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1639年:偷天换日之密盒
崇祯拿着江俞敏的口供,不由得感慨道:“看看,看看,吏治之坏,可见一斑!朕一心推行新法,立志革新,国力虽逐渐昌盛,但百姓却获利甚少,为何?这就是原因!东阳之变时,朕就在想,倘若果如折子上说的,天下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岂有此乱?”黄宗羲便道:“皇上圣明,自嘉靖年间以来,吏治逐渐崩坏,凡几十年来,官员们都习惯了阿谀奉承、瞒上欺下、鱼肉百姓,自皇上登基以来,整顿吏治,扳倒魏忠贤、严查三大案、推行新法,卓有成效,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崇祯便点点头说:“是啊,如今官员从商之风甚甚,他们的产业若有不法,岂有自己查自己的道理?此案对朕触动颇大,看来考成法亦要改,要大改!你回去召集内廷拟出一个条陈来,预备在十一月初五朝会上提出来。”黄宗羲忙道:“臣遵旨。”
崇祯便将江俞敏的口供递给王承恩说:“文家可有动静?”王承恩便道:“一如往常,并无特别的动静,只是文震孟前几天往钱谦益府上去了一趟。”崇祯笑道:“他们倒沉得住气,赵灵均被抓,怎的连请罪折子也懒得上了?果然混账,去跟通政录档司说一声,把赵灵均等人加到《贰臣录》中,今后凡大贪者,等同谋逆,亦是贰臣!”
王承恩忙应了,崇祯想了想又说:“既然文秉涉案,不得不拿,你随着锦衣卫一同去,顺便跟文震孟宣旨,加其为《贰臣录》总编纂。”王承恩便忙道:“臣遵旨。”崇祯这才闭上眼,对田敦吉、袁兆基等说:“按照江俞敏口供供出的其他官员,去抓人吧!你们负责京中之事,地方上交待给千户所去办也就是了,知县以下可在属地审讯判罪,就不必一一押往京城了。”说完,崇祯似乎很是疲惫的挥了挥手,众人这才告退了。
再说文秉正在家中与文震孟说话,只听得外边一阵喧哗,文秉脸色不由得一变,文震孟扶住儿子的肩膀说:“别怕,记住爹爹说的了吗?”文秉面色苍白的点了点头,这时,王承恩和袁兆基带着锦衣卫闯了进来,众人忙上前行礼,王承恩便笑着说:“恭喜文大人了,接旨吧。”
文震孟不由得心中一愣,随即跪下道:“臣文震孟听宣。”王承恩便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加文震孟为《贰臣录》总编纂,又,赵灵均身为大臣,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玩忽职守,实乃天下大贪,凡大贪者,等同谋逆,亦是贰臣,着入《贰臣录》!”文震孟闻听,如五雷轰顶,几乎瘫倒在地,王承恩便道:“文大人,文大人,谢恩吧。”文震孟这才回过神来,有气无力的说:“臣领旨,谢恩。”
袁兆基见王承恩办完了差,这才出来道:“来人啊,把文秉带走!”文震孟忙起身道:“我儿何罪?”袁兆基便道:“他有何罪,有司自有定论,恕我不能透露。”文震孟便道:“袁同知!又相煎何急呢?”袁兆基被人戳了痛处,便面色一变道:“家父之罪,我无怨言,尔子之罪,亦非攀诬!带走!”两个锦衣卫过来,不顾文秉的哭喊,也不顾文震孟等人的哀求,直把文秉拖了出去。
一连几天,文秉在锦衣卫受刑,没想到却是咬紧牙关,不发一言,崇祯得到消息后,便道:“没想到他还有个倔强的儿子。余者如何了?”田敦吉便道:“回皇上,各地缉捕知县以下官员,计一百三十五人,知县以上官员,计八十七人,京官计三十八人,其中大理寺右少卿胡正言、刑部右侍郎邹维琏等畏罪自杀。”
崇祯点点头,刚要说话,只见王承恩快步上前,凑到他耳朵边上说:“皇上,吴昌时动了。”崇祯挥挥手让田敦吉退下,然后问道:“去哪里了?”王承恩便道:“据番子来报,吴昌时昨儿夜间去了钱谦益府上,今儿个午后去了格物院。”崇祯便问:“去格物院?他去格物院作甚?”王承恩便道:“番子看着他去了格物院库房,不过半刻,便出来了。”
崇祯不由得心中疑惑道:“这倒是稀奇,你悄悄去格物部问问,格物院最近可有什么事情?”王承恩忙下去了。到了晚上,王承恩便回来说:“回皇上,果然被我问到了。”崇祯闭目养神,并不说话,王承恩便继续道:“臣找了顾尚书,据顾尚书说,格物院新进研发了一种密盒,过去有密折专奏之权的大臣所用密盒,皆以蜜蜡封之,不甚安全,此次新研制之密盒,采用最新研发的弹片,一旦打开,便无法合拢,从而保证了密折的专属性,格物部将密盒的样本封于库房,正准备过几日上呈皇上。”崇祯这才睁开眼说:“哦?竟有此事?明日你派人秘密将这密盒拿来。”
第二日,王承恩派人将密盒带到颐和园,崇祯左看右看,并无异样,刚要打开,王承恩便道:“皇上,若吴昌时潜入库房,定是冲着此物来的,或里边有什么机关亦未可知,不如请张尚书过来一观,以策安全。”崇祯便点点头说:“也罢。”
不一会儿,医部尚书张景岳便到了,两个内侍小心翼翼的打开密盒,张景岳左右端详,又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在密盒各处按压,等按到弹片上时,那纸条由白色变为了红色,张景岳不由得大吃一惊,几乎站立不稳,崇祯便道:“张爱卿可看出端倪了?”张景岳跪倒在地说:“皇上!这,这密盒弹片之上有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