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前尘往事,良嫔的病
第39章前尘往事,良嫔的病
良嫔沉默了,她此刻的沉默,其实就是一种默认。
六公主去年才搬出皇宫,到六公主府住着,十七年里,她一直住在梧桐殿隔壁另一个宫殿里。
就和春和宫一样,近在咫尺。
良嫔没有那么关注李暮歌,李暮歌平日里做了什么大事,她都一清二楚,六公主养蛊杀人,她怎会不知?
更不要说,在六公主八岁时,就有一个才人因为她养得蛊虫而亡。
对外当然不可能说是六公主养蛊,只说是意外,六公主不小心将才人吓到,才导致才人早产,一尸两命。
皇帝若是知道这里头还有蛊虫作乱,绝不可能那么轻易就替六公主掩盖过去。
“十年前的那场意外,只有母妃知道是蛊虫作祟吗?”
“对,只有本宫知道。”
面对李暮歌第二个问题,良嫔选择坦言,没有丝毫隐瞒。
李暮歌不太相信,六公主当时只有八岁,她怎么可能将一切都隐藏得天衣无缝。
良嫔轻笑,笑容里满是自嘲,“母妃确实隐瞒了你许多事,但是事到如今,你六姐都已经死了,难道母妃还会继续瞒着你吗?你什么都知道,瞒着你还有什么意义呢?”
李暮歌眯了眯眼,良嫔此刻的坦诚,让她格外不爽。
大概是因为,她想看见得不是良嫔的坦诚,而是良嫔的悔恨,这一刻的坦诚,实在是太迟了。
“所以舅父他们不知道六姐的身份存疑,也不知道六姐养蛊,那为何舅父他们如此厌恶六姐?”
李暮歌一直觉得宁家应该是知道的。
宁家确实知道,但不是宁疏白一脉知道。
听到李暮歌亲昵地喊宁泽世舅父,良嫔心里有些酸涩,她已经许久没有喊过爹娘和小弟了。
“因为你外祖他们最是厌恶他人品行不端,一个人可以不聪明,但绝不可以是个说谎成性,残害无辜之人的恶人。”
当年皇后查才人死因,查到梧桐殿时,良嫔就慌了。
她不敢想象,如果小六八岁就担上一个杀害宫妃,残害手足的恶名,日后要怎么生活!而且一旦这件事细查,就能查出来小六在养蛊。
巫蛊之术是后宫绝对不能碰触的禁术,皇帝的逆鳞,谁碰谁死,届时不光她和小六活不了,宁家也会受牵连。
所以良嫔找到了当时刚考上状元,正得帝心的弟弟宁泽世,请宁泽世将此事与皇帝说一说,劝皇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莫要因此污了皇室名誉。
毕竟皇室出了个年仅八岁就杀了宫妃与皇嗣的公主,传出去会被天下人耻笑。
宁泽世当然不愿意,他是个正直的人,他觉得如果就这么将此事糊弄过去,那才人和婴孩的冤魂,何以平息?
哪怕是皇帝大怒,将他功名除去,他亦要承担此事后果。
良嫔劝了很久,宁泽世坚决不说情,他后来直接去找皇帝坦白,说是六公主不小心害死了才人与她肚子里的皇嗣。
宁泽世还说,他愿意去除状元功名,以自己的命抵才人的命,同时用宁家半数家财作赔,赠与甄才人的亲眷,只求皇帝开恩,宽恕六公主,看在还有十四公主的份上,饶恕良嫔和宁家其他人的性命。
“舅父确实是个正直之人。”李暮歌没想到宁泽世会这么选。
将真相还给死者的同时,还想出一命相抵的解决办法,同时为家人求情,希望皇帝能够法外开恩。
如果事实真的只是六公主不小心吓到才人,导致悲剧发生,那宁泽世的处理方法,已经做到了尽可能的公平。
毕竟六公主是皇室公主,良嫔则是宫妃,哪怕说天子与庶民同罪,也不可能做到同罪同罚。
庶民杀人要偿命,天子杀人,难道也要天子偿命?不可能,最多断发以代断头。
放到现代,达官显贵们杀了人,也有的是法子逃脱法律制裁,和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
“对,泽世是个正直的人,他光明磊落,觉得有错应该改进,有罪应该受罚,可是你的父皇,从不是个正直不阿的皇帝。”
良嫔说到这儿,之后故事的发展脉络便是清晰可见了。
皇帝得知此事后,先是对宁泽世发表了一番“朕之肱骨,怎能为一小小才人偿命”的言论,随后又说,“吓到才人不过是意外,小六真心悔改便足以,宫里常有妃嫔早产,唯有才人因此而亡,此乃命数,不能怪小六”。
两段话,将事情盖棺定论,小六没错,全是才人的错,宁泽世是皇帝重视的大臣,不能为一个小小的才人偿命。
于是十年前的这件事,就此落幕。
李暮歌早知皇帝不是个好东西,现在听完良嫔讲述,她胃里一阵翻滚。
这是真恶心啊!
“明白了吗?这就是你的父皇,他刚为太子时,说是要效仿太|祖体察民意,于是常去民间游览,期间不知带回东宫多少女子,每一个女子都曾与他海誓山盟,曾与他真心相爱。”
良嫔说出皇帝过往,她看着李暮歌脸上无法掩藏的恶心,颇觉痛快!她早就想跟人说了!
“这天底下最为无耻的便是男子,尤其以你父皇为最,现在大公主与太子相争,搅得朝堂鸡犬不宁,西北军养寇自重,你父皇两头受辖制,全是他自找的!他凭什么稳坐天下?他简直连先帝的洗脚婢都不如!当初皎月公主勾结先帝男宠造反,那时皎月公主就该一剑斩了他,他竟然赢了自己姐姐,登上了皇位,苍天不公,苍天不公!”
良嫔越说,越控制不住,她双目通红充血,声音越来越大,站在门口守着的宫人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母妃,冷静一点儿,你不是想为六姐报仇吗?如果提前被父皇知晓你的心思,别说为六姐报仇了,你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李暮歌安静听完这一段,心里的恶心感压下去了些许,因为她的注意力被另一件事吸引住了。
良嫔深吸口气,随着李暮歌的话平息了心绪。
李暮歌起身到门口吩咐了一下门口的锦绣和锦文,两人都是跟着良嫔的老人了,多少能了解良嫔的心思,现在听见良嫔吐露心声,也绝不会向外多说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