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632年:谁要谋害皇嗣?
严冬的寒风越加的猛烈刺骨,似钢刀般刀刀刮骨而过,即便是待在暖阁里,地笼烧的通透,崇祯也不得不又多穿了一层裘衣,好在格物部下半年因为一个偶然,而烧制出来的类似琉璃的玻璃,首先镶嵌在紫禁城的大殿内,较之之前的纸糊和棉布窗帘更加保暖,才让崇祯在今年能更舒服的挨过严冬。崇祯不由得说道:“起先朕大兴格物之学,朝野内外不免议论纷纷,旁的不说,单说玻璃此物,却是大有裨益,因着时间的关系,产量尚不多,只能先紧着宫里,不几年产量上去了,便可自由买卖,朝廷不仅多了一项收入,更可以惠及天下。”
方以智便道:“陛下所言极是,说起这玻璃还亏的故文定公和张稷若大人,只是略在烧制琉璃的流程中,稍做了丝丝改动,便有了此物,可见格物一学,并非离经叛道,也非高深莫测,完全可以简而化之,整理成册,以为天下用。”郭之奇便忙道:“方大人所言,格物部业已同通政录档司沟通,计有二三十件简便且易于推广的格物之法,通政录档司计划整理成册,想来不日便可刊印天下。”
正说着,秦熙便来奏报道:“皇上,顺天知府求见。”崇祯便道宣,郭之奇便忙坐到一旁的案子旁,其他人也按序站好,不一会儿,刘含辉进了暖阁,行过礼后,崇祯便道:“爱卿之前上奏的顺天府重设学政使司和新设肃政廉访使司的折子,朕看过了,兹事体大,朕今日召你来,是想听听爱卿在推行过程中的看法。”
刘含辉便道:“皇上圣明,按皇上意思,顺天府如今整合为京州、蓟州、密云州、怀柔州、延庆州、兴州、固安州、武清州、梁城州、营州、通州十一州,州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为村;知府衙门下又设戍卫军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学政使司、肃政廉访使司,各州知州衙门下设都尉局、布政局、按察局、学政局、肃政廉访局,各县知县衙门下设都事卫、布政卫、按察卫、学政卫、肃政廉访卫,各乡知事衙门下设兵事所、税所、按察所、学政所、肃政廉访所,如此一来,举凡公学、征兵、征税、刑律、监督、赈济等均由有司负责,内阁法令亦可贯彻至乡,如此五司制较之前三司制更为完备。”
崇祯点点头道:“爱卿可将学政之事再细细道与诸位一听。”刘含辉便道:“如今各处私塾颇盛,若一一取缔另建,耗费颇大且各村乡绅、里长抵触甚大,可仍由先生教授为主,朝廷辅以教材,除识文断字外,辅增《九章算术》之法,各乡须建蒙学,收乡里满十岁者,至十三岁;各县增建县学,蒙学学生经考录后入取,至十六岁;各州增建州学,县学学生经考录后入取,至十八岁;各府增建郡学,州学学生经考录后入取,至二十岁;凡州学学生可考取国子监,考录办法与科举并行,郡学学子可参与科举,但各私学学子不得参与国子监取士,仅可通过科举入仕。”
高弘图便道:“臣以为,为增加官学对士子和百姓的吸引力,在内廷各司增补官吏时,可优先选择国子监监生。”刘含辉点点头道:“高大人所言正是下官想要讲的,不但如此,官学读书的费用也应均由朝廷负担一部分,以便激发贫寒子弟读书的积极性。”
郭之奇便问:“在下只有一事想问,郡学学子二十才得参与科举,是否有点太晚了?”刘含辉便道:“起初在下也这么认为,后张稷若大人言道,既是要在科举外另辟蹊径,便不求急迫,而要使学生学的扎实,自蒙学至郡学,所教内容涵盖文科、格物、财经、律法、算术、工程等等,必要条分缕析,从文思院、格物院和京师大学堂中选派院士、博士至官学传道解惑,此事干系颇多,自是急不来的;况且随着医馆的不断开设,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的寿命当可大幅提高,二十亦将不算高龄,下官以为张大人所言极是,才定下此事。”
崇祯听到是张稷若的建议,才放心下来道:“张爱卿博闻广识,朕一向信得过,且文定公逝前亦大加褒赞举荐,可照此办理,诸位爱卿可还有疑虑?”
众人才道:“陛下圣明,臣等无疑虑。”崇祯才点点头道:“甚好,顺天府可照此办理,只一条,务必以稳为主,要将顺天府为天下范。”刘含辉忙连连奉旨称是。
众人商议妥当,王承恩又过来道:“皇上,方才皇后娘娘遣人来报,说皇上若处理完国事请至坤宁宫,有事商议。”崇祯便对众人说:“罢了,如今也年下了,朕今日便放诸位爱卿半日,跪安吧。”众人跪安后,崇祯便起身,王承恩忙拿起裘皮大氅跟了上来。
崇祯坐上软轿,软轿直进了乾清门,往坤宁宫而来,到了宫门外,坤宁宫领宫太监高起潜忙高声道:“皇上驾到!”崇祯进了门,只见皇后、田皇贵妃、袁贵妃、贤妃、贤嫔、端昭仪、柔昭仪等纷纷掀了帘,出来迎接行礼,崇祯扶起皇后,又拉着皇后的手道:“诸位爱妃平身,外边天寒地冻,快快进屋。”
众人进来了,依序落座,崇祯便对袁贵妃说:“朕看爱妃脸色不好,可是身子不爽?”袁贵妃忙起身道:“劳陛下牵挂,入冬以来便觉得身子不爽利,已着太医瞧了,说积年的沉珂,须得好好调养,已开了方子。”
皇后便接过话来说道:“妹妹务必好生将养身子,也好为皇上添上一男半女。”袁贵妃不由的脸一红道:“妾谨遵皇后懿旨。”皇后又道:“皇上,眼看着就到了节下,前朝连着出事,太妃的意思是选秀女入宫的事不要大力操办,本宫便想着,依上次的旧例,仍是在功臣家选取,请皇上一观。”
皇后说着将秀女名册交给崇祯,又继续说道:“此次单单选了功臣家女儿三人,为京营总兵曹文诏侄女曹氏、九镇军总兵孙传庭之女孙氏、济南府知府王绍徽之女王氏。”
崇祯便道:“皇后辛苦了,此次选秀女入宫,可稍安大臣之心,皇后考虑周到,朕心甚慰。”皇后又道:“如今后宫日渐充盈,但自贵妃的位份之下,多有空悬,昭仪往下还好说,祖宗并无定例,只是妃嫔皆有定例,眼下多不全,本宫想着趁着此次秀女入宫,不妨补齐位份。”
崇祯想了想便道:“贤妃伺候朕多年,且曾诞下皇子,虽不幸夭折,但亦有苦劳,可晋为贵妃;柔昭仪何氏晋为庄嫔,仍居咸福宫、端昭仪徐氏晋为丽嫔,仍居启祥宫,惠婕妤黄氏晋为惠嫔,仍居钟萃宫。至于新入宫的秀女,皇后拿出主意定下便是。”
说完,崇祯便起身,皇后等人忙起身道:“恭送皇上。”只是袁贵妃不知是起的急了还是怎的,竟直直的栽了下来,唬的崇祯忙道:“快传太医!”
不多时,太医院院使王思任匆匆来到,给袁贵妃细细把了几次脉,才起身对崇祯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贵妃娘娘如今已有四个月身孕了。”崇祯不由大喜,又忽而冷下面孔来道:“既然如此,为何之前太医未向朕禀告?”皇后也忙道:“速去拿太医给贵妃开的方子来看。”
王承恩忙派人去承乾宫取来方子,交给王思任细观,王思任看后便道:“敢问皇后娘娘,是哪位太医为贵妃娘娘诊脉?”皇后便道:“如何?可是有什么差错?”王思任便道:“看来或是误诊,不过看这方子,却是无妨,只是方子里牛黄略重了些,恐至胎儿早产,贵妃这胎只怕更得好好养着才是。”
皇后便厉声道:“什么误诊!皇上,依本宫看来,只怕此中有人心怀不轨,图谋皇子才是真。”说完还斜眼瞟了田皇贵妃几眼,崇祯点点头道:“王承恩,此事交内监司严查!”王承恩忙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