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1639年:偷天换日之乙卯宫变(一)
王志举陪着朱聿键过了卢沟桥,宛平县城就在眼前了,宛平乃是京城的卫城,如今是重要的交通要地,王志举灵机一动道:“公爷,下官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朱聿键笑道:“王大人有话直说就是了。”王志举便笑道:“依例凡外军皆是不准入京的,自然了,公爷身为宗室,又有勤王令,按说倒是无妨,但律条里毕竟没有这个规定,如今京里这情形,若公爷大军直接进京,只怕臣民惶恐,知道的说公爷勤王,不知道的,难保说出什么来,对公爷清誉亦是有损。”朱聿键仿佛早就猜到王志举会说这些,便淡淡一笑:“王大人这话倒是肺腑之言了,实在是爱我之甚,我若一意孤行,倒显得是个不知好歹的,王大人放心,我必不令知府大人和朝廷为难的,大军可暂时屯驻宛平,我只带几个侍从进城便是了。”王志举忙拱手道:“哦吆,公爷高义,大军若有什么需要,只管派人找下官便是。”朱聿键也笑着拱了拱手。
当下便下令大军暂时驻扎在宛平,朱聿键带了六个贴身侍从,在王志举陪同下进了京城,他并不在朝廷驿站里住,只是找了一个客栈住下,王志举不敢强拗,便只能依从。
王志举离了朱聿键,忙去见了刘含辉道:“刘兄,我观福州公来者不善,竟似有问鼎之意。”刘含辉不由连声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想了想,他又道:“不如这样,王兄先派人仔细盯住他们,我这就去颐和园,无论如何,也算是尽了臣子的本分。”王志举便道:“那宫里?”刘含辉想了想说:“且顾不上,虽然两位王爷监国,但一应军政仍是抄送颐和园的,几位内相也都在颐和园当值,况且我素来听说福州公是个克己复礼之人,若并无歹意,咱们巴巴的告知了监国,岂不是有离间宗亲的嫌疑?不如先去颐和园,偷偷告诉几位内相,也好有个转圜的余地。”
两人商议妥当,刘含辉便忙去了颐和园,毕竟是曾做过崇祯近臣的,王拱极也不敢怠慢,派人通报后,黄宗羲便见了刘含辉,刘含辉将此事说了一遍,最后说:“不过都是下官的猜测,所以未敢告诉监国,只是跟内相通秉一声。”黄宗羲面色如水,点点头说:“刘大人有心了,既然福州公大军驻在宛平,若宛平还走铁轨马车,似乎多有不便,这样吧,刘大人可以顺天府的名义下文,暂时停了铁轨马车宛平站,凡南来者,暂时改走大兴吧。”刘含辉忙道:“下官这就去办。”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清晨,薄薄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宋王和定王已经早早起了,洗漱、用餐后便来到乾清宫侧殿处理公务,当值的通政录档司右通政练彦吉带着翰林院、考功司、军选司、通政录档司各官员这才鱼贯而入,宋王便首先问道:“辽东那边情形如何?”练彦吉便道:“回千岁,据辽东来报,鞑子大军只是在鹧鸪关外与我军对峙,并没有进一步举动。”
定王便道:“孙督是什么意思?”练彦吉便道:“孙督的意思是敌不动我不动,依当前形势来看,只要守住几个重要关口便是。”定王这才点点头,宋王便道:“孙督熟悉辽东事务,且老成持国,就按孙督的意思办吧。”练彦吉又道:“回千岁,昨日宛平来报,福州公率五千勤王军进驻宛平.”定王大惊失色道:“什么?勤王军?”宋王和定王对视了一眼,都十分迷惑,宋王便接着说:“是谁发的勤王令?”练彦吉也有些疑惑的说:“不是千岁准了,翰林院直接下的勤王令吗?”
定王忙问:“来了几日了?”练彦吉便道:“已经七八日了。”定王忙又问:“如何不早来报!”练彦吉也觉察出问题不对了,忙道:“据宛平来报,当日便上折子了,但一直没有回馈,昨日才又上的折子。”定王大惊道:“必是有人拦下了折子!孤从未下什么勤王令!赶快行文,命福州公立刻带军撤出宛平,退到卢沟桥以南去!违者以谋反论!”
练彦吉正要拟令,只听西南方隐约传来几声“砰、砰”的声音,众人忙出了殿,却又没有声响了,宋王忙道:“刚才是什么声音?”未及有人回答,又听钟楼那边响起了阵阵钟声。
定王便道:“怎么敲钟了?难道是父皇回宫了?”练彦吉一脸茫然的说:“若非如此,谁敢随便敲钟?想来必是皇上大愈回宫吧。”宋王忙道:“既然如此,那速速去太和殿见驾!”众人一阵手忙脚乱,宋王和定王又换了礼服,这才忙出了乾清门,往太和殿而来。
走了一会儿,只见张稷若带着内阁、督军府和都察院一些官员也急匆匆往太和殿而来,见了两位监国仪仗,忙行了礼,便一起过来。
进了殿,才发现果然有人正端坐在龙椅之上,亦失哈伺候在一旁,台阶下站着都察院总理大臣钱谦益、翰林院右编修文震孟、考功司少卿文震亨、考功司少丞孙启贤、御史台左都御史姚希孟、吏部左侍郎吴昌时、兵部右侍郎文柟、督军府总督府司右郎中文点、鸿胪寺左侍郎文侦、大理寺少卿董廷献、锦衣卫北直隶千户温郊瑞等人,还有一些锦衣卫持刀护在四周。
众人仔细看去,龙椅上的人不是崇祯帝,竟然是福州公朱聿键,宋王和定王不由得大惊失色,内阁首辅张稷若便厉声呵斥道:“大胆!龙椅岂是你能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