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 七零之林老师只会教书 - 二十来岁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十三章

一帆小朋友的第一个春节过得特别开心,白天坐在厨房的小凳子上看他爸炒年货,新出炉一样他都是第一个先拿到手尝一尝的,晚上被他爸爸抗在肩头去看他看不懂的电影。年三十那天回老家过的年,被炮竹吓得哇哇大哭,回头看到烟花又兴奋大叫。家里亲戚朋友给的红包攒了一小沓,都放在他妈妈给他买的小熊猫小挎包里。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抱着睡。

知道这件小趣事的乔菁菁感慨:“这么财迷,也不知道随了谁。”

余酒和林小北瞬间心虚地转移视线,觉得自家儿子这么财迷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半功劳。

要借钱给江然和乔菁菁做生意的事情,林小北就和余酒提了,余酒不在意地点点头,连要借多少都没问。

过了年初六,江然和乔菁菁带着从林小北这儿借的三千块钱去了广市,而林小北他们一家三口还有高婶、余昌也带着行李和家乡特产踏上了回海市的火车。

回到海市,余酒和林小北拿着从家里边带的特产――青山食品厂产的水牛奶奶粉和水果糖,去给走得近的邻居们分上一些,金叔和瘦猴那儿都给送了一份。送的奶粉都是食品厂那边做的一小包一小包的,南方潮湿,独立的小袋装更好,一小袋就冲两杯的量,不会因为留很长时间受潮。

奶粉是很好的营养品,有些邻居留着给家里孩子老人冲水喝,大家都说这个奶粉冲着更好喝,味道更香更醇,不差钱的人家就过来找他们问有没有买的渠道,听说是桂省南市一个小公社上的厂子,大家都有些失望,就算近一点,也得要到桂省去买,这差不多就是横穿了东西部。而嗅觉到商机的瘦猴找上门让余酒帮忙做个推荐,他想去进一批货过来这边卖。

“现在人们的工资待遇多多少少都提高了点,大家更舍得买吃的,我打算先进点过来试试看能不能卖得好,要是卖得好我以后就多进货。”瘦猴也是找了余酒才知道余酒以前就是这个食品厂的销售主任,心里就更开心了,要是能直接从原厂子进货,那肯定比在外边的商场买来得便宜很多,而且还有熟人介绍。

能帮家乡特产走到省外,余酒当然不会推辞。

当即打电话到杜厂长的办公室说了这个情况,至于最后厂子给的批发价还有瘦猴要多少货,这个等瘦猴自己去青山食品厂跑一趟才能定下来。

不过,余酒还是多提了一句,让杜厂长好好招待瘦猴。

马行武这边的川省风味算是在这一片里打出了名声,生意越来越好,但是他们摆的摊子就靠近路边,那么多人围在这边也不方便附近的人出行,等到了二月底,马行武和宁秋咬咬牙,租了个附近的小院子,这个院子墙外边是一块空地,又不占用路道。

和金叔这个中间人确认没有问题后,他们就对新租的院子进行改造,把临近空地的那一面墙给敲开,在里边开了个大窗口,搭了个灶台,就在那里做麻辣串,又搭了个玻璃柜用来放卤味的,这样既能让大家都看到食物,又不用担心外边灰尘染上来。

生意变好,宁秋要上学,马行武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就请了两个住在附近的婶子来帮忙。

大家的生活都有了不少变化,来自国家上边的改革政策,短时间内没能看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切切实实地改变着下边许多普通人民的生活,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生活才能越过越红火。

三月初,余一帆小朋友满一周岁了,开始蹒跚学步,已经能很清晰地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简单的一些小词语都能说得流利。

虽然不是周末,林小北和余酒还是抽出时间来给他办了个生日会。余酒提前跟同学借了相机,又去市里定了蛋糕,当天一放学就往市里跑。林小北买了气球和自做了彩带布置客厅,把桌椅都挪到一边,中间铺着地毯,一张方方正正的矮桌子放在最中间,上边还盖着一块粉色的桌布。

等到了晚上,宁秋一家还有熊嘉一家,以及附近几家有小朋友的邻居都过来凑热闹,一堆小朋友围着中间桌子坐,插上一根彩色蜡烛,余酒拿火柴给点燃了。引得一帮小朋友“哇呜”地惊叹。

一帆亮晶晶的双眼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抬手摸了摸头上的小皇冠,又拍拍手,“吃,糕糕。”他听其他的小伙伴都在说蛋糕,而他就记住了是叫糕糕。

林小北把他抱到蛋糕后边站着,拿着相机给他单独拍了一张,又拉着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合照,最后才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合照。

连着拍了几张,小朋友们都快忍不住了,一帆的小手都要伸到蛋糕上去了,一直念叨着:“帆帆,糕糕,吃。”

林小北也不继续馋他了,把蛋糕分了小块,让一帆先拿去给高婶还有来的婶婶奶奶们先分,又让他给小伙伴们分,然后是爸爸妈妈的,最后才是他自己的。小家伙脾气好,很想吃但是还是认真地按着妈妈说的先给别人分。

蛋糕买得够大,每个来的客人都分了不少,吃完蛋糕还有余酒自己做的零食,炒瓜子是必备的,还有别的肉干也拿了些给大家分一两块。从老家那边寄过来的水果干也不少。海市这边能种的水果远远比不上桂省那边,所以大家也觉得都是稀罕货。

一帆一个个地给他的小伙伴们介绍,指指桌上的零食,奶声奶气地说:“爸爸,的,好吃。”

他的小伙伴们赞同地点头,“帆帆爸爸真厉害!”

可能小朋友们有自己另外的语言世界吧,特别是刚刚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叽里呱啦的,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得起劲。

余酒和林小北率先掀起给孩子过生日买蛋糕的潮流,来吃蛋糕了的小朋友回去也吵着等自己过生日也要有蛋糕,没有来吃的小朋友光是听小伙伴说就很向往,回去也吵着要。

有人对蛋糕的价格了解的,都含糊推辞过去了。谁家会给孩子过生日买个三十多块钱的大蛋糕,而且还要跑去市里买还要自己大老远提回来。

附近的人家都说余酒和林小北太宠孩子了,以后容易惯坏孩子。当然,这些话他们不敢直接说到当事人面前,只敢私底下和高婶说上几句,让她给小两口提点提点。高婶听了也就笑笑过去了,每次都是说:“一帆爸妈都是读大学的高知识分子,人家懂的道理比我多多了,该怎么养娃他们心里有数,我啊,就不瞎掺和了。”

来劝说的人都有些尴尬:也是,人家都是有本事的,接受最好的教育,见识多。怎么养娃人家心里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他们这些外人觉得正确的道理可能人家都觉得是老封建思想呢。

别人怎么想对他们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日子都是自己过的,总不能按着别人的想法去过。

小朋友就要有小朋友的样子,该教的就好好教,家里条件不差,没必要非要让孩子过苦日子。都说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在他难得的无忧无虑没有学习、工作、家庭压力的短暂的几年,他们都想尽其所能地让他做个开开心心的小朋友。

学校的课程量比起上学期加大了很多,他们待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了。学校并不禁止外边的人进去,所以有时候高婶也带着一帆去海市大学里边玩,他自己在操场上能噔噔噔地一直跑,看到别人打羽毛球或者乒乓球,他还上去询问:“帆帆,可以玩,吗?”

高婶上去想抱他走,结果在玩的人见他可爱,拿了个没人用的球拍和一只乒乓球给他。小胖手刚刚好握得住一只球,拿到了就哒哒哒地往旁边跑,想到了什么,又哒哒哒地跑回来,“谢谢叔叔。”

球扔了出去就自己跑去捡,后面觉得不好玩就还了回去,转身去帮在打球的叔叔阿姨捡球,还一脸的兴奋。

等林小北上完课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一只胖团子穿梭在乒乓球台中间跑来跑去捡球。

“下课啦。”站一旁看着一帆的高婶直到林小北站到旁边才发现她,笑道:“他看人家打球自己也想玩,玩又玩不动,就给人家捡球去了。”

“没事,不影响到别人的话,随他自己玩吧。”

又跑了一圈,一帆抬头看向高婶这边,就看到了自己妈妈,眼睛一亮,又哒哒哒张着双手地跑过去,“妈妈~”

没了小捡球员的同学都看了过来,发现小捡球员的妈妈站在树下温婉地笑着,还有人一时看呆了眼。

一帆冲过去的时候,林小北也伸出了手把他抱起来,惦了掂,感觉又胖了点。一帆小朋友现在听不得别人说他胖,一说就要生气。

“妈妈,爸爸呢?”一帆搂着她的脖子前后左右地看,想着爸爸是不是又在跟自己玩躲猫猫。

林小北抱着孩子就往校门口走,“爸爸还没有下课,咱们先回家。”

“帆帆今天,可以吃糕糕吗?”自从生日吃过了蛋糕,又有其他家的小朋友过生日也买蛋糕,一帆就总惦记着要吃蛋糕。

“今天不可以。”

“明天可以?”

“……明天也不可以。下个周末爸爸妈妈带你去吃。”

“坐车车吗?”

“是呀,坐车车去。”

“买多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