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红绸是为死去的冤魂所挂,是赎罪,并非祈福
第38章红绸是为死去的冤魂所挂,是赎罪,并非祈福
李暮歌知道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但她没想到,温川女儿在南疆这件事,竟然都传到淑妃耳朵里去了。
“温川的女儿,就是大驸马的堂姐吧?”李暮歌仔细想了想,小说里完全没有提过这个人,“从前倒是从未听谁提过此人。”
“那温家子成为大驸马后,温家一脉在朝中变得极为低调,自诩中立,不掺和任何斗争,大理寺卿温川的事情,自然没能传入十四你的耳中。”
淑妃见李暮歌似乎完全不知此事,脸上流露出些许自得,她就知道,李暮歌是需要她的!
只要李暮歌需要她,那她就可以拿李暮歌当诱饵,引出幕后之人,再借由李暮歌的手,杀了那害死她孩子的凶手,为孩子报仇!
淑妃想到这儿,眼底的仇恨几乎要冲出眼眶,化作利刃刺向仇敌。
“可仅凭这件事,根本没法确定是大皇姐所为,况且大皇姐和太子积怨已久,她若是真有这法子,应该先去对付二皇兄与三皇姐他们,何故用来对付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主呢?”
李暮歌像是在非常认真的分析,她不希望淑妃一开始就对上大公主。
大公主和太子党两股势力,眼下正是最强大的时候,这个时候谁对上他们,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知,本宫如果什么都知道,就不会来找你联手了。”
淑妃被李暮歌一句接一句的质问,问得哑口无言,最后恼羞成怒,直接说出她的目的。
李暮歌见淑妃确实是不知道别的了,明白淑妃现在基本上不能调用覃家的人脉了。
看来在十公主和十一皇子死后,覃家基本上已经放弃了淑妃,导致淑妃知道的消息少得可怜。
但连淑妃都清楚大驸马的堂姐在南疆,那又有多少人知道,十年前死的那位才人,是大驸马的侄女呢?
宫里又有几人知道,当年是六公主杀了才人,良嫔明知此事,还想尽法子将此事遮掩过去?
李暮歌摸清了此刻淑妃的底后,就让淑妃先离开了,今日她还要接待其他人,没办法和淑妃好好谈。
淑妃走时不太情愿,但到底不敢和李暮歌撕破脸,她现在能指望的也就只有李暮歌一人了。
等淑妃一走,大公主就到了。
大公主没跟李暮歌说其他,过来主要是吊唁六公主,随后又是一堆人上门,连荣阳都派人来了。
六公主活着的时候,人缘不是很好,死了之后倒是高朋满座,每个来吊唁她的人,都带了几分真情实感的悲伤。
等天快黑了,春和宫才安静下来,颜士玉来了宫里,特意陪着李暮歌。
她也帮忙做了不少事,最后累得都有些走不动道了。
趁着屋中没外人,颜士玉说了她今日从祖父那儿听来的消息。
“宫里接二连三的出了丧事,陛下已经决定过段时间去青龙山上祭拜天地神灵祈福,清扫宫中晦气,陛下点了太子随行,过两日便动身。”
李暮歌一点儿都不意外,宫里连着死了四个皇嗣,皇帝再心大,也会觉得有问题。
“殿下,之前你递上去的折子,今晨陛下拿出来说了两句。”
颜士玉不意外李暮歌对祈福一事没反应,主要是这事儿跟李暮歌什么关系都没有。
李暮歌还没有踏足朝堂,皇帝祈福带谁也不会带她去。
今日谈话的关键在于那张折子。
“科举的折子吗?各位大臣有何见教?”
李暮歌算着时间,皇帝也该动一动她的那张折子了,果然,他今晨就拿出来说了。
“意见不一,大部分是反对,听祖父说,他们的反应很激烈,尤其是以杨家为首的官员,差点儿没把紫薇殿给掀翻了。”
颜士玉说着,频频咂舌,以前她没去了解过官员上朝,一直以来,她都觉得大多数官员应该和她祖父差不多,一把胡子,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等别人说完话,才慢条斯理开口,讲述自己的意见。
结果真的了解了上朝后,她此前所有想法,全部推翻了。
上朝时,大臣们一言不合开始对骂,甚至动手都不在少数!皇帝也没法子,高声呵斥没什么用,总不能让禁军到大殿上制止朝臣吧?
那些朝臣他们有时候吵起来,完全是意见不一,但初心都是好的,是为了大庄着想。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任由他们对骂对打,一直到得出一个结果来。
颜士玉了解其中内情后,便觉得皇帝那个位子,不是一般人能坐得了的。
“看来他们的反对不止嘴上说说,打起来了?”李暮歌见颜士玉脸上一阵青一阵红,就知道颜士玉受到了很大冲击。
能冲击到颜士玉的场景,肯定是打起来了,还打得很热闹。
“前段时间,众言官弹劾太子,就已经打过一场了,你应该早日习惯,咱们大庄的朝堂向来如此,武德充沛啊。”
李暮歌又加了一句调侃,说得颜士玉苦笑连连。
“唉,臣这小身板若是站在朝堂上跟人打起来,估计会被人打得几日下不了地,真是想想都令人害怕。”
颜士玉代入自己,感觉天塌了。
“怒火上头的时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况且,士玉精通君子六艺,文能提笔,武能上马,如何就打不赢那些一把老骨头的大臣了?要相信自己。”
李暮歌之前看到过,有几个上朝的老臣已经很大年纪了,颜太傅六十多岁的高龄在其中,都算是年纪比较小的了。
那些老大臣,感觉风大一些都能吹倒一片,更不要说与颜士玉这种年轻人打架。
颜士玉闻言连道不敢,她要是跟那些老大臣打架,打赢和打输没区别,赢了战场输了名声,以后出门大家都得说她是专挑老人家欺负,那她成什么了?
她可是颜家贵女,世家名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