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1640-1644:封后
崇祯斜靠在小榻上,王承恩在一旁小心伺候着,宋王则跪在前边地上,崇祯喝了一口药,又漱了口,这才道:“圣人说,帝王之才,不过有二,其一是识人之明,用人之术;其二是仁慈之心。朕亦不曾以圣人的标准苛责与你。难道国家有现在的景象,都是朕一人做的?不过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罢了,你没有这样的见识,朕尚以为,可以通过学习弥补。近几年,总有人在朕耳边聒噪,不过是说你为人仁孝、慈悲,若为天下主,必是能与民休息的,但见微知著,竟不是如此。”崇祯猛的咳了几声,王承恩忙上前为他捶了捶后背,崇祯又道:“你们都以为朕偏疼定王,其实朕一直是重视你的!糊涂啊,糊涂!圣人说:君子不器。如今倒是朕的不是了。”宋王不由得涕泗纵流,连连磕头道:“是儿臣不孝,未能领会父皇圣意,是儿臣不孝.”
崇祯疲惫的挥了挥手说:“你如今大了,自是有了主意,朕也不好强人所难,朕累了,你且跪安吧。”宋王还待要说些什么,崇祯却是闭上了眼,王承恩便过去道:“王爷,皇上累了,臣送您出去吧。”
送走了宋王,王承恩才回到内室,崇祯闭着眼问道:“你看定王如何?”王承恩忙跪下道:“大伴,您这是要折煞臣了,臣只知道一心一意伺候大伴,跟王爷亦没有过深来往,实在是不知。”崇祯睁开眼,看着王承恩说:“若朕没了,你难道就没想给自己留个后路?”王承恩忙道:“臣的所有,俱是大伴给的,不管大伴怎么安排臣,臣都绝无怨言,绝无二心。”
崇祯便又闭上眼,点点头道:“好,好,去把李中梓宣来。”不多时李中梓便到了,为崇祯请过脉后,未等李中梓说话,崇祯便道:“朕不贪心,只求能再有个三五年阳寿,就够了。”李中梓趴在地上说:“这,还,还请陛下屏退左右。”
崇祯便挥了挥手,左右都退下了,崇祯便问:“可是有难处?”李中梓便磕头道:“还请皇上恕罪,实在是臣医术不精,还请皇上恕罪.”崇祯面色一紧,便又问:“两年?”李中梓还是一言不发,崇祯想了又想,脸涨的通红,忽然又变的煞白的问道:“一年?”李中梓这才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只是臣一人尚且不能,最好是将三院医部院士择善治者,一起会商,方保无虞。”崇祯这才叹了口气说:“那就选在华阴宫吧,这里离乾清宫近,且又不是热闹的所在,就以筹建医部大学堂的名义,至于选谁不选谁,朕就全权交给你去办了。”李中梓跪安后,崇祯裹了裹被子,陷入了沉思。
五月初五,崇祯皇帝发中旨,裁宋王侍读至五人,罢三大院差事;五月十九日,再发中旨,裁宋王侍读至一人,罢听政差事。史可法等人知道,宋王已经于皇位无望了,不由得沮丧万分,但又无可奈何。
六月初一,崇祯在乾清宫召见了淑懿公主,淑懿公主便问:“皇上这是决意立定王为皇储了?”崇祯便道:“中宫空悬,如何立储啊?今日叫你来,正为此事。”淑懿公主想了想说:“如今后宫以谨贵妃为尊,难道皇上还有什么打算?”崇祯笑道:“是啊,若立谨贵妃为后,只怕定王这皇储坐不稳呢。”
淑懿公主想了想,不由得恍然大悟道:“皇上果然想的周全,看来太祖皇帝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了呢。若以谨贵妃为后,他们黄家内外的权势太大,只怕有外戚干政之嫌。况且谨贵妃也是有皇子的。”崇祯便道:“是啊,只是大行皇后没了,定王若没有个有权势的养母,也是不成,为此,朕才发愁。”
淑懿公主想了想说:“皇上倒是把王贵妃给忘了?她出身低微,无儿无女,何不以她为后?然后再把定王交谨贵妃抚养,岂不两全其美了?”崇祯便道:“用王贵妃来制衡谨贵妃?她能行吗?”淑懿公主笑道:“成与不成,名分上先占了上风再说;再说了,潜邸旧人,如今也只剩她了,倘若为后,岂有不感激涕零的道理?她又没有儿女,不过是过继她一个公主,有些盼头也就是了,没有不尽心的。再不济,宫里还有我。”崇祯这才下定决心点了点头。
六月三日,崇祯发上谕,立贵妃王氏为后,掌皇后金印,迁坤宁宫,坤仪公主交王皇后抚养;谨贵妃黄氏晋皇贵妃,迁翊坤宫,协理六宫事,将定王交谨皇贵妃抚养。
王皇后册封仪式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去办,当天夜里,崇祯便在坤宁宫睡下了。过了一日,王皇后发懿旨,大封后宫,康妃杨氏晋贵妃;昭仪爱新觉罗氏晋为贤嫔,迁永和宫;婕妤曹氏晋昭仪,迁延春阁;婕妤许氏晋昭仪,迁延春阁;美人高氏、刘氏晋婕妤;才人冒氏晋美人宫中诸人无不对王皇后感恩戴德。
只是永和宫的宫女们有些高兴不起来,一个宫女便道:“如今大封后宫,偏是咱们娘娘得了怪病,头几日就下不了床了,太医来瞧了,总是无用。”另一个宫女便道:“可说呢,咱们娘娘这病果然蹊跷,每日总是辰时发作,发作时腹中剧痛,又致头足相就如牵机状,我曾进去伺候过,真真是吓的不轻。”宫女便道:“咱们娘娘偏生是伶俐的,心也善的很,不想却得了这么个怪病,只求菩萨怜悯,赶快让娘娘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