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长久食品厂渐渐步入正轨,比他们想象中的要更顺利。
总结下来,其实还是多亏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朋友关系。
瘦猴那边的单子就已经差不多占了一半的出货量,另外江然和乔菁菁在店里的宣传也有了不少效果。能去他们店里消费的也都是消费能力还不错的,所以不少人就看中了猪肉脯和牛肉干这两样食品。听说食品厂开在青山公社,单独买来来回回肯定是不值当,有的人就想到了单位统一采购作为员工福利。
余酒就从南市这边招了个销售员,专门对接南市这边的单位采购。至于零售的,就都打包给了老毛,约定老毛每个月要从长久食品厂进多少货,并且不另外给南市其他人提供零售渠道,这样就互相有了保障。
新房子从三月完工,就一直空着通风透气,味道已经散得差不多了。里面的家具都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好,隔三差五地就过去打扫卫生,里边干净得很。
林小北在家没什么事情要忙,有时候就去八中听听课,看看现在高中部的老师怎么上课。有时候又去看看家里缺什么,然后补上。还有时候和高婶带着一帆去南市找乔菁菁,每次去都要去喜乐点心铺买些点心回去。
五月初,他们挑了个宜搬家的日子,把东西都搬到了新家。
以前是租的房子,现在这个房子是属于他们家的了,搬进来的时候总是有种不一样的感情。
照常,他们家有喜事就是叫上朋友们过来家里吃一顿大餐。江然和乔菁菁走不开就没有来,王芳现在又有二胎了,快要生了,也没能过来。但是也够热闹的了,周围的邻居叫了几个比较熟的,还有家里余红军和余建国两家,张卫国、李强两家、周师傅、青山食品厂的领导们和自己厂子的员工……
这次余酒自己和周师傅一起下厨,都做了拿手菜,来吃饭的客人都直夸:“余酒去开食品厂应该的!”
几年下来,他们请客的朋友来来往往,有人一直都在,有人离开,也有人新加入进来。从余家村的知识点到他们的老家、从青山公社租的房子到海市的小院子、现在又到了属于他们的这个崭新又带着岁月痕迹的院子。
因为他们,热闹从来没有落下过。
过来吃饭的客人都跟着去参观了这座翻修后的小院子。明明都是一样的面积,就是感觉院子变宽敞了很多。打开院门进去,就看到前边两层高的正屋,白墙平顶,天台那里有门上去,但是门是被锁着的,怕有孩子调皮上去玩。摔下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也有人起新房子会在自己家里修厕所,但是也比较少,像余酒他们家这样厕所和洗澡的地方分开,瞧着干干净净觉得更好。之前厨房占的地方挺大,现在改了之后,厨房变短变窄了,毕竟屋子里边已经有了一块区域专门用做餐厅的,没有必要在厨房再搭个餐桌。
安梅过来看过之后就说以后建房子就参考林小北家里的来。
张卫国从青山食品厂辞了工,就不能再住在以前的职工宿舍了,好在安梅自己就是八中的老师,跟校长申请了房子,两口子就搬了过去,还方便了安梅,省得还要挺着肚子从家里和学校来回。
他们也想着要在公社这儿买个院子下来,但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看得上的人家不肯卖,有得卖的他们又觉得格局不够好。
看到余酒家过得越来越红火,黄翠儿和何二花酸肯定是酸的,但是现在是拍马也赶不及人家了,也知道了余酒和林小北两小口对他们没有什么亲情可念,根本不敢在这儿撒野,吃完饭就灰溜溜走了。
一帆特别喜欢他的房间,宽敞明亮,有一个大窗户,但是楼上的窗户都做了防护处理,就是担心一帆爬上去翻窗。
林小北给他铺好了床,衣服常穿的就在柜子的最下面一层,这样方便一帆自己够得着。
家里还很空旷,很多衣物都还在海市。以后住久了,家里就会慢慢地堆上杂七杂八的东西了。特别是书房,现在真的是空空如也。为了配合一帆,他们还在大桌子旁边做了个席地而坐的简易小桌子。
就差把屋子里的书架填上书了。
趁现在这个时候没有电子产品,也没有很多游戏,所以现在就是灌输知识特别好的环境。目前一帆还没有体现出喜欢读书的潜质,但是林小北想了想,自己小时候就很喜欢看各种故事书,余酒也是个读书算厉害的了,一帆的基因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吧?!就看后天培养了。
家里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林小北和余酒也要返回学校准备毕业的事情,想着最后这段时间还是很忙,并且高婶的不少衣物也还留在海市,就还是带上高婶一起回海市。
以后林小北要去学校上课,余酒也要管厂子里的事情,总不可能一直盯着一帆,所以想了想,他们还是和高婶说了要继续请她到家里帮忙,到时候就住在楼下的客房刚好。
高婶自然是乐意的。她现在大儿子准备娶媳妇儿,小儿子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她闲着在家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现在继续在余酒家里做工,还离家近,她当然就更加乐意了。
这次一起去海市的还有负责送货的马成名和石元和,顺便送一批货过去给瘦猴。现在瘦猴那边作为长久食品厂和青山食品厂在海市的经销商,签了合同固定每个月要从长久食品厂进多少货。也有人直接找上门来也想跟余酒做生意,但是余酒坚持,可以卖给他们,但是他们的销售点必须在海市之外,余酒提醒他们可以去海市临近的杭市,但是来的人没谈成,就有些犹豫,至今还没有给个回话。
可能是因为余酒平时在厂子里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里边的人对着他都比较怕,所以现在马成名和石元和跟余酒他们在同一个小空间里十分拘谨。
其实余酒在不太亲近的人面前,确实会比较冷淡一些。
所以现在马成名和石元和看着余酒熟稔地照顾老婆孩子,而且动不动就把他儿子夸得天花乱坠的……画面确实有点美,他们也是没有预料到。
但是这一家子那种自然而然的温馨互动就很戳人,两个老婆孩子不在身边的大男人看得简直羡慕嫉妒恨。
瘦猴是直接带着人去火车站接的他们,安排人把货拉回去清点入库,然后跟着一起回了大学城这边。
回到海市这儿的房子,一帆一溜烟就跑去了康康乐乐家玩,其实就是去人家家里看电视。等回到青山公社了,还是托人帮忙买台电视机回去吧,这个时候娱乐活动不多,但是这个时候的不少节目还是很值得看的。
马行武和宁秋把这边的房子买了下来,虽然海市其他地方也开了分店,但是他们还是更喜欢在这家老店守着。另一个原因是宁秋毕业后选择继续留校读研,所以他们这两三年内还得住在这边。
不仅他们,陆杨和熊嘉也在这边买了房子,比之前租的房子大了很多。
好不容易回来了,林小北去把人叫上,都去川省风味吃夜宵。
马成名、石元和之前也跑过一趟海市,但是那时候第一次来,在这边人生地不熟,把货送过来都没得好好逛一逛就坐车回去了。这次不一样,有自己厂的厂长在这儿,算是有了底气,就没有那么觉得拘谨了。
余酒特意叫上他们一起,就是想着带他们来熟悉一下这边的人,以后还需要他们两个常跑这边送货,总得和瘦猴这儿打好关系。
大家都知道了余酒和林小北他们回自家公社那儿办了厂,以后就定居在那边工作生活了。陆杨和马行武觉得没什么,大家人各有志,总要去更值得去的地方。熊嘉和宁秋比较感性,有些不舍道:“这么远,以后要见你们可真难。”
“有什么难的,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说不定以后坐飞机都普遍了,海市飞到南市不就一两个小时的事情。”林小北想得开,大家现在都沉浸在不舍的情绪中,也需要有人打打鸡血才行。
说着,林小北就切换了话题,说自己想在海市买套房子,主要是海市现在发展快速,趁现在有钱就先买着,以后想回来这边了还有个落脚点。
熊嘉和陆杨对形势看得清,趁着现在赚了钱,国家又有了商品房的出售,就赶紧在海市这边买了两套商品房,另外又在这边买了个院子住。现在林小北也有这个打算,熊嘉就鼓动着她赶紧先下手,还给她介绍了现在海市推出来的几个楼盘,最后还不忘劝道:“你们要是钱够,干脆也在这边买个院子,以后想回来玩就回来这边多好,你看我们都住这边。”
林小北本来没有打算在这边买房子的,但是现在经熊嘉这么一说,就冒出了这么个念头。
脑海里大概盘算了家里现在可以挪出来用的流动资金,晚上睡觉之前林小北还是和余酒商量了这个事情,觉得在市中心买一套商品房,再在这边买个小院子,这个还是可以实现的。
至于余酒自己的想法……他向来都是以自己媳妇儿的想法为准。
两人一旦商量决定下来的事情,就会很快地行动去处理。熊嘉推荐的那几个楼盘,他们都去走了一遍,最后定下了一个周围设施比较齐全的小区,挑了个四房的大平层。回来后又去找了金叔打听附近有没有要卖的院子。正巧,他们租的那个院子房主有意要卖,也不多折腾去看别的了,他们就决定买下这个小院子。
好几万块钱花了出去,好像一点点感觉都没有一样,轻飘飘的。余酒看着存折里的数字减下去一大截,心里一下子还有些怅然。
只有林小北拿着两本证傻乎乎地笑:发财了!
尽管平时上课认真,但是到写毕业论文该痛苦的还是很痛苦。余酒和林小北每天去学校都是直奔图书馆,余酒还时不时要去计算机室。拿去给老师过目时战战兢兢,就就怕哪里又是不对全文大改,所以说,林小北和余酒在这一点上又达成了共识:有小聪明上大学,却不一定有那个毅力和智商深造。更大的原因,还是他们志不在此。所以,那些抛得来外边繁华诱惑、一心沉迷研究为国家科技发展打基础的人,才更值得敬佩。
论文答辩落下帷幕,终于松了一口气,却又有些茫然。时间过了才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她一共经历过两次大学生活,两次都让她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