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亲临 - 我,榜眼,打钱 - 柚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9章亲临

裴瓒将身边的人都遣走了,陪在身边的也只有鄂鸿一人。

他倒不是像信任韩苏那样,全心全意地信任着鄂鸿。

而是身在陌生的环境,周围没有熟人,吃穿用度也都由人掌控着,实在是不够安全,索性留个懂医术的在身边,必要时刻至少可以保住性命。

他派出去的人也走了四五日。

这几天里,除了裴十七送回来几条无关紧要的消息外,旁人那里都是静悄悄的,就连裴瓒所在皇庄的管家理事也不怎么打扰他。

一来二去,裴瓒反而落得清净。

不过他在寒州忙碌惯了,一时让他闲下来,反而不自在,每日便在庄子里四处闲逛,或是到山间走走,瞧瞧满山的红叶,打探着庄子的情况,同时又思索着玉环一事。

据他了解,这所皇庄是太后娘娘名下的田产,每年的收获除了缴税的那部分外,都是要充入太后的私库。

只不过听此地庄户人家的说话,每年从宫里来巡视的人并不多,大多也都是走个过场,从来没有大招旗鼓地插手过庄子上的事务,此地的主管们也不是太后派来的人,反而多半都跟长公主有着匪浅的关系。

与长公主有关,可将他安排在此的人却是皇帝身边的孟公公……

裴瓒一时有些搞不清他们之间弯弯绕绕的关系。

按理说,太后身为长公主的生母,偏心她一些,将私库里的庄子给她也无伤大雅,可孟公公又是怎么回事呢?

裴瓒百思不得其解,只念叨着不要过多插手皇家内事。

他甩了甩袖子,便将心事搁置,懒散地躺回藤椅上,拉了拉身上的薄毯,手中捏着几片碎玉,空落落的眼神落在成堆的黄叶上。

天气越发凉了,京都也是如此。

“大人,怎么愁眉不展?”

鄂鸿端着盏热气腾腾的药膳汤出门,一抬眼就看见藤椅上毫无精气神的裴瓒。

自从来了庄子,鄂鸿像是领了命令似的,对裴瓒每日地膳食格外用心,甚至时常亲自下厨。

可是他细心喂养的人,并不给面子。

非但没有恢复以前那般精神抖擞的模样,反而整日郁郁寡欢,眉头也总是不经意地凝着。

好比现在,裴瓒穿着一身柳青色的长衫,用料裁剪都是极好的,衣裳上绣的花纹也衬他,安安稳稳地躺在藤椅上,一眼望过去,衣衫泛着莹润的光,衬得他好似位清雅的公子。可惜他身形窄瘦,撑不起衣裳,显得他并不雍容,也没有富贵的气态。

特别在裴瓒听见鄂鸿的声音后,微微偏过头,眉头紧蹙,凸起的眉峰加重了他的愁情。

仅一眼,鄂鸿便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乐呵呵地将热汤放在桌上,说道:“大人一味地担心别人,反而不利于自己的气运。”

“先生还信这些莫须有的?”

“医与巫向来是不分家的,医从外治病救人,巫从内宽解人心,又为着‘百病由心起,治病先治心’,所以信一信也未尝不可。”

裴瓒垂眸扫了眼冒热气的药膳汤,闻着空气里与檀香混在一起的复杂药味,他不禁耸了耸鼻尖,连忙说道:“我没病,先生无需再准备这些。”

鄂鸿却说:“大人身体康健,只是心情忧郁。”

裴瓒言语刻薄,表露出几分抗拒:“喝了这些也无济于事。”

“大人近些日子不仅劳心劳神,还时常记挂公子,处在凉凉秋日,若是不注意保养,只怕离着病气袭体也不远了。”

提起沈濯,裴瓒虽没有说话,却是毫无善意地瞪了鄂鸿一眼,似是在埋怨对方多嘴多舌。

而他瞪完之后,想着鄂鸿总有说不完的道理来劝他,现在不喝也逃不了下一次,于是他端起海碗,将颜色怪异的汤水全部吞咽下肚。

比起前几次那些奇怪味道的药膳,这次的味道更不好。

腥气很重,不知添了些什么奇怪东西。

鄂鸿瞧他难看的脸色,赔着笑:“大人别嫌弃,虽然味道不好,可用得都是真材实料,保管药效十足强身健体。”

裴瓒没有开口,只掀了薄毯坐起身来,忍耐着那股奇怪的味道。

“天色还早,大人不妨去山中走走,散散心,回来之后,汤泉应该也打扫妥当了。”

鄂鸿将一切都给他安排妥当了。

可惜裴瓒懒得动,压根没有那份欣赏山中秋景的心思,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打算挪回屋里去。

鄂鸿并不随他的意。

跟在他的身后喋喋不休地念叨着,说的话也无凭无据,让人摸不着头脑,乍听起来便觉得是随口胡诌。

可到最后,也成功地将人念叨烦了,逼得裴瓒跑出去躲清净。

该说不说,这皇庄虽背景成迷让人心里难安,但风景实在是别致。

还未真正地踏入山中,只在山脚下隔着院墙遥遥眺望,飒爽秋风送到脸上,让人清爽许多,似乎连日的烦心事都被吹去了大半。

入目,漫山遍野的红,并非春日的花团锦簇,却更加灿烂。

加之丝丝凉风吹来,鼻尖萦绕着草木清香,替代了药膳汤的腥气和打着静心名义的檀香气味,行在其中,踏上干枯的残枝碎叶,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与不多的鸟鸣相合,不知不觉,山林更显静谧。

红玉山也不算高,顺着专门上山的小路,从下到上也不过个把时辰。裴瓒尚未有所察觉,便已经走到了半山腰的位置。

站在树下空旷的地方,遥望俯瞰,整个皇庄尽收眼底,从密密麻麻的农家院子到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似乎一切都逃不开他的眼。

然而,裴瓒刚收拢视线,扫过红玉庄前的道路,凑巧就瞥见一趟规模齐整的队伍。

八匹高头大马在前,明黄顶的轿撵在后。

细细看去,马上人不仅执着锦旗,还都是甲胄齐备的卫兵,而那顶华贵的轿撵后面,更是跟着十几位宫装女子,各个梳着齐整的发髻,戴着一模一样的珠花,低着头默不作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