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632年:惊天巨变
尚可喜忙道:“陛下明鉴,末将反复劝说文将军,怎奈将军不从,末将只得跟随,以全忠义。”高杰也道:“陛下,尚参军确实劝说过文将军,末将亦在场。”崇祯听罢,忙离了座,下了阶,亲自为尚可喜松绑道:“原来是朕错怪参军,险些冤枉了良将。”尚可喜忙道:“末将不敢。”崇祯便道:“既然文祥殉国,便令尚可喜为镇门,高杰为参军。”
两人忙跪谢了崇祯,崇祯又问:“刘文秀可在?”从后边闪出一小兵,正是在战场上挡下德格类,救了崇祯的那人,刘文秀跪拜道:“草民在。”崇祯便忙扶起刘文秀道:“朕亏得将军,即日起便在朕身边以为护卫,如何?”刘文秀大喜过望,忙道:“小臣敢不从命!”
崇祯又令三军在四平修整,派陈子龙作为天使,犒劳大军,又论功行赏,三军上下无不感恩戴德。又派人将德格类首级送回京,进献太庙。
当天夜里,崇祯召集众将商议,崇祯道:“如今四平已下,接下来如何行事?卢象升如今如何?刘世玉又如何?”陈子龙便道:“卢将军主力已攻下辽中,海州、营口以西尽皆收服,目前在辽阳与皇太极对峙,刘将军那边似乎不很顺利,抚顺关一时之间难以攻克,多尔衮部也有异动,据探子来报,有一队人马从建州西行至马儿墩寨,逼近萨尔浒。”
崇祯便道:“行文内阁,立刻选派官员接管收复领土,安抚百姓,另外给祖大寿下旨,速派戍卫军接管四平,只是抚顺关难下,恐怕还是隐患,不知诸将有何妙策?”
陈子龙道:“陛下,多尔衮虽然遣兵西行,但还是在坐山观虎斗,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参战的,抚顺关乃兵家必争之地,可先令刘将军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从长计议为是。”
崇祯才点点头,曹文诏也道:“现在我军有两条路线,要么向东打辽源,要么向南打辽海。”戚昌国便道:“我以为应当南下辽海,目前辽源被多尔衮占据,倘若因此激怒多尔衮,恐怕对我军不利。”
崇祯道:“朕亦认为如此,目前辽海守将是何人?”曹文诏便道:“启禀陛下,乃是岳托。”崇祯道:“可是代善之子?”曹文诏道:“正是此人,岳托不但有将帅之才,也颇有政治眼光和大局意识,当年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全都手握重兵,势均力敌,就是岳托从大局着想,与萨哈璘一起劝说代善支持了皇太极,这才迅速解决了当时的权力接续问题,只怕跟德格类比起来,岳托更难对付。”
陈子龙接着说:“而且代善对多尔衮有大恩,只怕一旦岳托有难,多尔衮难保不来相救,倘若两线作战,只怕对我军不利。”崇祯道:“倘若如此,那岂不是辽海也没法打了?”一时间,大家陷入了沉默,最后崇祯道:“即便有如此多的困难,也要奋力向前,待祖大寿的戍卫军接管了四平,大军就立刻开拔南下,先下清阳堡、昌图再说。”
过了几日,祖大寿派来的戍卫军到了四平,崇祯便率领京营离了四平,清阳堡和昌图守军几乎没有反抗,便纷纷弃城南逃,大军驻守在昌图,曹文诏道:“陛下,昌图乃是咽喉要地,务必分兵坚守才是。”陈子龙道:“万万不可,战场上分兵乃是兵家大忌,将军从军多年,如何不知?”
曹文诏便道:“事从权益也,切不可纸上谈兵,倘若多尔衮自辽源发兵,占了昌图,断我军后路,岳托又从辽海攻我,如之奈何?所以昌图务必要守住!”崇祯点点头说道:“将军继续说。”
曹文诏便接着说道:“陛下,末将以为应当暂时屯驻昌图,派兵扫荡牛家庄、永宁堡和长岭等地,打通与东蒙的通道,再派祖将军遣一支精锐坚守昌图,倘若有变,昌图若能坚守,便坚守,不能坚守,我军也可从长岭退回东蒙,不至于有危险。”崇祯沉默半响道:“倘若如此,那定下的铲灭鞑子的计划岂不是就完了?”曹文诏便道:“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请皇上三思。”
崇祯叹口气道:“看来只有如此了。”然后又对陈子龙说:“立刻给祖大寿下旨,速遣精锐来昌图驻守。”然后又对曹文诏说:“便依将军所言,暂时屯驻昌图,派兵往西打通永宁堡、长岭一线。”
崇祯这边不得已只能暂且在昌图屯驻了下来,且说杨嗣昌自领了圣命,便率军在山海关驻守,又令长城各关隘严加防范,随着前线得胜的战报连连传来,杨嗣昌不由得心中大喜,尤其是德格类的首级传到山海关时,杨嗣昌还专门请旨将德格类首级遍传各关隘,以激励守关各将。
四月二十一日,杨嗣昌照例在总兵府处理公务,突然,有亲军来报道:“禀报督军,有个叫彭万里的,自称是锦衣卫百户,说有紧急军情禀报。”杨嗣昌皱皱眉头道:“锦衣卫?我素与锦衣卫无瓜葛,再说了,他们能有什么军情,将他好生安置,就说我身体不便,不能见客。”
亲军便下去传令,过了一会儿,只听外边有人嚷嚷道:“督军若不见我,我便只有一死!”杨嗣昌心道:虽然一个小小百户,无足轻重,但是锦衣卫毕竟是天子身边的人,若真在我这里死了,只怕心怀叵测之人会借题发挥,见见又有何妨?
想到这里,杨嗣昌便说:“让他进来吧。”不一会儿,亲军带着灰头土脸的彭万里进来了,杨嗣昌一手拿着公文,一边用斜眼瞄他一眼道:“听说你有紧急军情?”彭万里道:“正是!请督军屏退左右。”亲军们颇有些不忿,正要发作,杨嗣昌挥挥手,让他们退下,彭万里才噗通一声跪下道:“督军大人,鞑子大军占了明水塘,正往山海关杀来!望督军大人快做准备!”
杨嗣昌惊的公文散落一地,忙站起来道:“此话当真!”彭万里急的快要哭了道:“千真万确,如今明水潭被占,我冒死才逃出来向督军送信。”杨嗣昌还是犹豫不决,彭万里又道:“陛下亲征前,曾路过明水塘,对小臣多有抚慰,小臣万幸得见天颜,愿以死报答。”
杨嗣昌这才有些信了,他一边来回踱步一边问:“鞑子大军有多少人?何人带队?”彭万里道:“数不胜数,约莫有几万人吧,谁带队亦不得知,他们从北边嫩科尔沁一路急行军过来。”
杨嗣昌心道:该死,早知就该把科尔沁全族灭了,否则何有此患?不过此时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忙道:“来人!”亲军进来后,杨嗣昌道:“速派人出关打探,去明水塘打探,有敌情速速来报!”亲军正要走,杨嗣昌又道:“慢!派人往沿城各关隘去,令各军提高警惕,若有鞑子犯边,只须坚守,不得出战,速速飞鸽来报!”
亲军虽然一脸不可思议,但是还是忙下去传令了,杨嗣昌坐立不安,总觉得右眼皮子直跳,仿佛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样。过了半响,亲军来报道:“报,报督军,有一支大军穿我明军服饰而来,离关不过四十里。”杨嗣昌道:“是谁的部队?”亲军道:“派人去问,说是卢将军部下,负责押送战利品,请求开关放行。”
彭万里忙道:“督军!此必定是鞑子所扮!明水塘就是这般落入敌手,鞑子入了明水塘,几乎杀光烧光,不留活口,若督军不信,速派人去明水塘打探便知!”杨嗣昌便道:“令他们不得继续向前,原地修整!”亲军下去传令了。
杨嗣昌心乱如麻,有一亲军突然道:“督军大人,只怕此是疑兵之计,京师或有危险!”杨嗣昌看去,此人不是别人,乃是袁崇焕之子袁兆基,虽然崇祯斩了袁崇焕,但感念其功劳,留下了袁兆基,还让他跟随杨嗣昌在军中效力。
杨嗣昌忙道:“兆基何有此言?”袁兆基道:“督军请想,明水潭被灭这么大的事,想要查清也不过一两日的事,为何鞑子还敢如此?末将以为此必定是一支疑兵,而真正的主力或许就是想要度过长城,偷袭京师!”
杨嗣昌忙道:“那依兆基看,鞑子若想过关,当从何处?”袁兆基道:“必走喜峰口!”杨嗣昌想了想,便忙道:“兆基,你立刻拿着我的手信,再去传令各关,不许任何人通关!”袁兆基忙拿着督军手信去了,杨嗣昌想了片刻又道:“来人!”一个亲军过来,杨嗣昌拿起纸笔写了几行字,然后叠起来放进信封交给亲军道:“速去察哈尔交给郑提督,让他速派军来山海关!”
一一吩咐下去后,杨嗣昌才松了一口气,刚想喝杯茶,忽然亲军来报道:“督军,喜峰口守军飞鸽急报!”杨嗣昌哆哆嗦嗦拆开急报,顿时跌坐在椅子上,彭万里捡起急报,上边写道:“关破!”彭万里正要说话,杨嗣昌突然放声大哭道:“我命休矣!陛下将京畿交付与我,竟然犯此大错,我命休矣!”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说着爬起来就要去摘墙上的宝剑自刎,彭万里忙拦住道:“督军何以至此!如今鞑子偷袭京师,深入腹地,必是想要速战速决,京畿之地,已无防守之军,全赖督军,督军何以弃京畿百姓与不顾,弃朝廷与不顾,弃陛下重托与不顾!”
杨嗣昌这才缓过神来道:“如今我心神已乱,如之奈何?”彭万里道:“应当即刻传令蓟州、营州、兴州、通州各地戍卫军,务必层层设防,拖延鞑子进军速度,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在速派人至天津调兵北上,协防京师,督军在提军自山海关追击鞑子,鞑子必败,京师可保无虞。”
杨嗣昌道:“那山海关怎么办?”彭万里道:“倘若督军不弃,小臣愿留在山海关,等郑提督大军到来。”杨嗣昌没有多说,只是朝彭万里一拱手,然后便叫了亲军出总兵府去了。
再说偷袭京师这支鞑子兵原来竟是二贝勒阿敏和皇太极长子豪格率领,皇太极自得了桑阿尔赛密报后,便派了两人领了三万大军偷袭京师,皇太极还不放心,怕二人智谋不够,又派了范文程跟随,这才借道嫩科尔沁,又听了范文程的计谋,换了明军战服,只说是卢将军部下,骗过喜峰口守将进了关,又防火烧了关隘,不做停留一路杀向京师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