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 镜华录 - 郁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镜华录 >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到了二月份,在三司的极力推动下,这件案子终于也到了尾声

穆亲王陈长明眼见自己大势已去,心中满是怨愤。皇上召见过他几回,话里话外就是说虽然魏家迫害忠良之嫌,但是这件事情与他无关,父皇不愿意迁怒,希望给他找一个温暖富贵的地方给他当封地。

陈长明并不觉得感激,皇上这番做法与当初对三弟的又有什么不一样。如果父皇早有想法让他做个富贵闲散王爷,又何须这些年来,苦心教导,给他错觉。自己迎着他的期望,野心一日一日膨胀,如今这么多年过去,突然对他说,父皇还是关心你的,你只要好好当个闲散王爷就是了,将来即便新君继位,念着兄弟手足之情,不会为难你。

早知如此,早早离开皇城,不去掺和这些腥风细雨,或许他还能保持本心,不去争抢。如今满手鲜血,日日殚精竭虑,早就回不去了,什么手足之情,自己最是知道手足之情的,六弟年纪尚小,可他母族哪一个是肯罢休的。

陈长明这些天心情跌宕痛苦,尤其看着母妃舅舅生受折磨,那怨愤井喷一般几乎要蚕食尽他的神志。

慕容一案?陈长明只觉得可笑,父皇当初顺水推舟想要除掉慕容家,怎么最后罪责都落到了他们头上,原来至高权力就是无尽公理,果然没什么道理可言。

陈长明算计着自己手中兵马,只想要鱼死网破,可是他悲哀的发现,自己能调动的不过万余人,这点人怎么都太少了。

卷宗整理的差不多了,只需给皇上过目,就可结案了。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大事没有解决。祁元石心里盘算着该怎么让这位慕容后人或是名正言顺,或者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想得几日都没睡成好觉。

说起来,当初慕容家尚且风光时,自己不过入朝三四年,未曾有幸见过慕容瑾本人,常常心里也觉得遗憾不已。他从小也是听着慕容家事迹长大,为官多年也一直警醒自己,为人父母官,要以公平正义为要。如今皇上这么明白的暗示,着实让他头疼。

十四年前既然已经酿成大错,如今又怎么能一错再错下去。如今,朝中一双双眼睛都牢牢盯着这里,对外严防死守的同时,想暗中做点事情,也是难得很哪。

没等祁元石想出个章程来,漠北又生兵乱。

韩进作为兵马大元帅,年后不久已经赴任,纵然时态紧急,有大元帅坐镇,皇上虽然惊慌,还没有到十分着急的地步。

可这次丹津明显来势汹汹,兵马器械明显精良了许多,尤其多了上万骑兵,各个骁勇善战。韩进已经吃了几次败绩,如今退守关内。

根据奏报所言,丹津年初时,新王即位,这位新上任的丹津王在亲爹去世前,用雷霆手段控制了自己哥哥,杀了其亲信,一手整肃丹津内政,新上任不足一月,就开始整治兵马,拿下周边十几个部落,十分有手段。现如今陈兵关外,看来是图谋甚大。

年前的时候,韩进率大军大败丹津,丹津王递投降书,俯首称臣,晟皇帝为显仁慈,给了他们一些钱财,让他们退回草原,永远不得再犯。如今还不足三个月,对方就撕毁了盟约,着实给皇上气得不轻。

兵马粮草、兵器、药材、伤病抚恤,哪样都要钱,可这些年干旱涝灾不断,国库本就不算充盈,上年几乎打了一年的仗,将国库都榨干净了。皇上表面上体面,可手里真的是没有钱,朝堂上为了这件事吵了几天。

有官员说须加大田税,无论如何先挨过这段时间。有人说田税已经够繁重了,不如让那些家里无人参军的人家多收人丁税,参军的人家不须。

有的官员打上了盐铁的主意,说是放些份额出去,让民间经营。

皇上听了几天,听得脸越来越黑了。这群酒囊饭袋,哪里是在为朝廷分忧,这是想方设法想要亡国啊!先多征百姓赋税,弄出一批流寇,逼上梁山,再把盐铁分出去,多好,送钱送兵器,什么都给他们准备好了。

皇上在朝堂上发了大怒,说他们再敢在朝堂上胡扯,集体滚蛋。

穆亲王陈长明上次时候着意要出征,势要作一番功业给父皇看看,讨他老人家欢心,如今心灰意冷,几日都只是在应和别人,不怎么说话。

就这么拖了几日,可是边关的军需粮草根本就拖不得,各地上的折子都在花样哭穷,各地是不是真的穷不知道,反正确实是在给朝廷添堵。

后宫也是一再节省开支,皇后作为表率,从自己体己里拿了不少银子出来,再加上宫里省出来的,听着不少,却也是杯水车薪。不过经此,皇上更是高看了皇后几分。

皇上在勤政殿睡了近半个月,一直没有怎么踏入后宫,每天脸色阴沉地盯着手中的折子。

六部官员还有大理寺、都察院的官员最近频繁进出宫禁,形色郁郁,可见在御前没吃什么好果子。

慕容一案查了两个多月,又被这些事耽搁住了。皇上召见祁元石时,说起了这件事情,祁元石答说:“案件查到现在,已经基本明了,只是这案子除了魏家,其它有涉嫌徇私舞弊、结党营私的事情,不知道皇上属意如何处理。”

“爱卿怎么看?”

“回陛下,此事真要认真纠葛,涉案官员着实不少,若要放过,抓住几个主谋,案子也就可结了。”

皇上拨弄这手中的檀木佛珠,似是无意得问:“这案子审了那么久,就没揪出个买官卖官、收受贿赂的。”

祁元石头埋得更低了些:“臣惶恐。”

皇上长出了口气,似是感叹道:“这刑部审讯的本事到底还是不如大理寺啊。尽快做交接,把涉事官员转到大理寺去。还有魏家年久,到底积恩日重,手里面东西应该不少,抽空去查查账目,给你两天,朕要看到单子。去兵部抽一队兵马跟着你过去。”

“是,臣领旨。”祁元石擡眼看了一眼皇上,继续道,“狱中慕容云深,陛下,要不要尽快让他动身北上,帮一帮韩将军。”

良久,皇上才说;“先等一等。你退下吧。”

祁元石离开勤政殿很长一段路,心脏依旧狂跳不止,听皇上这语气,是要动一动吏治,这案子一旦交给大理寺主审,可就不是轻拿轻放的事情了,大理寺狱,进去了怎么也要脱一身皮出来。

不管皇上是不是因为战时吃紧一时兴起,往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祁元石想了想自己这些年作为,倒也算得上持身清正,暂时把心放回一半到肚子里。

案子不出一日,刑部大牢许多犯人已经被押往大理寺狱,本来此案已经查的差不多了,突然又要被审一遍,这些犯人恨不得立即触柱而死。朝廷其他人心中也惶惶,不管皇上要做什么,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慕容案子要接着审,魏廷宣的案子却差不多已经料理清楚了,本来这件事就只不过是花落蝶一个人的主意,早就能结案了。结果刑部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把她们晾到一边,不管不问的,方镜华心里着急,这都两个多月的,还要关到什么时候。

到午膳时候,方镜华偷偷问送饭的小吏,这案子到底还要拖到什么时候。

小吏瞄了眼四周,压低声音说:“几位姐姐就好好在这儿等着吧,最近好多犯人都压往大理寺了。上边的人不管不问就是好事,总比转到那边强。”

方镜华大吃一惊,问:“到底怎么回事?”

小吏摇摇头,也说不清楚:“说是慕容家的案子还要再审,谁也不知道上边怎么想的。”

“那宁国公还有慕容云深也全都挪到那边去了?”

“魏家肯定是少不了的。慕容家倒是没有,还在这儿关着呢。”说到这儿,小吏也有些怨气,“这慕容云深也太大爷了,天天要这要那的,上边也拿他没办法,咱们也得罪不起。”

方镜华听得不明不白的,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心里面总是不上不下的。

“多谢你了。”

“姐姐们要还有什么要求就尽管说,都不是什么大事。”

方镜华笑了笑,说好。

不管朝廷众人如何想,这场吏治改革终究拉开了帷幕。

以慕容家案子为引子,纠出了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员,案子一层一层查了下去,流放的流放,贬谪的贬谪,抄家的抄家,皇上趁机罢免了一大批庸碌的朝廷要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