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632年:连丧重臣
第二日,崇祯将杂事推到一旁,只带王承恩一人,乘小轿离了皇宫,径直往徐府而去,来到徐府前,并不多言,只叫王承恩拿了手令交予门房,不多时,徐府中门打开,徐骥带着阖家老小,匆匆忙忙出来,徐骥跪倒在地道:“臣参见陛下!”崇祯这才从小轿中出来,上前扶起徐骥问:“阁老可还好?”徐骥红着眼眶陪着崇祯前行道:“父亲大人前些日子偶感风寒,本无大碍,不想前日病情突然加重,太医院束手无策,又请来医部诸位大人,亦说不大好,这两日也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臣亦不敢以家父身体叨扰陛下,不想陛下竟然亲至,阖府上下无不感恩,想来家父亦有安慰。”
崇祯颇为凝重的点点头,穿过一道门,便来至内室,阖家妇孺尽皆回避,崇祯便进了屋,只见徐光启已是骨瘦如柴、面目全非,两腮深深凹陷,虽闭着眼,但是只见眼皮上下颤动,嘴里还呢喃着什么,徐骥强忍泪水,打着颤轻声道:“父亲,父亲,皇上来了。”
徐光启似乎听见了这一句,猛的睁开了眼,说了句:“皇上来了?”崇祯忙坐到榻前,握住徐光启的手道:“是朕,朕来看阁老了。”
徐光启亦不说话,只是拉着崇祯的手,不由得老泪纵横,崇祯忙摆摆手,徐骥和王承恩便退了下去,崇祯忍住悲恸问:“阁老可是还有什么未了之事?尽可对朕说。”徐光启只是小声呢喃,似乎已经说不出话,崇祯便道:“可是放心不下端昭仪?阁老放心,昨日太医院来报,端昭仪已有近三个月身孕,朕一定会好好待她。”
徐光启摇了摇头,崇祯又道:“阁老可是担心徐骥?”徐光启又摇了摇头,然后伸手指了指床头一侧,崇祯忙起身看去,却原来是一本书,崇祯伸手拿过来,上写着《农政全书》四个大字,崇祯有些不解道:“此书崇祯元年不是已刻印吗?阁老还有何不放心?”徐光启这才积攒了些力气道:“臣这几年考究一番,发觉此书尚有不足之处,臣唯恐流于后世,贻害后人,故又重新审定一番,尚未刻印,老臣心里想着这事,便是死,也难瞑目啊。”
崇祯不由泪流满面道:“阁老病体沉重,心心念念还是朝政之事,不知阁老之后,谁为国之顶梁啊.”徐光启长出了一口气说:“格物大业,终在方以智身上,不过此子如今年岁尚轻,资历不够,还得多加磨炼,在此期间,陈子龙可堪一用,还请皇上明察。”
崇祯紧紧握住徐光启的手说:“朕知道了,阁老万勿珍重身子。”徐光启这才放下心来,似乎刚才的对话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不由的长出了一口气,接着,徐光启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又道:“陛下,臣曾与张稷若大人有过长谈,臣以为张大人才思敏捷,见地既广又深,远在臣之上,望陛下明察。”崇祯点点头,有些哽咽道:“朕记下了,阁老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徐光启道:“臣要去了,望陛下勿以臣为念,自陛下登基以来,大兴革弊,臣只恨时间太短,又兼年迈,唯有以烛火之光以助陛下,望陛下戒骄戒躁,我大明中兴有望矣,臣死后,万勿张扬操持,当一切从简,为天下表率,以警奢侈之风气也。”
朱由检此时也已是泣不成声道:“徐光启乃真正人也,临死之时,还是想着天下百姓,想着朝廷社稷,此乃天下为公之表率也。”陆遥也叹息道:“是啊,人性中不光有自私黑暗的一面,也有如此光辉的一面,徐光启可称得上是人性之光。”
崇祯也是痛不可支道:“阁老勿要灰心,只是小小风寒,不要胡思乱想。”徐光启笑了,笑着摇了摇头,又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又轻轻闭上了眼。
崇祯又待了片刻,让自己心情平复,擦干眼泪,才开了门出去,徐骥和王承恩仍候在外边,崇祯便道:“好生照顾阁老。”便带了王承恩离了徐府。
十一月八日上午,崇祯正在乾清宫议事,王承恩匆匆过来,对崇祯耳语道:“皇上,徐阁老今晨没了。”崇祯不由楞了,好半晌,崇祯挥挥手道:“诸位爱卿暂且跪安吧。”郭之奇、方以智等人不明就里,便退下了,整个大殿只剩了崇祯一人,想到徐光启,崇祯不由得放声大哭,哭的何等悲切、何等凄凉。
好半晌,崇祯才止住哭声,又多加平复心情,使自己恢复如初,便又招进众人道:“朕刚得知,徐阁老今晨没了。”方以智不由的大惊失色,眼泪“扑簌簌”流了下来,王承恩、秦熙等人亦面露悲色,高弘图道:“次辅大人一生为国为民,耗尽心血,令人唏嘘悲恸。”说罢,亦滴下泪来。
崇祯便道:“徐阁老学问贯通,言行端正,老成忠厚,识达大体,学术纯正,持己端方,谋虑深远,才智超卓,通达古今,明练治体,思窥格物之学,以救汉宋以来空言论学之失。特追封太子太师,谥文定,辍朝三日。”
随着徐光启的逝世,内阁又发生了巨大变动,程国祥顺理成章晋为次辅,不再任户部尚书一职,改为分管工部、兵部和户部,楚党领袖官应震不再任户部右侍郎,升为光明殿大学士,宋应星不再任格物部尚书,升为光明殿大学士,黄宗羲不再任考功司总办,以光明殿大学士职位进入内阁。
十一月十五日,徐光启灵柩离京,徐骥抚灵回松江港府上海县老家安葬徐光启,上奏折请求丁忧,崇祯恩准,并派王承恩写了一副对联赠与徐家,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文定公奋武揆文”。
崇祯五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十二月五日,又一个惊天噩耗传来,内阁首辅董其昌病逝,齐党领袖周永春不再任考功司左代办,升为光明殿大学士。崇祯此时也开始着手减少内阁成员,于是便没有增加人员进入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