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 七零躺不平的女配 - 朱大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6章

◎化身拿摩温◎

这一晚邓琳琅睡得有点晚,她知道城里人虽然有供应粮,里头的细粮有限,大部分还是粗粮。便从商城里倒腾了二十斤大米和五十斤白面,想到原身还有两个弟弟,又塞了两包大白兔,缝成个巨大的包裹,准备让李卫党帮忙邮给邓家。

钱是不敢给的,毕竟普遍的观念中,城里人比农村人更有钱,而邓琳琅还代养着两个孩子,邮钱的话实在解释不清钱的来路。再说邓家现在有四个大人上班,只有原身的两个弟弟还在上学,家里的钱应该够用。

邓琳琅觉得,等原身的姐姐邓琳琳和大哥邓林胜结婚的时候,她明面上的加工费应该挣一段时间了。到时包上一个大点的红包,补贴一下两个小家庭,也算替原身还了两人当年劝说之情。

想补贴一下邓家人,关键还得先把包劳保用品的活干好,也算自己借用原身身体的补偿。而原料平安运到小庄头,又是必须迈好的头一步。

邓琳琅第二天起了一个大早,天刚蒙蒙亮就已经出现在上次交粮食的玉米垛旁。她得把商城里兑换的碎布头和白棉线取出来。

一千公斤重的东西,不是布就是棉线,自然不能直接放到地上,邓琳琅又兑换出几块看不出新旧的黑布,估摸着一百斤左右包上一包,也足足包了二十包。重新打包把邓琳琅累得够呛,她感觉不到成就感,坐在玉米秸上喘着粗气,觉得下次还得换个法子,这样交货太累人。

没等气喘均,李卫党已经赶着马车过来了。上一次夜太黑,李卫党没有看清邓琳琅的模样,这回一打照面还有些愣症:二子说没错,眼前的姑娘年纪不大,身材也十分单薄,咋看也不象能搬得动那老些东西的人。

可她身边没有别人,不管是身旁的玉米垛还是往前些的乡道上,都没有车辙的痕迹,李卫党又不得不相信是这姑娘自己把东西运过来的。

“小邓同志,”李卫党向邓琳琅打了声招呼,聪明的没有问出自己的疑惑:“是这些东西吧,要现在就运到小庄头吗?”

邓琳琅向他点了点头:“先不着急,你拉着东西往回走一段,估摸着八点来钟运到小庄头就行。”总得让人看到东西是从县里运来的。

李卫东早已经交待过,让李卫党听邓琳琅的安排,多做少说。可李卫党实在眼馋邓琳琅身上的军大衣,一个没忍住,有点不好意思的问:“你身上的大衣还能找到不,要是能找到的话,能不能替我找两件?”

大衣?邓琳琅往自己身上看了一眼,马上就理解李卫党为啥对自己的军大衣感兴趣:这个时代的人都很崇拜军人,谁有一件军装不来于现代时的奢侈品牌。

厚重保暖的军大衣,每名军人入伍只发一件,不退伍回乡的话别人很难摸到。自己身上的军大衣,一看就是正品,冬天穿起来保暖又抗风,对李卫党这种常跑夜路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大衣不太好找,价格也高。”大家只是合作关系,让利也得让到明面上。

李卫党不当回事儿的摆了下手:“这我知道,黑市上仿的军大衣还八十一件呢,要是你能找到的话,一百我也要。”

有钱人呀。此时刚参加工作的学徒工,一个月才十八块钱,李卫党要拿学徒工近半年的工资买军大衣,还一次就要买两件,邓琳琅觉得黑市的钱果然好赚。

再好赚邓琳琅也没动心,她要做一个在背后为黑市添砖加瓦的人:“行,我给你找找看。”

李卫党满意的笑了,示意邓琳琅先走。邓琳琅对李卫党没急着赶路有些奇怪,自己虽然没回头,却让系统扫描李卫党在做什么。

系统的回答很详细:“刚与宿主交易完的人,把车赶到了路边,又回到了玉米垛。他在搬玉米秸,他把玉米秸堆得跟其它玉米秸差不多了。现在他在用脚踢土,把地上的车辙印给盖掉了。”

原来李卫党在遮掩玉米秸边的痕迹。邓琳琅觉得自己又被上了一课,问系统:“你能把我的脚印给弄没不?”

系统:“请宿主注意,系统只有淘宝功能,暂时没有开发出恢复功能。”

开不起玩笑。

邓琳琅一路轻快的回了家,再次感叹自己房子修在村口的好处后,就把两个还在被窝里的孩子哄起来:“快起床,一会儿家里要来人,发现娘养了两个小懒猪,要笑话你们了。”

大妮一骨碌爬起来,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就问:“娘,今天吃啥。”

“吃饭。”邓琳琅含笑应了一声,接着拉二妮起来。

大妮就咕嘟嘴:“娘不跟我好好说话,我要告诉孙奶奶。”

人家现在是有靠山的人,邓琳琅惹不起,只好问:“那你想吃啥?”

“吃炒饭。”大妮这几天对炒饭十分着迷,而二妮给啥吃的都香,邓琳琅认命的做了炒饭。

饭吃完没多久,郑秀敏与孙桂英便进了门,没一会儿李雪梅与几个生产队妇女组长也相继到来,一齐目光炯炯看着邓琳琅。

饶是邓琳琅自诩见过大场面,压力也不是不大的,向着李雪梅干笑一下:“说好了今天送原料,肯定能送到。大家等会儿,再等会儿。”

李雪梅几个也向邓琳琅强笑:“不急,你这屋里挺暖和的,还安了玻璃,屋里挺亮堂哈。”

尬聊的滋味不好受,邓琳琅有些后悔自己让李卫党送的时间太晚,有机会便在心里问系统几点了,或是李卫党来了没有。

系统再一次提醒邓琳琅,它现在扫描范围只有十米,根本无法远程监控李卫党的行踪:“宿主,孙桂英身上有可以兑换积分的东西。”

孙桂英终于换到系统看上眼的东西了?邓琳琅不由看了她一眼。孙桂英正跟六队的妇女组长说话,发现邓琳琅看自己,有些不明所以的回看了一眼,邓琳琅赶紧把眼睛别开,怕自己忍不住想问孙桂英,究竟换到了啥好东西。

千呼万唤,院门口总算传来了李卫党的声音:“这里是邓琳琅同志的家吗?”

邓琳琅头一个冲出门,开院门一看,李卫党帽檐、眉毛上都结了霜,一说话一冒哈气:“把你冻坏了吧,快进来快进来。”

孙桂英几个也跟了出来,目光盯的是李卫党身后的马车。邓琳琅不能表现得太与众不同,随着大家往车上看了一眼。

别说,东西由自己拿出来与别人送到眼前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邓琳琅重新打包的时候只觉得累,现在马车上十个包裹被绳子绑得结结实实,连车轱辘都压低了一些,却觉得有些震撼。

这老些原料,根本不是只做样品能用完的。

邓琳琅不得不用话找补:“李经理这是让你把原料一次都给我们送来了。请你回去让李经理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把样品赶出来,不辜负李经理对我们的厚望。”

李卫党轻笑了一下,也一本正经的说:“李经理知道你们没有工具,特意让我给你们带了毛衣针。”

邓琳琅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心想难怪李卫党过了约定时间这么久才来,原来是回去给自己取毛衣针了。因此真诚的向李卫党道谢,更不让他帮着卸车,直接带他进屋里暖和一下。

“嚯,你这屋里可真暖和,就升一个炉子咋这么热乎,烧的是啥?”李卫东看着与自己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房屋布局,不见外的挑起炉盖往里看了一眼,发现里面烧的竟只是玉米骨。

“脚下有地龙。”邓琳琅觉得这么解释易懂,直接说道,引的李卫党又看了她一眼。

李雪梅和郑秀敏已经各抱着一个包裹进屋来了,问邓琳琅:“小邓,把东西放哪儿?”

“放西屋吧。”正好西屋没住人,充当临时仓库没有问题。

等原料卸完,李卫党已经暖和过来了,见妇女们一脸跃跃欲试,便跟邓琳琅告辞。邓琳琅忙叫住他,回卧室把自己昨晚准备好的包裹拿出来:“李同志,麻烦你帮我把包裹寄了可以吗?”说完从兜里掏出十块钱递给李卫党。

大家见邓琳琅拿出来的包裹本就吃惊,看清她给李卫党的是十块钱,更是惊得合不拢嘴。李卫党自己也吃惊,因为邓琳琅提着这么大的包裹,竟然毫不费力的样子,倒有些相信早晨自己收到的东西,都是邓琳琅一个人运去的。

不过他还是不肯收钱:“邮个包裹能花多少钱,等下次你交样品的时候和李经理算就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