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皇后,朕好痛 - 静妃 - 青灯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静妃 >

013、皇后,朕好痛

013、皇后,朕好痛

谭瑛跟徐嫱的婚事定在了景泰九年的腊月十二,黄历上说这一日青龙在渊、名堂日照,是个诸事皆宜的黄道吉日。徐家给皇上跟皇后都发了烫金的请帖,孟古青翻开看了一眼,叫扶桑准备一份礼品送去,至于她就不去了。说起来,进宫也快半年了,孟古青确实对墙外的热闹很感兴趣,而徐嫱的婚事能成,她也算半个红娘,于情于理该去观礼,可那到底是徐贵妃的娘家,徐贵妃的肚子已经五个多月了,太医建议多走动,妹妹出嫁她肯定是要回去送嫁的。贵妃省亲,多荣耀气派的时候,她这个皇后何必硬凑上去压人家一头,还是不要太讨嫌了。到了这一日,将小皇帝跟徐贵妃送出月华门,望着那游龙般的长队逐渐远去,孟古青忍着伸懒腰的冲动,转身去太后的寿成殿,正巧有人也在太后宫里做客,还是一位稀客,便是小皇帝的姐姐阳阿公主。阳阿公主二十七八岁,出嫁已经十年,母妃早逝,据说生前跟太后关系不错,所以幼年丧母的阳阿公主便由太后抚养长大,跟亲生女儿没多大区别。孟古青这是第一次见阳阿公主,她嫁进宫来的时候,阳阿公主的婆母去世,公主跟着驸马扶灵回乡,是以小半年不见踪迹,也是听说太后圣体违和,赶在年前回京,一回家便赶紧进宫来看望太后。母女俩小半年未见,见面便说不完的话,还小小哭了一场,有人禀报皇后来了,方破涕为笑。听采薇打听来的消息说,阳阿公主跟徐贵妃交情很好,徐贵妃不得太后宠爱,她还帮着在太后面前说好话,太后不准徐贵妃进宫,她便将徐贵妃接进自己公主府,再邀请皇帝弟弟去赴宴,给两个人制造见面的机会。太后虽不满女儿撮合,也没有真的生气,足见这对不是亲生的母女,胜似亲生的,感情很好。一般来讲,跟徐贵妃交好的,都不大可能喜欢鸠占鹊巢的皇后,孟古青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进门跟阳阿公主寒暄了几句,看这位大姑姐表情淡淡的,情绪不高,就知道她对自己感官怎么样了,她是无所谓的,毕竟连人民币都有人不喜欢呢,人家不喜欢她,她也不坐在这里碍眼,说了没几句,以去看太后的药膳为借…

谭瑛跟徐嫱的婚事定在了景泰九年的腊月十二,黄历上说这一日青龙在渊、名堂日照,是个诸事皆宜的黄道吉日。徐家给皇上跟皇后都发了烫金的请帖,孟古青翻开看了一眼,叫扶桑准备一份礼品送去,至于她就不去了。说起来,进宫也快半年了,孟古青确实对墙外的热闹很感兴趣,而徐嫱的婚事能成,她也算半个红娘,于情于理该去观礼,可那到底是徐贵妃的娘家,徐贵妃的肚子已经五个多月了,太医建议多走动,妹妹出嫁她肯定是要回去送嫁的。

贵妃省亲,多荣耀气派的时候,她这个皇后何必硬凑上去压人家一头,还是不要太讨嫌了。

到了这一日,将小皇帝跟徐贵妃送出月华门,望着那游龙般的长队逐渐远去,孟古青忍着伸懒腰的冲动,转身去太后的寿成殿,正巧有人也在太后宫里做客,还是一位稀客,便是小皇帝的姐姐阳阿公主。阳阿公主二十七八岁,出嫁已经十年,母妃早逝,据说生前跟太后关系不错,所以幼年丧母的阳阿公主便由太后抚养长大,跟亲生女儿没多大区别。

孟古青这是第一次见阳阿公主,她嫁进宫来的时候,阳阿公主的婆母去世,公主跟着驸马扶灵回乡,是以小半年不见踪迹,也是听说太后圣体违和,赶在年前回京,一回家便赶紧进宫来看望太后。母女俩小半年未见,见面便说不完的话,还小小哭了一场,有人禀报皇后来了,方破涕为笑。

听采薇打听来的消息说,阳阿公主跟徐贵妃交情很好,徐贵妃不得太后宠爱,她还帮着在太后面前说好话,太后不准徐贵妃进宫,她便将徐贵妃接进自己公主府,再邀请皇帝弟弟去赴宴,给两个人制造见面的机会。太后虽不满女儿撮合,也没有真的生气,足见这对不是亲生的母女,胜似亲生的,感情很好。

一般来讲,跟徐贵妃交好的,都不大可能喜欢鸠占鹊巢的皇后,孟古青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进门跟阳阿公主寒暄了几句,看这位大姑姐表情淡淡的,情绪不高,就知道她对自己感官怎么样了,她是无所谓的,毕竟连人民币都有人不喜欢呢,人家不喜欢她,她也不坐在这里碍眼,说了没几句,以去看太后的药膳为借口,遛了。

阳阿公主嘟了嘟那张跟小皇帝颇为相似的嘴巴,暗暗朝殿门翻个白眼,扭头就被太后抓到了,叹气道:“你这丫头,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跟小时候一个样,什么都表现在脸上,皇后又没得罪你,跟你说话你怎么不理?好歹是皇后,后宫之主,将来你靠她的时候还多着呢。”阳阿公主嘻嘻笑,拉住母后的手撒娇,“我有母后,还要别人看顾做什么?谁有母后这么疼我爱我,母后要活一百岁才行。”

太后脸上也露出笑,阳阿公主确如她的亲生闺女,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跟儿子被分隔两地,幸好还有公主在身边,给她带来了很多欢笑,陪她熬过漫长的岁月。阳阿公主为人也聪明识趣,虽跟徐婉交好,到底对徐婉的母亲杨夫人不假辞色,知道这个人是太后心里的一根刺,跟太后统一战线,很懂得分寸。

原本她夹在太后跟徐婉中间,还挺为难的,现在徐婉身怀有孕,太后的芥蒂也消散了许多,阳阿公主只有高兴的。她这次回来,给太后带了不少外地的特产,也不忘蒹葭宫,从太后宫里出来,就叫人送过去了,一时间想到太后的话,确有几分道理,太后年近五十,身体不好,说句大不敬的话,也不知还能护着她几年,跟皇后搞好关系很有必要。

她见过不少东胡贵女,一个个眼高于顶,蛮横骄矜,据宫里人说皇后陪嫁丰富,皇弟将她远远丢在凤仪宫,她还把整个宫殿打造的舒适奢华,颇为靡费,跟她见过的那些东胡贵女一个做派。阳阿公主又想撇嘴了,忍着心里的不快,回家叫贴身的侍女另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皇后。

孟古青身边的外交都是交给扶桑打理的,这丫头思变稳重,记性也好,接到公主府的礼品后,立刻就拿来给孟古青看了。采薇跟着进门,她还对昨日在太后宫里阳阿公主的态度义愤填膺,“昨日从太后宫里一出来,就叫人往蒹葭宫擡了一箱子礼物,听说四个内侍都差点擡不动,给咱们送的都是些什么?别人不要的边角料。”

孟古青还没说话,扶桑先扯了一把,“又胡说,跟你说过多少遍,这是宫里,不是老家,祸从口出,公主是咱们能非议的?你怎么就是不听劝,上一次在皇上面前胡说,差点就惹了大祸。”

采薇其实已经很谨慎了,也知道自己脾气暴躁,经常不敢往大人物跟前凑,孟古青出门她也很少跟着。上一次也是事出有因,谁知道皇上过来不通报啊,吓得她半个月没敢高声。而且她本来也没说错,这京城本来就克她们娘娘吧,从来就是个最没地位的,讨好了这个还有那个,如今连个公主也敢厚此薄彼,送来的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怎么行嘛,连她们殿里二等的摆设都比不上。

采薇真的很不服气,不过娘娘跟扶桑都比她聪明,她们的话她是听的,也不想闯祸被送出去,服软道:“好嘛,我知道错了,我这不是就在咱们自己人跟前嘟囔几句吗?你看我在外人面前多说一个字吗?也不要小看了我好不好。”

采薇虽然牢骚多,也不比扶桑谨慎,可很有亲和力,宫里她的小道消息来源最多,这两个丫头挺互补,孟古青也不愿太约束她们,当然也不纵容。扶桑教训采薇的时候,她只看着不说话,阳阿公主跟徐贵妃交好,给人家送礼情有可原,能给她也一份,也是看在‘中宫皇后’的面子。

她并非从小在此长大,观念早已形成,实在没有身为贵族的自觉,也不觉得所谓皇后的尊严有那么需要维护。是以后面阳阿公主再入宫,先去看望太后,再去蒹葭宫看望贵妃,经常忽略皇后的存在,孟古青也只当不清楚她来了,不来她还懒得应酬呢,只需要将太后、小皇帝敷衍好了就成。

小皇帝确有明君之质,大武朝以‘武’立国,不管是先帝还是摄政王,皆好战成性,推翻前燕,建立新朝,三十来年战火不断,到了小皇帝终于可以亲政的景泰八年,武朝上下早已财力衰竭,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东胡亲贵们依然傲慢凌人,仰仗高昌骁勇的骑兵,暴力治国,只有从小读儒家典籍的赵东临持反对意见,朝廷上下以徐家为首的南人党派当然是支持皇帝的,奈何手里没权,说话腰杆子都挺不直,同样的问题已经在朝堂上争了无数遍。

刚刚掌权的赵东临被几个叔叔辖制的面红耳赤,眼见吵不赢,他倒是不吵了,叔叔们爱带兵就先带去,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他身边虽有几个伴读组成的班底,到底能用的人太少了,还是得先拉起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朝臣班子,才好有所作为。

前些时候挑侍卫,他本就是想在南人里面找的,不想皇后给他一个大惊喜,送了谭瑛这么个大人才,只在婚期准了四五天假,便招了谭瑛日日陪他练武。谭瑛市井出身,以前陪着过手的要么是镖行的同伴,要么是师傅门下的同门师兄,一个个糊摔海打,皮糙肉厚,经得住折腾,哪里陪过贵公子练武,尤其是皇上这样从小养尊处优的。

且皇上原先的师傅担着责任,教导起来只求无过,不求有功,难免慎重拘束。小皇帝跟谭瑛练了一阵子,才发现自己以前练的堪称花拳绣腿,他以为的凌厉出招,在内行看来完全是软绵绵的花腔摆设,兴奋之下以免谭瑛也顾忌起来,只叫他放开手操练,这一放开手吃苦的就变成他自己。

可是话已经放出去,总不好叫谭瑛收着点吧,他自己丢不起那人不说,也害怕谭瑛就此顾虑起来,偶尔谭瑛手重,他撑不住也硬挺着不吭声。冯天保自小看着皇上长大,对于皇上的斤两最清楚,有时候听那刀背砍在身上的声音,他都觉得肉痛,有心想提点几句,又被皇上瞪的将话咽了回去。

赵东临自然是吃的苦的,遥想他的父王、王叔们刀枪剑影里来去,才有赵家如今的日子,他练个武若还要叽叽歪歪,也怪不得王叔们觉得他不堪重用,不肯放权。他完全将如今的皮肉之苦当成训练自己意志力的工具,不过,这练武术的苦头也不白吃,每一日在谭瑛这里被捶打狠了,结束便一溜烟跑到皇后的凤仪宫,跟皇后撒娇耍赖,“皇后,朕的腿好痛,背上又青了一条,谭侍卫下手太重了。”

作者的话

青灯

作者

03-09

求推荐票~感谢ヾ^_^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