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1640-1644:两王听政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47章1640-1644:两王听政

十二月初三,崇祯在乾清宫处理政务,王承恩高兴的进来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方才春熙殿来报,贤嫔娘娘已经有两个月身孕了。”崇祯也很高兴的说:“甚好,去传旨,晋贤嫔为康妃,另外,可去通知太妃了?太妃自入了秋,身子就一直不好,也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王承恩便忙去慈宁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若愚,刘若愚这才进了殿,刘太妃正躺在床上,刘若愚走过去,凑到她耳朵边上说:“太妃娘娘,贤嫔娘娘有喜了。”刘太妃睁开眼说:“哦,好啊,好,子孙昌盛,才是皇家的好兆头。你去,从匣子里,把我的那支钗头凤,送给她吧。”

刘若愚忙道:“哎哟,太妃娘娘,那支钗头凤可是您刚入宫时,先帝赏的,如何把这大造化送了。”刘太妃似乎回忆起了什么,微微一笑道:“钗头凤,钗头凤,虽是凤,却只能戴在头上,永远也飞不出去了。我这一辈子不得恩宠,无儿无女,不过是比别人多活了这些日子罢了,罢了,罢了,去吧,本宫累了。”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朝会如期举行了,大臣们惊讶的发现,这次除了高坐在龙椅上的崇祯外,两边各站了人,不是旁人,正是宋王和定王,崇祯便笑道:“诸位爱卿不必讶异,如今朕上了年岁,朕的这几个不成器的儿子也不小了,对于政务也该学起来了,自今后的朝会,就让他们听政,也跟诸位爱卿学着点,让他们知道治国之难,理政之琐碎。”

散了朝会,崇祯又带着宋王和定王至中和殿,张稷若、黄宗羲、王凝命、吴襄等带着诸位大学士过来,崇祯便问:“南水北调的工程进展如何了?”张稷若便道:“回皇上,工程进展顺利,对蒸汽轮机的改良也已经有了初步进展。”崇祯点点头,定王便问道:“首辅大人,这蒸汽轮机是何物啊?”

张稷若笑道:“回王爷,这蒸汽轮机是三院目前着力攻克的技术难关.”然后又将蒸汽轮机的具体原理讲了一下,定王非常感兴趣的说:“若此物加以改良,日后定有大用处。”崇祯便颇有玩味的问道:“哦?那你说说,都有什么用处?”

定王便道:“回父皇,如今的铁轨马车驿道,依然是采用马匹拖拽的方式,虽然比之前速度提高了,但是毕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蒸汽轮机既然能带动水车,为何就不能带动车轮呢?如果以后马车都以蒸汽轮机拖拽,岂不是一日千里?”

定王说出这番话,让殿内众人无不大吃一惊,张稷若忙道:“哎呀,没想到王爷对格物之学有如此独到之见解,说实话,臣也没想到这一点。”崇祯虽然心中有数,但是他也没想到这是一个十几岁小孩子说出来的话,便欣慰的点点头说:“小孩子家,懂个什么,张先生不但是理财方面的行家,更是格物大家,岂有你胡乱指挥的道理。”张稷若便笑道:“皇上教子也忒严些了,王爷的这些观点很值得研究,只是现在的轮机体积过大,若能进一步改良,将体积缩小,王爷的建议未必就不能实现。”

崇祯便笑道:“既然张先生觉得可行,就不妨一试,若果能实现,定能令国力再上层楼。”张稷若便道:“臣遵旨。”崇祯便又问:“中都皇陵修缮的如何了?灾民可都安抚好了?”张稷若便道:“修缮已近尾声,凡灾民倒塌之房屋,均由工部招标,由中华商号承建,统一修建民宅,定不让一个百姓流离,请皇上放心。”崇祯便道:“这个办法好,统一标准,既美观大方,又可使百姓安居。”

张稷若便道:“这都是黄内相出的主意,臣也觉得甚妥,更重要的是,还促进了货币的流通,增加了工匠们的收入,百姓收入高了,便又会促进商业的发展,是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崇祯点点头,便冲宋王和定王说:“你们可听到看到了,百姓安,国家方安。”宋王便忙道:“父皇说的极是,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是这个道理。”吴襄便道:“王爷仁爱之心,甚是难得啊。”

崇祯笑道:“都是先生们教的好,他又懂个什么。听说汪乔年和夏利略先生病重,可着太医瞧过了?”黄宗羲便道:“已经派太医看过了,科学院医部的几位院士也去瞧过了,只怕是油尽灯枯,回天无力。”崇祯便道:“陕西的事儿倒是好办些,你们拟定新任巡抚名单报来就是,只是夏利略先生万里而来,对格物之学以及科学之创建都贡献颇大,要妥善处置,高标准善后才是,以显我朝重视格物之学和科学之态度,才能令天下英才趋之若鹜。”

众臣又汇报了一些其他的具体问题,快到晌午,崇祯又赐下午膳,众臣用过午膳才退下,崇祯便问宋王和定王:“听了一上午,可有什么体会?”宋王便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今日儿臣才体会了。”定王却道:“儿臣只觉父皇太辛苦了,父皇万要保重龙体才是。”崇祯不由得一愣,随即笑道:“好,你们都是朕的好孩子,以后听政不懂的就要多听、多问,不可以王爷自居,目中无人,今天的这些大臣都是积年的行家,治国能手,日后要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就是要靠这些能干之臣,你们可记得了?”宋王和定王忙道:“儿臣记下了。”

两人走后,王承恩才过来道:“皇上,方才内监司来报,满族进献的爱新觉罗氏于正月十三日进宫,皇贵妃娘娘派人请旨,不知要封什么位份?迁居何宫?”崇祯想了想便说:“爱新觉罗氏不宜位份过高,就暂时封为昭仪吧,亦不必另开新宫,就让她也住到延春阁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