皆定一人即可。”杨观吉皱了皱眉头道:“皇上,只怕与祖制不合,宋王乃嫡长子,定王虽也尊贵,岂能与宋王并肩?”崇祯笑道:“爱卿是聪明人,不必多说了,去办吧。”杨观吉只得领命而去。

消息传进周皇后耳朵里,自然是惊惧万分,贴身宫女便劝道:“娘娘不必着急,您毕竟才是一国之母,皇上许是看在皇贵妃的面子上才如此的。”周皇后面色苍白,双手不停的揉搓着手里的帕子,叹息道:“不必劝本宫了,看来本宫就要大祸临头了。”贴身宫女便道:“娘娘何必说这样的丧气话。”

周皇后苦笑道:“那贱人妄图毒害烺儿,结果误杀史可法之子,皇上都不曾责罚,依然是恩宠照旧,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如今她的儿子的侍读人数竟然要跟烺儿一样了,唉,可叹本宫也是自身难保。”贴身宫女便道:“婢子听说帝师孙先生上过保宋王的折子,史大人之子丧于她手,又岂有不恨的道理,娘娘何不暗中联络,让他们力保千岁呢?”

周皇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忙道:“你说的果然可行?”贴身宫女便笑道:“孙先生和史大人都是国家栋梁,皇上也得给几分薄面的。”周皇后便道:“也罢,死马当活马医吧,只是本宫身在后宫之中,如何能办此事?”贴身宫女便跪下道:“若娘娘放心婢子,婢子必当竭尽全力。”

周皇后这边忧心忡忡,田皇贵妃那边却是兴高采烈,刘淑英笑道:“我早就说咱们爷是有大福的,这不果然应了。”田皇贵妃也笑道:“阿弥陀佛,只怕炯儿愚笨,不能体察皇上心思。”刘淑英便道:“娘娘莫笑话我,说我便是看着自家孩子好,我可是打小看着爷长起来的,从小就透着一股伶俐劲,听说这次监国,满朝文武没有不啧啧称奇的,倒是把旁人都比下去了。”

田皇贵妃笑着轻拍了刘淑英一把,抿嘴笑道:“你这小妮子,你虽是伺候我的,但也是忠良之后,打从王府就跟了我,我自然拿你当姐妹看待的,我的儿子如你的儿子一般的,我只是担心坤宁宫那边狗急跳墙,做出什么对炯儿不利的事儿来。”刘淑英便道:“我从小爹就被奸人所害,是皇上和娘娘救了我,留我在身边,这份恩情我永世不忘的,娘娘放心,外头有我看着呢,谁要想动爷一根汗毛,我先拿剪子豁了她的黑心肠。”田皇贵妃笑着拍了拍她的手,满脸满眼都是笑意。

七月十一日,崇祯在勤政殿处理政务,王承恩匆匆来到崇祯身侧,小声说:“皇上,江阴侯没了。”崇祯不由得大吃一惊道:“他不是一向东游西逛的,身体好的不得了,如何说没就没了?”王承恩便道:“据番子来报,江阴侯三月份去了大同游历,着了一场雨,毕竟是快六十的人了,便一病不起。”崇祯也不由得有些感伤的说:“是啊,人生无常。徐家还没得到消息吧?”王承恩便道:“番子一得了信,立刻就送过来了,徐家想必没有这么快知道。”

两人正嘀咕着,外边内侍便道:“皇上,户部尚书徐大人求见。”崇祯不由得微微变了脸色,对王承恩说:“你这就小看徐家了,人家的消息未必比西厂的慢。”然后便道:“宣吧。”

徐屺进了殿,倒头就哭拜在地说:“皇上,家父,家父于七月八日,在大同溘然长逝了”崇祯假装震惊和悲恸,一下子站起身道:“年初的时候,徐公还对朕说,这次出行后就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游记,预备出版了,唉,果然是天妒英才啊。”徐屺便道:“皇上圣明,臣等也劝过父亲,如今也是三院院士,何苦来哉,父亲便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崇祯听后便长叹道:“徐公高义,传旨,追封江阴侯为江阴公、正二品光禄大夫,谥文博。”徐屺忙磕头道:“皇上天恩浩荡,臣叩谢皇恩。”崇祯便道:“如今爱卿身为户部尚书,职责在身,就夺情不必丁忧了,再说文博公也不是只有你一个儿子。”徐屺便道:“皇上圣明,家兄也对臣说了,他是长子,理应为父尽孝,为兄弟们做表率。”崇祯点点头说:“甚好,文博公可有何遗言啊?”徐屺便道:“家父临终前唯有两大遗憾,一是深受皇恩,却不及报效,此一憾也;二是《游记》尚未整理出版,此二憾也。”崇祯便道:“文博公不愧是忠心君子也,爱卿放心,朕这就下令文思院整理文博公遗稿,定让《游记》流芳万古。”

徐霞客: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生于南直隶江阴县,逝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享年五十四岁。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大明帝国文思院博物科院士、格物院博物科院士、科学院地理科院士,享誉世界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自然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