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1634年:外放赵士锦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6章1634年:外放赵士锦

六月二十一日,锦衣卫承天门镇抚使司衙门收到了一封密折,说起奏折制度,崇祯登基后,加强了通政录档司的地位,中央和各地官员,甚至一般百姓也可以通过通政录档司上奏折,各地的通政使将奏折汇总到通政录档司,然后通政录档司分门别类的送到各衙门。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大臣们只要是通过公开途径上折子,基本跟透明差不多,所以崇祯又发明了密折制度,格物部发明了一款方形锦盒,其锁孔以蜜蜡封印,外边再贴双层封条,崇祯将此盒交各地锦衣卫,那些有密折专奏之权的大臣如果要给皇帝上密折,可以到锦衣卫领取,将奏折放入锦盒之中,密折由各地锦衣卫收集,就汇总到紫禁城的锦衣卫承天门镇抚使司衙门,因此承天门镇抚使司衙门不仅是守卫紫禁城的第一要冲,更是密折中转站。

如今担任承天门镇抚使司镇抚使的便是胡松奇,却说胡松奇得了密折,又见是从山东发来,便知晓此间的厉害,忙亲自捧了密折往颐和园而去。

今日是崇祯皇帝召见南直隶官员的日子,南直隶地位重要,负责拱卫南京,不管是总督张我续还是巡抚何如宠,都是历经三朝的老臣,颇令崇祯悬心的就是,南直隶各官员多为东林党把持。

这边南直隶布政使司布政使卞文瑜正在汇报南直隶的相关情况,胡松奇却是从侧门悄悄进了大殿,便藏在柱子后边,王承恩撇见了胡松奇,便退下来小声问:“你怎么来了?”

胡松奇跟王承恩是老相识了,也不施礼客套,而是将密折掏出来递给王承恩说:“青州的折子,许是出了什么紧要的事了。”

王承恩便接过密折,回到崇祯身旁,然后悄声问:“大伴更衣否?”崇祯撇了他一眼,似乎有些不满,但还是打断卞文瑜道:“待朕更衣。”其实大臣们都心知肚明,所谓更衣并不是真的要上厕所,而是有什么事不好当着朝臣们说罢了,退到后殿,崇祯便道:“老货,若不是什么紧要事,仔细肉皮。”

王承恩便将密折递给崇祯,然后又将早已备好的烛火凑了过去,崇祯将封条撕开,又用火将锁孔的蜜蜡融了,锁“啪嗒”开了,崇祯取出折子,王承恩便接过盒子放到一边,这密折不是别的,正是温璜的折子,崇祯不看则已,越看越是怒火攻心,崇祯不由得骂道:“蠢东西!蠢东西!朕给他一年的时间,并不要他急于求成,他却给朕捅出这么大的篓子来!”边说着边将折子扔在地上。

崇祯气呼呼的来回踱步,似乎想到了什么,便问:“可有黄道周的折子?”王承恩便道:“并没有。”崇祯便道:“这个黄道周,他在搞什么明堂!”王承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敢随便说话,崇祯来回转了几圈,便返回了前堂。

张我续和何如宠一眼就看出了崇祯脸上的异常,卞文瑜也是快六十的人了,也看出了异常,便没有继续启奏,倒是南直隶巡察御史许作梅出声提醒道:“卞大人,陛下回来了,如何不继续?”卞文瑜便道:“万岁日理万机,甚是疲累,便是我等臣子看在眼里也不忍,南直隶民政诸事,亦写在了折子里,不妨待陛下休息好了,翻阅一番也便罢了。”

许作梅冷笑一声道:“卞大人倒是会讨皇上的欢心,如此谄媚行径,君子不耻也。”崇祯本来就一肚子火,听罢勃然大怒,一拍桌子道:“放肆!圣人教你说的这些无君无父之语吗?”

许作梅一时被吓的懵了,慌的跪倒在地道:“臣,臣岂敢。”崇祯便道:“你不是不敢,而是胆子大的很!许作梅目无君父,大不敬!来人,即刻打入诏狱!”两个锦衣卫上前,将许作梅拖了下去,许作梅似乎吓傻了,竟一语未发。众人慌的跪倒一片,齐声道:“臣等惶恐,望陛下息怒。”

崇祯气呼呼的散了朝,亦未赐下御膳,南直隶众人皆惴惴不安的退去了,到了书房,崇祯仍自气恼,王承恩亦不敢搭话,陆遥便问:“你准备怎么办?这事要是办不好,只怕新政的事也就不能推行下去了。”朱由检便叹气道:“先生这些年也瞧出来了,下边这些人,个个道德楷模,真让他们做点实事却是难的很,温璜在青州怕是不能待了,此事若要善了,必得重新找个计谋稳妥、有真本事的人才行,只是这样的人难找啊。”

陆遥想了想说:“我倒是有个人推荐。”朱由检忙道:“如今我也是急昏了,一时竟想不出,先生快说。”陆遥说:“赵士锦怎么样。”朱由检想了想说:“但是他崇尚心学,我实在是不想现在就重用他。”虽陆遥便说:“法无定法,事从权宜,田租税粮新政可是国策。”

想到这里,崇祯便道:“让赵士锦速来见朕。”王承恩忙下去传旨,不多时,赵士锦便来到书房见驾,崇祯拿着笔边写东西边道:“来了?”赵士锦忙行礼道:“臣见过万岁,不知万岁唤臣来所为何事?”崇祯一挥手,王承恩便捧了密折过去,赵士锦接过密折细细看去,也不由的眉头皱了皱,崇祯便问:“爱卿以为此事如何可解?”

赵士锦想了想道:“万岁,此事干系两条人命,若处置不当,让人留下口舌,只怕对朝廷、对万岁风评都不好,还是得派人细细查去才是。”崇祯便转了个话题道:“听说王先进去湖广任学政使了?”赵士锦如何不知道崇祯的心思,便笑道:“是啊,万岁慧眼识珠,这都是万岁的洪恩。”

崇祯见赵士锦只是谢恩,没有其他表态,便又道:“听说顾炎武一直在阳明书院教学著书,想来性子沉稳许多吧。”赵士锦便道:“顾炎武这些年著书立说,倒是颇有些道德之风,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施展才华罢了。”崇祯便点点头说:“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平常时候自然是敲不出忠奸的,必得到了可用之时才好。”赵士锦知道皇上已经提出交换条件了,便道:“若陛下不弃,臣愿往青州,为万岁分忧。”

崇祯忙道:“哦?爱卿若有此心,当真是为朕解了燃眉之急了,爱卿若能平息此事,朕必不负爱卿。”赵士锦便跪倒正色道:“万岁,臣还有一言。”崇祯如今有求于人,便忙道:“但说无妨。”赵士锦便道:“臣深知田租税粮新政乃是国策,臣不敢讳言,但以每户80亩为限征收粮税,实为不妥。”崇祯便有些不悦道:“有何不妥?”

赵士锦便道:“天下田亩,不过三分,一分归上林苑监管理,乃是皇庄,皇庄征税,不过十五税一,而且如今也有了皇粮库局,这自然是不用操心;一分乃是自耕农,万岁仁厚,一概免了自耕农的徭役赋税,但是单靠土地是养活不了多少人的,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自耕农便只能靠卖地苟活,这些土地要么被坊市买去,开坊设局,要么被大户买去,自耕农一部分成为雇工,这还好些,毕竟雇工工酬高,足以养活老小。但是更多的则沦为佃户,苦不堪言,万岁推行租税粮新政,为的就是让大户们将多余的土地归还给原来的佃户,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到手的东西退回去何其难也,所以各地的大地主便想了各种办法,私分田亩便是其中一法,臣还听说西南一些地方,甚至为了田亩害人性命,导致出现了大量的无主之地,那些大户便名正言顺的占有了这些土地。如今青州之事,若背后没有那些世家大族的操弄,臣万死也不敢相信。”

崇祯便道:“朕如何不知,所以非智慧之士、天子近臣前去不可。”赵士锦便道:“圣人有云"食色性也",趋利避害乃是人性,世家大族们如此反对新政,虽有为富不仁的人性作祟,也是有一些客观原因的。比如以户来征税,只是核算了族内之人,但是大户家中丫鬟奴仆、管家门子,哪个不得需要吃喝用度?若真按此缴税,只怕没有几年,便要破败了,哪个会肯?生死攸关,他们岂能不以死相抗?若此策不改,只怕会有无数个青州。再说了,皇上没有立刻在全国推行,而是选顺天和青州作为试点,不就是想查缺补漏,从具体实践中补充和修改新政吗。望陛下采纳忠言,三思而行。”

崇祯细细品味,半晌才道:“若依爱卿,当如何?”赵士锦便道:“应当取消以户为单位核算田亩,而改为以人均核算田亩,同时还应当规定土地买卖的一定比例,不准自耕农卖掉所有土地,以及若确实要买卖的,应当首先卖给皇庄,此外,对于自耕农,人均土地不足两分的,朝廷还应当按人口给予一定的贴补,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他们沦为奴仆,还有利于人口的增加,人口多了就可以向边疆地区迁移人口,巩固边疆,如此一来,大户们抵触情绪小了,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崇祯沉默良久,最后说:“爱卿之策甚当。”赵士锦便道:“万岁,其实这些都是顾炎武闲时与臣私下的议论,亦不算臣的功劳。”崇祯便道:“朕都知道了,爱卿何时可赴青州?”赵士锦便道:“随时都可,但凭万岁差遣。”

崇祯便将手中写的一些东西交给王承恩,然后对赵士锦说:“这里有朕的几道手谕,要不要用?如何用?都由爱卿决断。”赵士锦接过手谕谢恩,崇祯又对王承恩说:“你陪赵士锦往山东走一趟,另外传朕的口谕,黄道周身为山东巡抚,御下无方,特褫黄道周的上柱国,罢温璜青州市长知州之职,调赵士锦为青州市长知州,令温璜交接后至京请罪。”王承恩和赵士锦谢恩后出了殿,两人约定回去打点一番,明日便往山东。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却说许作梅被关,南直隶肃政廉访使司肃政使赵光抃、南直隶镇江市知州黄家鼐散了后便来至了文震孟府上,将今日朝上之事一一说了,文震孟自然知道崇祯是为何发怒,但也不便说破,赵光抃便道:“老师,许大人本是无心,实在不该受此大难。”黄家鼐也道:“都怪卞文瑜那个老王八给许大人下的套,他非要往陛下龙体上扯,许大人没留神就上了当,文大人一定要救救许大人啊。”文震孟便道:“正该如此,你们放心,我自当发动都察院正直的御史言官,一起为许大人作保。”等两人走后,文震孟便令人飞鸽传书去了青州孟家。

后几日,御史台言官接连上折子,力保许作梅,其实崇祯也不过迁怒许作梅,让他坐了几天大牢,又罚了半年俸禄,便仍去做他的巡察御史了,许作梅从此便与卞文瑜做下了深仇大恨,此是后话不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